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探究在初中课堂中的运用

2020-07-04陈胡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7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课堂

陈胡彦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观念的层面来看,它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理念。现在很多教师和课程为了迎合新课改会把这种形式运用于课堂中,但也有部分教师只是形似而神非。针对这种现状,避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探究表达能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要想小组合作有成效,对于分组必须非常精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态度、成绩差异和学习效率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在编排小组座位时,最好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那么这四个人就要从性别、性格、成绩、学习习惯等精细划分,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小组中的“优势互补”。格外注意小组分组是相对的,不能一成不变,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学习、磨合后,由学生提出意见,教师做简单的调整,便于学生们形成竞争上游的学习状态。

二、竞争机制,如何“动”起来?

一般我们采取小组加分形式,一小周一总结,分数高的小组可以得到适当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分数低的有惩罚措施,这样就使整个小组沉浸在一种力争上游的状态里。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向上,团结一致,另外小组成员间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探讨,更好地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但是也会出现一种情况,部分同学认为小组中已经有一些同学为组内加分,所以可以适当放松。为此,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实行了一种组内加分制与个人积分制并驾齐驱的做法,既能避免组内同学懈怠情况,又能清楚了解每个学生为组内的贡献情况,使整个班级氛围和谐融洽。

三、讨论过程中,正确确定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不能解决某个问题,无法单个解决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小组讨论的时间教师应合理把握,实践太短,实现不了共同探究的目的;时间太长,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效率,无法反应小组合作的时效性,同时还会使部分学生有空子可钻,影响学习习惯。

因此,在小组谈论的过程中,时间应该是根据当堂课的问题不同而做改变,不可完全定型。由于合作交流首先是在合作小组的每个成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因此,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而不给足够的时间学习是无法进行思考的,也谈不上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了。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是一上课就分组讨论,只有在教师提出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后,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主思考后。因此,合作交流要在恰当的时间内进行。

四、问题设置要恰当,可思能思

小组讨论根据讨论问题对于本堂课有恰当的掌握,所以讨论的问题必须恰当,难度适中,学生不能一眼看出答案,也不会出现讨论半天没有效果的情况,问题必须适度适量。合作交流必须有系列问题做导引,在提出问题时应保证问题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它应是具体、简明、符合学生的水平与实际,是处于学生最近认知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作出努力能够回答的问题,因此要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不能提出学生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笔者在初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里,当时确定的问题是:材料中的这个人是如何负责任的?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学生只会在材料中找出問题然后起不到相应的作用,随后我们在第二节课中,在这个问题后加上了一问:材料中的这个人是如何负责任的?请你列举一例你在生活中负责任的事件,并谈谈具体的做法。

通过这个改动,提高了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效果,使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结合,这一环节其实就是通过讨论,做到结合实际,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感悟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五、讨论过程中,教师恰当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应去学生周围融入组内,多观察多倾听,而不是在讲台等待或做自己的事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指导小组内一些有思维障碍的同学。合作学习的成败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为此,讨论时教师不是没事了,而是要调控全场,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调控作用,帮助学生处理好合作中遇到的疑难点,使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充分参与,提高学习自信和参与热情。

六、小组合作交流,不能止步于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管理”。不能止步于课堂上,同时也应该体现在学生作业、班务管理上。

(一)作业的布置与批阅

每个小组内应该有不同学科的负责人,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小组同学间由学科组长负责指挥轮流交换,互相纠错,互相质疑,讨论交流。并负责检查作业改错,这样可实现优势互补,使组员间扬长避短,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自己判断正误和评定学习效果的能力。比如英语的听写单词和词组,数学的计算题练习等。

(二)班务管理的提出与实施

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应该对小组要有一个量化积分标准,这个标准应该由全班一起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小组加分实施细则》。通过“量化考核加分”,组员共监督,大家相互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激励每位同学进步。并且开展优秀小组的评选,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而不是一个课堂上的小组,课下的散兵,这样做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

评价是对于小组合作成效的重要检阅,学生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合理地评价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并且每位教师对于每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小组评价,包括他们的学习状态、讨论积极性,这种评价可以表现在物质上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能够调动每位同学为了小组荣誉而尽己所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近,各个学校都引入小组合作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成效显著。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多教研,多学习,让小组合作不只是形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成长,让小组合作这一新型方式成为新课改下一枚明星。

参考文献

[1]李洋,罗新兵,张雄.新课程教师读本[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开勇,朱明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J].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23).

[3]彭新辉.新理念下有效学习方式的利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J].教学理论研究,2005(9).

[4]杨作义.与合作交流与课堂教学之中[J].中学校研(数学),2006(1).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