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鉴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审美意识

2020-07-06魏梅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6期

魏梅霞

【摘要】艺术教育既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中心,也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德育建设的外在表现,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全民文化素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美术鉴赏不仅要兼顾学科特点,又要兼顾美术与科学、美术社会等综合人文素养的内容。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人文审美能力,还是美术鉴赏的最重要内容、美育建设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最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 人文审美意识 人文审美能力

著名的哲学家卡尔·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棵树,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不仅关注人的情感体验,还注重生命本身的表现;教育不仅重视人的感性生活,还通过理性生活让人们充分领略生活之美;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人文审美能力,还是美术鉴赏的最重要内容,还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的部分,还是培养学生价值观最重要途径。因而,在美术鉴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课大多数教师都將课堂的立足点放在课中,学生学了什么、课堂气氛的好与坏、作业的优与劣的基础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硬性的衡量指标。高尔基曾说过:“艺术靠想象生存”,这不由地让我想到了美术的三种表现类型。“具象”“意象”“抽象”。一般教师的教学模式仅停留在“具象”阶段,课堂教学环节齐全,但效果不佳;好的教师教学很“意象”,课堂中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还注重对作者、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升华;还有的教师很“意象”,会艺术地教,他们不仅关注课堂的知识传递,还关注知识艺术呈现的方式。从“具象”“意象”到“抽象”,教师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什么转换成学生学什么,看似是身份的转换,实则将“全人教育”镜头聚焦学生身上了。教师“艺术”的教,是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实践探索。

教师如果综合素养不高,美术的人文素养就无法渗透于课堂之中。如果仅从育人的功能来看,艺术的人文审美功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时代所赋予的每个教师的时代任务。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们生活的现状是:文盲越来越少了,美盲却千千万万。看看我们的影视剧中千篇一律的“标准脸”,再看看我们的身边,大到城市商铺的“门脸”,小到居民装修,这些都折射出我们全民的艺术审美力不高。最可悲的是,抖音中“斗奇斗怪”“以丑为美”,还能获得了无数人的点赞和追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感压力重重,却又自叹力量薄弱,只有尽可能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渗透人文审美的内容,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结中认识美术,领略高中美术课之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美育建设好了,文化必然丰韵。中国古典艺术就是集诗、书、画、印、琴于一体,它注重对人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国园林建筑就是综合人文素养用生活凝固的音乐,“虽由人造,宛自天开”、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典型呈现。可见,人文审美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经美国有一所大学对其校的毕业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刚毕业或毕业时间不长的学生大多会选择知识与技能,而毕业超过15年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会选艺术。艺术最有用,伴随时间的流逝,越发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美术鉴赏从来都不是脱离艺术教学而单一存在的,如果将音乐、戏曲、视频、舞蹈等艺术形式整合于鉴赏之中,艺术教育学科的交融性将大大加强,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成为人文学习必不可少元素,注重知识整合,尊重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窦桂梅在刚登上讲台之初,就被安排去任教这些科目,她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后来事实证明,恰恰是这几年使她的综合素养,使她面对心爱的语文时,能够有效地利用艺术信息,整合自己的课程资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仅仅让学生从美术基本的绘画语言、形式法则去鉴赏抽象作品,学生很难懂抽象艺术。但当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同学们找到对应感觉的美术作品。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艺术语音也可以独立表达艺术家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原来,艺术语言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论音乐还是美术,艺术家们对艺术语言和形式不同组合和构成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对比分析冷抽象与热抽象,同学们的思维顿时就被打开了。

高中美术鉴赏不仅要兼顾学科特点,又要兼顾美术与科学、美术社会等综合人文素养的内容。美术、音乐等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意味着它离不开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也意味着离不开当时的人文审美习惯。艺术如果脱离了历史生活,去单纯的赏析技法的妙与不妙、画得似与不似,会有失艺术之根本,也违背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程标准。教育部将高中美术科之所以定位为美术鉴赏而不是美术,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的人、会审美的人,会创造、会践行美的人。

美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基本的是情感。作品、教师、学生,之间的连接点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文化和情感。如果能从人文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将学生的情感迁移到具体的作品中。通过“以小观大”,感受当时当地的具体艺术作品。如在欣赏中国瓷器、青铜器时,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学生的情感从文化情结上升到国家情节,这不正是习总书记所提倡的家国情怀吗?如果是西方美术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以大观小”的鉴赏方法。理解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时代特点,从中感受美术作品所体现的艺术性和人文审美情怀。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师还要尽可能的挖掘本地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农村有美丽的土地,有旧的窗花和古老的房子。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多元的,也是独特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本地美术元素,如剪纸,面塑、秦腔等。也许再过几年,这些民间瑰宝就不再是我们想看就能看到的,有些艺术的作品就会变成我们参观博物馆陈列的展品。美术教师更重要的职责是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作为美术的鉴赏者,还要成为美的创造者。

艺术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中心,既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建设的外在表现,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全民文化素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不仅来自优秀的作品,更来自于生活。艺术不仅是生活的精髓,还是人们人文审美的体现。因而,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如何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河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