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光普照”紫砂壶的壶韵风采*

2020-07-06

陶瓷 2020年5期
关键词:普照佛光佛教文化

刘 军

(江苏省紫砂工艺厂 江苏 宜兴 214221)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了,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佛教经过长期扎根和发展后,已经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同时对中国的日常生活、思维模式和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可以说佛教文化在中国不管是艺术层面还是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阿弥陀佛”、“菩萨保佑”等口头禅中就可以看出佛教信仰力量的影子。

可以说,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了漫长的磨合期才互相影响、各自促进、和平发展的。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最终成为中国式佛教,这一过程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开放。同时,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弥补和完善作用,它使得信仰力量从模糊走向具体化。正是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的这种融合和冲突,适应和互相完善,才有了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具有了多样化性和宗教性。

而紫砂文化作为艺术之林中的后起之秀,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相比,其不仅有着时代优势,还凭借紫砂本身特殊的材质和强大的综合功能,承载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和重大的文化价值。紫砂壶是完美展现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它脱胎于质朴无华的陶土中,诞生于熊熊窑火中,继承了陶土的朴素和坚韧,也继承了窑火的绚丽和火热激情。正是这一份独特的坚韧和激情,使得紫砂成为了一个文化传达的平台,为传统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搭建了一个稳固牢靠的空间,可以使各种文化元素自由创作和发展。同时,紫砂艺人和艺术家们也在积极推广紫砂文化,通过继承又创新、发扬又摒弃的传承方式,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都应用到了紫砂壶艺中,展现出现代化、包容性极强的现代紫砂艺术。

紫砂文化和佛教文化也颇有渊源,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就是诞生于佛教寺庙中。紫砂壶有着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这正好符合了佛教“普度众生,教人为善”的理念,所以两者结合、相互推进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佛教文化则在历史进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紫砂壶的发展,同时紫砂壶在承载和弘扬佛教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佛光普照”壶就是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后展现出的一件具有宗教色彩,带有紫砂壶信仰力量的作品(见图1)。“佛光普照”的字面意思就是佛的光明普遍平等地照到整个世界,现在“佛光普照”也寓意着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佛光普照”的壶身呈扁圆状,被柔和有度的线条勾勒得饱满挺括,如一枚卵形的璞玉,经过精心制作和雕琢后,整体匀称得体,比例适当,工艺精美。从壶盖开始到壶身上的朱泥装饰如同阳光倾泻般,既突出了主题,又显示了壶的精巧和壶韵。整壶的泥质细腻浑厚,如大地般苍凉雄厚,而朱泥的点缀正如佛光一样灿烂,照亮了整片大地。正如昙鸾大师在《赞阿弥陀佛偈》中阐述的:“当人们蒙受佛光照触时,心中的无明便会被破除。人一旦心无垢污,一心向善,自然可以止息无明,不起惑业,从而事事顺心,一切皆如愿”。

“佛光普照”壶身扁圆,光滑润泽,壶嘴三弯流转向上,嘴头宽厚平实。壶把如一肥耳,紧贴壶身,做工细致精巧。纯平的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通转自如,盖上一粒扁圆珠做壶钮,使得整壶工艺完整、比例匀称,犹如一气呵成,曲折适当。壶身上朱泥装饰的佛光铺散开来,点点不规则金光点缀其中,为壶的整体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图1 “佛光普照”壶

“佛光普照”壶造型和主题丝丝入扣、线条流畅、轮廓清晰、形象优美、气运亨通,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技艺和所要表达的创作情感。作品流露出来的佛教文化也使人沉醉其中。沐浴在佛光中,感受着丰沛的制壶艺术世界,凡尘中浮沉的心也平静下来,返璞归真,得到了温柔的抚慰。这正是艺术的不朽魅力,可以直击心灵,穿透灵魂,产生共鸣。“佛光普照”这件作品正是借助紫砂壶作为载体,将佛光中蕴含的佛性传递给每一个心存善念、心中有信仰的人。艺术作品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会爆发出强大的精神感染力,而在物质文明主宰一切的时代人们通过艺术来追求内心的精神世界。紫砂壶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贴合了时代的发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精神价值。

神奇的五色土造就了千姿百态的紫砂艺术,而紫砂艺术的延绵发展也为华夏灿烂的文明写下了华丽篇章。今天的紫砂文化既是高度统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融合了诗词、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能代表新生代艺术文化的国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神秘的东方魅力。

猜你喜欢

普照佛光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望天门山
佛光
在海边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怎样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之“佛光”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