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早期思考

2020-07-07范锐丽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共产党人毛泽东

范锐丽

摘 要:不忘初心,回望来路,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究。今年是《〈共产党人〉发刊词》发表八十一周年。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党的建设研究,但是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党建概念走进大众视野,还是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的。因此,重温《共产党人发刊词》,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在中国社会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当时是怎么样思考党的建设问题,以及他提出党的建设这个概念的时候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考虑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新时代真正地认识和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

关键词: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20-02

19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写道:“如果我们能通过任何方法,断定法律概念的早期形式,这将对我们有无限的价值。这些观念中,可能含有法律在后来表现其自己的一切形式。”同样道理,在《共产党人》发刊词发表八十一周年之际,重读毛泽东同志的这篇重要文献,回望和思考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新时代基层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启“伟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伟大工程”这个重要概念。1939年,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十八年的建党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准备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党的建设称之为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是与中国革命面临的复杂特点相对应的,即是说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碰到的问题都没有这么繁杂和特殊。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所独有的重大课题,它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与其他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同。从本质上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农民革命战争。二是布尔什维克化过程特殊。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必须在不断地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入党的同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建设问题。否则,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三是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比较复杂,必须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中国特点,独具匠心地扭转了早期党的建设面临的困难局面,通过持续不断地党性教育,成功地把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建设成英勇团结、严守纪律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最终带领他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肩的。

新中国成立7多年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守正创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突出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推进到新阶段,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这在同时期经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其他国家中是罕见的。

二、百年大党开创的丰功伟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得出结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从世界人民的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伟大功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想到了在当时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对十八年来党的建设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八十一年之后,当年他倡导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中国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持续发挥作用。

(一)重塑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第一个伟大功绩,应当是在最为苦难深重的艰难时刻,用自己坚定的信仰,重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前所未有地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整体”。

这一切都源自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所带来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创伤都是巨大的。整个国家陷入战争失败的深重灾难中,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极度丧失,国民精神比鸦片战争之后更加萎靡不振。也因此,中国人才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但是精神上的翻身是最为艰难的。造就最强大国家的首要条件是其国民有坚定的信仰,谁有了坚定的信仰,谁就能够挺直中华民族的脊梁。历史给出的现实回答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令世界和国人震惊的举动。“中国工农红军一扫甲午年间中国人的那种懦弱、麻木、贪生怕死,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他们是那样英勇,大无畏,那样藐视死亡和苦难。”正是这支武器装备和食品供应都很差的军队,到陕北时只剩下六千人,后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政权。

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时至今日,中国早就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进入新时代,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人类进步史、国家发展史上继续创造着伟大的历史奇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二)书写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确实如此,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人关注的主题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此作了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通过深刻思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新时代”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经过深入思考所得出来的,它反映了习近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识,它不仅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还在推进本国事业的过程中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一份力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体系的建构中,持续地书写新篇章,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伟大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新式思想武器的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毛泽东在革命早期打开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大门。1938年毛泽东明确赞成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明确反对抽象地、空洞地谈马克思主义,他甚至强调当务之急就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不久毛泽东就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这样一个党,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解决这个问题,是同我们党的历史,是同我们党的十八年斗争史,不能分离的。”结合党的历史、结合中国特点来深刻思考党的建设问题,并且把它表述成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三大法宝”,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经在当时的中国发生作用了。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国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办法。战争年代,理论也必须在斗争中发展创新。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有许多重要成果。1937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先后写了两篇哲学论著——《实践论》和《矛盾论》,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做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详尽地阐述了他对这场战争走向的思考和结论,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而抗日战争的发展和结果,完全证明了毛泽东超人的预见——中国既没有灭亡,也没有速胜。战争于1945年8月以中国人民的完全胜利而结束,历时十四年,的确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1941年至1942年间,延安开始整风教育,毛泽东连续写了三篇著作。其中的《反对党八股》与1930年他在中央苏区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形成互补和呼应,进一步对党内各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反对本本主义》针对的是洋教条,《反对党八股》针对的是土教条。毛泽东这几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围绕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4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从历史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描述当中,我们可以寻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轨迹:形成和发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发展于赣南中央苏区时期,以遵义会议为标志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全面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并且是在两条战线上斗争的结果:一条是和内部的错误倾向斗争,一条是同外部的敌人斗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创新理论的形成,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其一,这个理论是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而不是从书本中或想象中得来的;其二,这个理论在更大范围内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其三,这个理论指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升华为普遍真理。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新思想,这对促进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当前重温毛泽东革命早期对党的建设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前党的建设的历史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根本保障,为领导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伟大梦想的中国共产党提供更好的自我革命力量。

参考文献:

[1]【英】梅因.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共产党人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