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以立身 “格”以致知

2020-07-04王荷霞尧正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崇阳品格课程体系

王荷霞 尧正新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展示。课程则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之一。崇阳四小着力构建“品·格”特色课程,实现育人目标。

一、“品·格”特色课程建构

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为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创新开发了“品·格”特色课程,将原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分类型、分层次地提出了“三层课程体系”,即基础课程、探究课程、个性课程。这三层课程又分为两类六大课程:两类课程即 “品”课程和“格”课程;六大课程即品雅课程、品习课程、品韵课程、格正课程、格物课程、格高课程。

“品”课程包括六大课程中的品雅课程、品习课程、品韵课程。品雅课程指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课程、团队互助课程、自理乐群等课程;品习课程指学校的传统特色英语短剧表演课程、诗词诵读类课程;品韵课程指艺术类、民俗类课程等。

“格”课程则包括六大课程中的格正课程、格物课程、格高课程。格正课程又分为规则教育、责任教育类课程;格物课程分为探究、创新、科技类课程;格高课程则分为顺性成长类、个性张扬类课程。

六大课程中,品雅课程和格正课程属于基础课程类型,品习课程和格物课程属于探究课程,品韵课程和格高课程属于个性课程。这样的课程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如右上图)。

二、“品·格”特色课程的实施

构建好课程体系,还必须让课程落地生根。崇阳四小结合学情和校情,全面落实“三层课程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注重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

环境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着力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最大限度地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把环境育人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相结合,在校内主干道旁设置众多的爱护花草树木宣传牌,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学校结合“品·格”课程,大力开展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的三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乐学楼(激发兴趣学习)、善学楼(善于学习、快乐学习)、砺学楼(意志品质的学习),旨在从感性、理性、意志三个层次上呼应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学校行政楼命名为厚德楼,旨在培养教师之大爱,彰显学生品格之追求,提醒师生自查、自纠、自律;三栋学生宿舍分别命名自理楼、自律楼、自立楼,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习惯、严格自律精神和责任担当精神。

2.融合主题教育,锤炼学生品格

为了更好地实施“品格教育”,崇阳四小结合学校实际,给十二个月节分设了不同主题:一月求“创新”,二月养“习惯”,三月献“爱心”,四月谈“宽容”,五月说“感恩”,六月交流“快乐”,七月畅谈“诚信”,八月分享“自律”,九月树立“自信”,十月践行“合作”,十一月进行“责任”教育,十二月实施“欣赏”教育。在实施“品·格”特色课程中,全体教师、家长、学生齐参与,通过课堂、升旗仪式、班队会、社团活动、家庭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渗透品格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机结合,塑造品格文化,锤炼学生品格。比如,围绕三月的“爱心”主题,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上一堂爱心主题课、讲讲雷锋的故事、说说身边的好人、出一期爱心板报、帮父母做一次家务……通过 “爱心”主题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奉献,懂得了感恩。

3.结合地方文化,提高学生雅韵

崇阳人杰地灵,历来英才辈出,京剧创始人米应生便是崇阳的杰出代表;崇阳提琴戏也如深谷幽兰,别样芬芳。这是根植于崇阳人民血液中的文化与魂魄,是崇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何让地方特色文化与学校的“品·格”课程有机融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呢?

崇阳四小积极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特色社团活动,以戏曲展演、戏曲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戏曲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我的中国梦——民乐·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学校邀请了崇阳县汉剧社“崇阳提琴戏”的专家走进校园,手把手地指导学生;邀请崇阳音乐家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与艺术家同台演绎。学校编排的黄梅戏《到底人间欢乐多》不仅登上了崇阳县戏曲节目展演的舞台,还在咸宁市学生戏曲演唱比赛中获奖。

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品格教育”的实施。

三、举办特色活动,培养素质少年

举办各种适合小學生的学科、文体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使课内知识得以延伸与深化,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

1.艺术活动展风采

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崇阳四小在音乐学科中增设了葫芦丝演奏及口风琴吹奏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学校还定期举办艺术节活动,做到年年有主题,期期有创意,要求班班参加,人人参与,如“六月魅力童年节”“十二月小百灵合唱节”等。在以班级为单位展示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学校会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健康活泼地发展。

2.特色活动显个性

为突出学校体育特色,崇阳四小结合小学生体能实际,精心打造阳光大课间活动,除了开设健美操、武术操、球类等常规活动,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短跑、踢毽子、三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竞技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又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足球教育是崇阳四小的特色之一,学校把足球课打造成特色体育课程,通过课堂上的足球基本功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足球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更为学校的足球梯队建设提供了保障。

3.践行活动扬品行

教育的成效最终要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崇阳四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消防演练、研学旅行、演讲比赛等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模糊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鲜活的情感认同,强化了学生对“品格”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活动中产生的成功与愉悦等感性认识升华为深刻的理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道德观念。

为让“品格第一”的办学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崇阳四小从文明、诚信、感恩等10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星级考核,实行班级评比制,每月给达到六星级的学生颁发班级“品格少年”证书,达到八星级以上的学生被授予学校“品格少年”称号。

(作者单位:咸宁市崇阳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崇阳品格课程体系
等天晴的时候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崇阳《双合莲》的自由抗争与诗性传统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力实施商标战略 建设鄂南品牌强镇——崇阳市天城镇发展纪实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