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育中的价值考量

2020-07-06程荣彬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闽南道德与法治法治

程荣彬

【摘要】学科素养的内容涵盖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增强政治认同;“技艺与规划”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守成与开放”有利于增强法治意识;“传承和保护”有利于提高公共参与能力。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育中有着较高的资源价值,对其开发研究有待提高。

【摘要】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学科素养 价值考量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实践阐述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素养则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朱明光教授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构成要素,这也是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本文就实践操作若干层面的角度来阐述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育中的价值考量,意在让更多的教师重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学生学科素养。

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学科素养价值考量

1.感受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乡政治认同。

闽南传统古民居最典型的形态——红砖古厝,那弯曲起翘“燕尾”式屋脊,寓意燕子(子女)不管飞出多远总要归来。这是闽南寻常人家的“乡愁”,无论你在外奋斗成就怎样,地点多远,时不时要回家看望家人。这种思想在华人华侨中影响更为深远,家乡的那一间古厝已成为他们认祖归宗、血脉相连的思乡情结和精神纽带。

闽南传统建筑的另外一种“乡愁”形态——“番仔楼”,形式有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等。这些富有异域特色的西洋建筑背后,书写着一段段背井离乡下南洋、捐资助款共抗战、荣归故里爱家国的故事,见证了一个华侨爱国爱乡时代。

“政治认同”的素养在文化层面表现为认同中华文化,践行爱国主义价值观。闽南传统建筑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无论形态、结构、装饰、材料,乃至于刻在建筑上的格言、绘画,都是在诉说闽南人内心深处那种家族宗亲理念和爱国爱乡情怀,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认同。

2.思考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技艺与规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无论木雕还是石雕,不论漆画抑或剪粘,建筑的每一处,无不彰显对建筑工艺的执着,对用料的考究,对设计的倾心。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中走出来的一位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便是这种科学精神的代言人。

在闽南,“骑楼”以另一种的理性方式存在于大街小巷。“它所具有的适合于南方气候的半室外步行空间、对高密度城市街道的适应性等特点”,都使它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种务实的设计,正是得益于设计者的科学探索。

“科学精神”在文化层面表现为对文化进行理性地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汽车交通以及复合式的综合体商业发展,骑楼的规划该如何改造才能将古城文化特色与现代城市融合?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与现代交接衍生出来的课题为我们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提供很多资源。探寻闽南传统建筑文化,其实就是在探寻一条建筑的科学之道,在领悟传统技艺的“工匠精神”,也是在学会理性的判断某一事物的历史价值与未来选择,培育科学精神。

3.体验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守成与开放”,有利于增强学生规则民主法治意识。

闽南“皇宫起”大厝体现典型的“守成”,讲究规则。建筑沿袭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布局讲究轴线对称,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均齐配置。大厝诸房必然左右均齐配置,厅堂、天井、房间必然由走廊连通一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对称的审美意识、形成以厅堂为主轴,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格局。这种典型的“守成”反映在文化上更是“崇儒”,讲究规则,崇尚秩序。

闽南传统建筑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但又是多元一统的风貌。从历史纬度看,融合了古越族文化、中原文化、国外文化。如融会中印文化的“开元寺”、将伊斯兰教本土化的“清真寺”、万国博物馆的“鼓浪屿”……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建筑文化特点更加有利于接受和形成了公平观念和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在文化层面表现为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守成,崇尚道义规则;开放,追求民主公平。研究闽南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在领略古代传统建筑的科学规则与秩序之美的同时,也感悟期中的开放包容的智慧,增强学生民主法治意识。

4.辩证分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保护”,有利于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闽南传统建筑的材料主要是砖、石、木、琉璃瓦等,其他建筑材料有土埆、海蛎壳及其他生物材料等。这些材料在闽南建筑工匠手中被有机地合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这些建筑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抗震性比较差。如何克服缺陷,把传统的传承下来,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

闽南传统建筑在传承和保护方面的现状,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把古建筑照修缮并列为保护区,直至申请世界遗产,如晋江的五店市、泉州市区西街、厦门的鼓浪嶼等。但是,也有存在保护不足的表现:老建筑变成新建筑、老建筑继续使用但缺乏修缮、舍弃老建筑另建新建筑。

“公共参与”素养在文化层面表现为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辩证分析,提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三、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学科资源开发现状及思考

近年来,闽南文化进校园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分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日益重视,有的直接在小学开设相关课程,如漳州的木偶戏、灯谜等,泉州教育行政部门下发"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具体实施意见,有的高校成立闽南文化研究相关课程和社团,有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相应进行闽南相关艺术的课程改革和校本教材编写等,各地掀起学习闽南文化的热潮。

但是,这些热潮更多的关注广泛的闽南文化,偏重于具有市场价值的外在物质文化,较少关注闽南文化的内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价值。而对于本课题所说的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较少,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开发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学科资源更为稀缺。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犹如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深邃而伟大地镶嵌在闽南大地上,它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开颜.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思路 总体框架 目标体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9):13.

[2]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点.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

[3]周蓉晖,李宏亮.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实践.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11.

[4]陈志宏.闽南近代骑楼建筑研究.建筑,2006,(11):199.

猜你喜欢

闽南道德与法治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