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中的价值观引领

2020-07-04王青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战疫行者英雄

王青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价值引领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它们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价值观引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疫情背景下《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为例,谈谈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积极价值观引领。

一、辨识:在冲突中“引”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价值观引领重在“引”。创设真实的有价值观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相同处境下人们可能会做出不同选择,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最终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和选择。战疫逆行者向死而生,在两难中进行选择,其背后的精神品质应该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展教学,能够发挥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基于此,本课设计了第一个活动。

议题: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

情境: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战疫”过程中火神山医院建设者、援鄂军人、援鄂医疗队等“逆行者”的事迹,通过图片、语言、视频等突出其可贵的精神品质。

问题:“逆行”意味着要舍小家为大家,意味着要直面风险、困难,甚至死亡。请结合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思考:如此危险,他们为何还要逆行?“逆行”背后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从何而来?

过程:学生自主思考后分享自己的看法,生生、师生交流互动。

“逆行者”面临着两难选择:前进,可能要牺牲家庭、个人利益;后退,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的安危受到威胁。讨论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体验“逆行者”的两难选择中感受他们身上饱含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造等精神品质,认识“逆行者”背后为了集体、国家安危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这种体验、感受、理解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情感的共鸣,进而内化民族认同感。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逆行者身上这种特殊的精神品质从何而来,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的提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情境背后的深刻内涵。这种基于现实情境的自觉反思,能让学生明白“战疫中的逆行者”背后的精神是對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发展完善,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进而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二、分析:在比较中“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引领还需“领”。高中思政课要带领学生关注时代,而时代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多维的,带领学生对不同观点、行为、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明辨是非,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逆行者”是人民英雄,传承了英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但近年来,诋毁英雄、歪曲英雄精神的言行、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国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教师把这两种现象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对比鉴别,可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基于此,本课设计了第二个活动。

议题: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情境:“逆行者”给了我们每个人安全感和自豪感,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下一次我们遇险,还会有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强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坚强后盾。英雄是为民族复兴、人民解放、人类进步而献身的人,是民族的价值标杆、精神脊梁、宝贵财富,丢掉英雄就是丢掉了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舆论场上一些轻视、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诋毁英雄的现象仍不时发生。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作业本”“加多宝活动”“暴走漫画”等典型事件。

问题:请结合逆行者的精神在这次战疫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对那些诋毁英雄、抹灭英雄精神的言论、现象进行批驳。

过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推选代表分享观点,生生、师生进行交流互动。

这个活动将“逆行者传承弘扬英雄精神”与“一些人歪曲英雄精神”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由己及人,从支撑“逆行者”不畏艰险战胜困难、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等角度分析这种精神形态的巨大时代价值,进而明确诋毁英雄现象背后抹灭英雄精神的实质,看到抹灭英雄精神的巨大危害。学生也可以举例说明诋毁英雄、抹灭英雄精神的现象会产生误导青少年价值观、消磨中华民族精神、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不利影响,进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可见,通过比较、鉴别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批驳歪曲英雄精神的违法言行,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能坚定学生传承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

三、实践:在社会中“帮”学生笃定正确人生航向

价值观引领,最终要帮学生逐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而人生的方向要在社会实践中寻找。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政学科内容可以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其中,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接触更为真实的情境、获取更加多维的信息,可以到社会大课堂中去深化课堂知识、检验课堂认识,可以在社会中去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涵养出正确的理想信念,慢慢确立人生的航向。在这场战疫中逆行者其实就在学生身边,引导学生去了解他们,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基于此,本课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议题: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路径

引导:在这场战疫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逆行者,他们有的是下沉一线的党员志愿者,有的是深入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是自愿参与战疫的大学生志愿者……请大家通过访谈身边的逆行者、查阅逆行者的工作日记、搜集逆行者的典型案例等方式,了解身边逆行者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据此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几点具体建议。

过程: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社会实践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整合学生建议,通过办黑板报、向学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了深入了解身边的医务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人的机会,会发现爱国基因、传统美德、革命情怀、时代精神对中华儿女的巨大激励作用,进而提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传统美德、弘扬革命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等建议。而这些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更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战疫行者英雄
战疫秦川
英雄犬
战疫必胜
团结战疫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战疫魔
最美逆行者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