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

2020-07-06张建金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实效性新课改

张建金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抽象性、逻辑性双强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加之传统教学模式理念的单一枯燥,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作为高中数学一线从业者,教师应该根据数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与革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主动性为先导,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结合新课改融入核心学科素养理念,来实现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学科素养 实效性 高中数学 新课改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解题能力,就应该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主动性为基础,数学教学有效性才有可能实现。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宰的一言堂,枯燥的讲解、大量的做题,机械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被动模式下的学生思维得不到开发,学习有效性大打折扣。面对这些传统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融入新课改理念,进行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老师辅助引导。彻底打破传统模式对学生思维意识的禁锢,释放学生的独特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渐掌握课堂节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单方面传授改变为相互交流探讨的互动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更有利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教师角色的转变,下放的不仅仅是课堂权利,更是给予学生很多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自行探索知识并进行有效探讨认知理解,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脑海中留下印记,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尊重学生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的最明显特征是学生知识、认知和经验的不均衡,学生在整体统一无差别的施教下,会出现成绩高低不均衡的现实问题。每个学生从小到大,由于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学习方式等的不同,加之个人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区别,导致了个体差异性的必然存在。比如,一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一学就懂,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更加具有前天优势。大多数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奈何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过程就略显吃力。面对这种必然因素,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法重在“分层”,教师应该在对每个学生有详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按照学习成绩、接受认知能力、智力兴趣,进行科学分层,但分层不易过多,要不然容易出现时间不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实践问题。

如教师用1-2-3分层,从高到底的课程难度设计,3类教学目标设定为,只需要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与定理公式,能够解决基础问题即可。2类在3类全部满足的基础上,结合新旧知识能够解决同类型问题,达到举一反三。1类在满足2类全部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能够应用在实践当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自行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创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全班整体性的提升。

三、联系实际生活,融入教学课堂

数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学生又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后应用于生活,所以说,数学教学课堂也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且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得不承认,许多数学知识专业性太强,很难与生活相联系,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要做到灵活运用,切莫强行创设生活情境,造成无法突出数学知识的无意义学习,从而适得其反,限制数学思维的发展。许多老师就是因为新课改理念的落实,而进行情境强行创设,造成学生不认同的问题课堂,所以说教师要纠正这种错误理念,切莫过于注重形式,耽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四、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体现

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知识掌握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练习题与测试来进行强化,一入习题深似海,两眼晕花不见高。造成学生学习有效性不高,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习题多而杂,没有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第二,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养成只要会做就掌握知识水平的错误观念。甚至一些老师一直在传递一种错误理念,能做出难题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掌握的与教材水平要求对等的习题练习目的。拔苗助长,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练习题的布置方式,应该科学有度,題不在多而在精。

五、有效性课堂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1.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分布由浅至深,各单元之间相互联系。所以说,教师应该将课本学习作为基础环节抓紧抓牢,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简单的开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融合,来逐渐提升难度,尤其要注意疑难问题出现的频率不宜过高,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课堂上借助分层实施、分类推进等方式的灵活应用,加强变式训练,活用知识,举一反三。在每一部分完结前设计创新题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能力的前提下,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解读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创设一个思考、创造、应用的平台。

2.丰富提问的形式。提问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提问就可以将知识传授与解决问题有效结合,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知识迁移过程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将探索问题的过程链接形成“问题链”。利用课本例题、习题来精心设置疑问,应该具备开放性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条件假设、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来打破传统模式下的思维禁锢,借助多种方式不同角度的切入来寻求最优解题思路。

3.知识的延伸性。作为传承千年的古老学科,数学知识博大精深。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容量是有限,但所传授的数学思维、方法已经与生活的结合应用是没有极限的。所以,教师要意识到课本的局限性,能够对课本进行有效地拓展与超越,将教学视野定位在生活中社会上,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通过发现生活问题,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拓展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如教师在学习过“数列、对数”等相关知识后,可以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增长率、银行存、贷款利息等问题;在掌握了“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等知识后,也能够实践应用与测量等实际问题。在学习过“概率”这一概念后,可以联想到商场促销、抽奖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4.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相比探究问题来说,更具备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深化与运用。教材中本身就有许多可以借助分探究活动,教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挖掘与优化,就可以创设出符合当下学生认知学习水平的探究活动。

例如,教师在学习“函数”相关内容时,课本给予的探究任务是,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来进行冰块融化成水的函数模型。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还要注重效果与质量,在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前提下,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银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8,(08).

[2]陈龙贤.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好家长,2018,(05).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实效性新课改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