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践需求

2020-07-04何岩松孙百鸣杨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实践教学

何岩松 孙百鸣 杨清

摘要:物流产业已成为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之一,物流产业人才也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较为稀缺的人才之一。受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较晚的影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多问题,导致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物流教育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当下物流教育的不足与弊端,结合企业需求制定物流教育重点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教育培养人才与实践人才的融合。

关键词:物流教学  实践教学  企业需求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高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GZB1317009

中图分类号:G712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升,在各行各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开始关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便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教育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优势。要想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人才,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根据每个岗位职责培养未来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获得对专业的准确认识和精准把握,与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匹配,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

一、当下物流教育的不足与弊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物流包含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七个功能要素,各个要素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就目前而言,物流人才难以与物流行业发展相匹配,国内当下物流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一定程度上阻碍物流企业的向前发展。一方面,物流教育仍沿用过去传统的物流教育体系,与现代的教育模式相脱离,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且知识转换能力较差,很难培养出全方位、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与企业脱节,尚未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了解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匹配。基于此,物流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目前物流行业市场动态,制定适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物流人才。

二、根据企业需求分析物流相关教育重点内容

1. 运输、仓储等物流相关专业知识配套。

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是物流行业的主要功能要素,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分析和研究物流教育的重点内容,做到学有侧重、学有所专,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运输方面主要涉及各种物品交通方式的选择,学生必须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掌握,能够做到精准对应和实际应用。仓储方面主要涉及出仓入库、堆码摆放、存储控制以及与各种技术的熟练操控等内容,通过学习现代化仓储管理方式、仓储自动化管理以及现代化机械技术等,掌握更多专业化的技能,借助所学知识更熟练的进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2. 国际贸易知识和外语能力。

物流行业不单单局限于运输、仓储等内容,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必须对国际国内贸易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以便遇到实际情况能够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物流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包含很多涉外物流企业,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必须掌握相关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解决相关涉外问题。

3. 物流相关法律知识。

物流企业涉及国内外不同领域企业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包含内容较多,为了更好地在市场立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须掌握国内外物流相关法律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熟练使用。

三、满足企业需求的几个物流教育改进方案

企业需求是物流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只有立足于企业发展,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才能培养出更多专业化且竞争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学校必须强化校企合作,对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系統且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发展实际制定一整套物流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把培养实践型物流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岗位操作结合作为教学手段,把对应岗位训练、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电化教育、下企业实践等手段作为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学校应该围绕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教材和课程。同时,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8提供实际锻炼的场所和机会,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特色出发,既包含基本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物流专业技能培养课程,也包含各种实践性和技能性课程,合理控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实现理论知识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同时,课程内容也应涉及国际先进理论和物流企业发展理论,帮助学生全方位掌控物流专业的知识。除此之外,物流专业教材的选择应做到全面性、理论性、实践性、职业性以及技能性。一方面,通过教材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材必须结合国内外物流行业的发展进行适时更新,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知识,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2.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教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传递,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基于此,学校应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适宜实践的平台。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比如:建立模拟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物流技能培训中心等,帮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学会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提升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比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让学生能够切身参与到不同的物流岗位工作中,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领域能力,更有利于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成为物流行业的领军人才。

3.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必须结合物流行业的变化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更好地参与到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快捷化的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物流专业知识,让学生参与感更强。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物流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提出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几个物流教育改进方案,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训基地选址、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为培养未来物流行业的高尖端、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群麾.以校企结合为重点的高职物流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J].经贸实践,2018(21):254.

[2]禹华平,杨海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分析[J].高教探索,2016(S1):96-97.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