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水墨世界里裸奔

2020-07-05于抒霞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自娱自乐行万里路水墨

于抒霞

邵杨,号沐心,北京人。少年时期拜周汝谦先生为师,学习中国山水画,临习古代各家。同时期,随林乃干先生学习素描,并钻研油画、水彩。1993年,于首都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师从张进先生研习现代水墨,并不断深入自然,写生创作。近几年,随宋唯源先生精研传统,加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层次认识。著有《邵杨山水画集》《孵化视觉》《邵杨写生》《爱上布拉格》。

国画讲究“似与不似、得‘意忘形”,用这八个字形容邵杨倒也贴切。

绘画这件事对邵杨来讲,非名非利,更非披着“艺术家”外衣的招摇,他只想将外在的冠名与所谓“高尚艺术”的情怀脱个一干二净,为了自己纯粹的高兴而自由行走于宣纸与笔墨之间。

所以,他是个在水墨世界里裸奔的人,了无牵挂的交融于水墨宣纸之间。

邵杨对绘画的热爱似乎与生俱来,就像水墨天生就要归于笔纸间,流动、挥洒、定格,附着于纸上,性情不可更改。这个被他看作自娱自乐的事儿,就像吃饭一样,不用刻意去坚持,而“事业、追求”这种词于他似也陌生。绘画,纯属本能使然。两岁,抱着五彩缤纷的蜡笔不肯放手,也许那时候就注定了他与绘画从恋爱到结缘的命运。

就像纸对墨的吸纳之于生命对命运的吸纳,邵杨是被他的画作吸纳的生命。这种吸纳的能量,像蘸满墨汁的毛笔,墨色滴于宣纸之上:晕染、渗透,生活与生命被水墨世界层层浸润,邵杨在其中撒欢儿,自得其乐!他不想从墨色中剥离,享受水墨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世界里他宁愿做墨,被纸吸干。因为他快乐!

中国画,水墨落于纸上,便不可更改。一笔定终身,爱与不爱,永不离弃。这是心情,亦是缘分。当纸墨交融,一切语言与倾诉皆归于苍白,琴瑟和鸣的表达都在画面里。画面是心的风景,而最纯粹的风景是心情:黑白、山水、虚无、岁月。邵杨说:我的每幅画都是心情。我不盲目追求所谓与众不同的风格,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心境。我画我心,就是风格!

因为只想为自己的内心而画,对外界的喧嚣邵杨很木讷。

自古笔墨之林似乎都是圣殿,但与市场结缘,难免沾染些许金钱的跋扈味道。金钱的天然属性中有种权力的成分,这成分很诱人。为此,为讨好市场而作画者愈来愈多。邵杨说他只想讨好自己,因为他对如何讨好别人这事儿一无所知。

邵杨喜欢临摹古画:黄公望、倪瓒、石涛、龚贤。他喜欢他们的作品,更喜欢这些古代画家的状态。他用笔墨与他们时空对话,向寄情于山水的古代画家们致敬。古人绘画是情感的寄托,山水、花草,虫鸟,都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最好的自娱自乐的方式。邵杨欣赏这种状态:他喜欢石涛在清高自许间不甘寂寥,并能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画作之中;他喜欢龚贤在“半亩园”筑园栽植,着僧服、写小照的意境;他喜欢黄公望如醉如痴、体察山水,终日废寝忘食,静坐于山中的境界;更欣赏倪瓒有意无意、若淡若疏、诗画自娱的生活方式。

其实绘画就是用画面来写文章,谓“书画同源”,所以中国画一道,文人画为尊。作画之人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谓“师法造化”,将胸中丘壑化入筆墨山水的天下万象。近些年来,邵杨无数次投入自然的怀抱,与自然交流融合,向自然学习。太行深处、秦岭之巅、南国江畔……无不留下他的身影。在这里,他画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记录了他行万里路的轨迹,这过程对他来讲胜过所谓的结果。

对邵杨来说,水墨就是人生,其中每一幅山水都是他的天地,每一帧花草都是他的情感。它们都会对你述说……

猜你喜欢

自娱自乐行万里路水墨
小龙是历险记之飞离稻田
水墨
恋恋不舍
水墨人物
全家过年抢红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3则
我的少博我的营
当代水墨邀请展
自娱自乐的幽默师
绝对车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