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手工艺传承研究

2020-07-07黄进丽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

黄进丽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长期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特点,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机器化生产的发展,手工艺产品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益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只能是通过行政手段,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进行传承。文化传承是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功能定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处于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要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考虑到当地民族文化传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凸显办学特色,加强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建设特色专业,逐渐成为本地区本民族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是值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的状况切入分析,并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手工艺传承的情况,最后得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手工艺传承办学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手工艺;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97-03

一、绪论

(一)理论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主要聚集区在地理位置和地域特征上有着显著不同,所以形成了民族文化上的独立性,表现在少数民族有自己的独特民族语言、服饰、饮食及手工艺等,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使這些地区的民间手工艺术、传统工艺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如何挖掘这些传统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传统技能型人才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上巨大潜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手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其它文化的影响下,人们都在追求”快餐经济”,逐渐失去了对少数民族这片土壤上传统手工技能的传承和培养,甚至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断层。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有义务和责任肩负起民族手工艺传承和振兴之路,在职业院校开设专业课程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目前国内关于民族手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具体民间工艺的开发与保护上面,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推广上面,而关于如何为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研究上并不多,缺乏专门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具体研究。因此,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教育学理论、民族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观点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对于传承人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在教学内容上和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大胆提出在职业院校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建立手工艺培养专业体系,引进相关的传承人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专属的“手工艺传习园区”,实现培养的目标化、批量化和专业化。

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手工艺传承状况存在问题分析

(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大众化、同质性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撑起了国民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育改革等问题也在人们的积极探索中。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众化、同质化,盲目最求生源数量,没有深入贯彻特色办学理念。过去一段时期内,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基本上是随着市场大潮走,比如金融比较火,都开设金融转专业,计算机软件比较火,就都开设软件专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比较火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都在于一种大众化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对于有着多彩多样特色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尤其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包括缺乏办学竞争力、忽略自身的比较优势、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出现断层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来讲,高等职业教育不光承载着教书育人、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同时还牵涉到人才与民族文化、人才与民族地区经济、人才与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比如内蒙古,作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蒙古族的饮食、服饰、民族音乐的长调、马头琴,体育中的赛马、搏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内蒙古自治区的高职院校就要结合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禀赋、发展形态,设置特色专业,做好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同时也可以带动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开发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追求提高办学层次,忽视办学质量提升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趋势而兴起的。所以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等领域都处于探索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的职业院校多数来源于中专学校的升格或者合并升格,所以延续了追求拔高办学层次的定势思维。很多院校都把升本作为办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自我定位不够准确,把职业院校办成了本科学校的“低端版”,所以在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等方面简单复制本科学校模式,以降低教学目标、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等方式培养学生。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也谈不上立足地区,彰显办学特色。

第二,发展规划不够长远。许多学校并没有深入理解和内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盲目迎合市场,追逐热点,追求“短平快”的办学效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这样的短视办学理念和市场催生出的“即时产品”很难支撑一所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加之职业院校之间在生源和政策支持上的竞争较为突出,使得院校很难坚守自身特色。

第三,人才观念不够多元。对于人才培养规格的理解不能“一刀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办学层次高的学校,培养的就是“高端”的人才。实际上人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类型上的区别。适合学生能力的,并且有就业空间的和发展空间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就是高水平的教育。鉴于我们目前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参加普通高考后不能考入理想大学的学生会转入高职高专,而且在接受职业教育后,也无法接受更高层次学历教育,所以,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入口”还是“出口”,都会让人们认为,对于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来说,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就是相对“低端”的。这些对民族传统手工艺教育也是一种无形的损害,作为内蒙古地区的职业院校来说,也往往忽略了本地区本民族的充满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可以去传承、去学习、去培养人才。

(三)学校本身对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性和文化性适应性不够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达,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也渗入到各地的生活生产中,大量的外来文化和文明正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态,比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如果强调传统性、手工性,价格就会随着成本上涨,如果改用机器化生产和代加工,就往往会消解传统元素和民族特色。传统元素不能适应现代轻便、时尚、舒适的要求,改良中又怎样不让传统元素消失,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平衡正是职业教育优于传统个人传承的集体优势和智力优势所在。所以,基于对于传统手工艺基本技法以及现代元素的了解和掌握,再加上与现代理念、技术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保证其未来的可持续性。

另外,职业院校传承民族文化和手工艺不能只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而是因为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本身极具艺术性和美感,同时也体现了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凝聚起来的智慧。这种对于传统智慧的传承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长在本民族,熟悉本民族的民间文化,具备一定的艺术天赋;二是一定要从艺术的角度去挖掘本民族手工艺技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只有紧紧地抓住了这两点才能更好的适应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并为现代社会创造出更加璀璨的文明。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手工艺传承的策略(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從锡林郭勒盟手工艺的传承手段来看,主要是师承关系和自我创新设计,但都是基于对于传统手工艺基本技法的了解和掌握,而在职业教育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这种基本技法和创新思路的培养,只有通过体系化的手工艺职业教育才能更好的保证其未来的可持续性。具体如下:

(一)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的特色办学体系

在锡林郭勒盟有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锡林郭勒盟民族中等职业学校、锡林浩特职业教育中心相继开设了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马头琴设计与制作、民族工艺品制作、民族音乐、民族体育等相关专业或者相关课程,使专业课逐步形成体系化。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办学的理念,对于手工艺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学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马头琴制作、皮雕等工艺。但是从全局来看,还有所欠缺;只有把手工艺传承职业教育打造成体系化的教育,从教材设计上,师资队伍上和课程设计上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才能真正的实现特色办学的愿景。

(二)打造专业的校园式民族手工艺传承园区

目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开设了“传统手工技艺进校园”学生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免费跟师傅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如毡艺、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蒙古包制作等。今后要进一步拓展其成果,在学院内部打造专业的民族手工艺传承园区,进行民族手工艺的展出、研究、学习和非遗文化的挖掘,把园区打造成“半开放”的园区,开放是针对所有手工艺的爱好者和市民,不开放的部分是实行邀请制,邀请民族手工艺的专家和传承人入园进行讲座和办班,实现校企合作、校艺合作的新的合作机制。

(三)举办传统手工艺培训和大赛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常年针对需求,举办特色鲜明的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同时积极承办地区传统手工艺大赛。如蒙餐制作大赛、查干伊德(奶食品)制作大赛等,面向整个锡林郭勒盟地区开展,促进手工艺传承创新。在科研传承上也是不遗余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设有物工程研究院,针对传统乳制品进行成分分析,制定乳制品行业标准,中试生产鲜牛乳、酸奶,保证质量,口感好,目前市场认可度高。锡林浩特职业教育中心的民族工艺品制作实习基地常年对外开放,广大牧民和社会上有学习意愿的可以参加短期培训,学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制作、马头琴制作、皮雕等工艺,或者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要素的雕塑、壁画、陶瓷工艺、玻璃工艺等技术。

(四)邀请或聘请手工艺传承人来校教学

邀请或聘请手工艺传承人和一些在手工艺创新领域做出贡献的人来校教学,可以弥补学校在引进人才上的不足,同时打造特色办法的氛围,也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传承人的技艺,同时也能更好的与市场接轨,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从学校开始就进入到了一个传承、保护和商业化的良性循环生态中去。

(五)培养具有手工艺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除了引进传承人外,职业院校也要“送出去”实现人才的互动交流,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不同手工艺领域的传承人一到二名来实现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在继续教育上邀请民间传承人来校“认徒”,就是由传承人自行挑选合适的学生来实现传承关系的延续。最终壮大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

四、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手工艺传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中之重,民族文化就是要靠传承人的不断的涌现,而最好的职业教育就是嫁接好传承人和手工艺的关系,同时打造富有特色的办学体系来满足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彤.日本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J].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0,(1).

[2] 苏晓红,胡晓东.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多元构建——以苗族民间文学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康康.“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构建[J].北方音乐,2019,(10).

[4]陈发俊.当前徽州竹雕手工技艺传承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5]杨和英.论现代科技境遇下传统苗绣的出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6,(8).

[6]张秀芳,王斌,李建仁.黑龙江工艺美术文化在省域高校传承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

[7]叶德辉,谭嫄嫄,杨熊炎,汪沙娜.新时代背景下设计工作室教学传承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9).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