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语言基础 提升作文素养

2020-06-30黄林盈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黄林盈

【摘 要】 时代在变,教育的手段也要跟着变。随着核心素养的热潮席卷小学课堂,语文教学的方向越来越侧重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识字、阅读等教学领域竞相创新,可谓花样不断。在此背景下,如何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升他们的作文素养,展开有创造性的作文指导工作,就成了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核心素养

浅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可大致分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其中又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最难实现。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正处于发展语言水平的过渡阶段,虽然识字量勉强上去了,但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还不成熟。想让他们把全部思维都灌注在作文里,如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很难。要写出优美流畅的句子,乃至写出一篇打动人的文章,就更难了。因此,想要让小学中年段的作文指导做出创新,还要从语言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去锻炼孩子的写作水平。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下面本文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摘抄优美词句,认真品读仿写,锤炼学生语言功底

一般来说,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之所以写作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收集素材的渠道狭窄,简单的观察、片面的阅读,呈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很难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写作内容。二是语言的积累量匮乏,写作经验太少。即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连句成篇,他们的句子也总是写得既简单又直白,没有感染力。怎么才能改善这种状况,让学生在作文里写出优美生动又具体的语句呢?有个成语叫作“见多识广”,意指看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对于教师而言,先扩充学生的语言积累量,让他们多读、多看优美词句,汲取到足够的写作经验。帮他们把语言功底打磨好,再写作文时自然不愁没有好句可写。依笔者之见,可以先从美文美句的品读与仿写开始,一步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拿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举例,这是一篇用词优美、描写生动的记叙文,很多句子都有值得借鉴之处。譬如作者写冬天的雪:“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这段话描述了三个地方的雪:空中的,树上的,地上的,因此画面感格外强。教师可以用这段话为例,试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参照这种写作方法,也把景物描绘的又生动又有画面感呢?待学生仔细品读过这段话后,教师可以把冬天的雪替换成夏天的雨,让大家自由发挥,仿写一段。譬如“雨滴从天上飘落,打得树叶哗哗作响,地上的雨水积成了小水洼”,虽然没有灵动的修辞,但是语言的表现力立刻就上来了。比起学生只靠绞尽脑汁的空想,吭哧半天写出“天上在下雨,雨滴落到了地上”,这样的仿写显然提升了作文的生命力。

二、贴近生活观察,灵活运用修辞,引领学生创新思维

文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同样的,小学作文也需要生活的烟火气。细数中年级的孩子要写的文章,除了状物、写景,就是写人、记事,再不然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总之,当面临写作时,孩子们脑中的生活经验就变得尤为可贵,成了写作灵感的主要来源。可“脑汁”总有绞尽的时候,写作的主题千变万化,只靠已有的那点生活经验去应付,不就成了竭泽而渔吗?因此进行作文指导时,教师不能让学生只搜刮脑中现有的写作材料,而是要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会。譬如要写树木,写作前应当让学生挑一棵现实中的树亲自观察,看它的枝干如何延伸,树叶是否丰茂,躯干是粗是细……有了真实的参照物,学生动起笔来胸有成竹,自然格外有底气。

有了真实的生活经验作为保障,学生写起作文容易了,但要把作文写好,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小学作文篇幅较短,逻辑简单,能不能把一篇文章写得有特色,修辞手法占了很大的影响因素。用一段话来举例:“天空很蓝,天上有白色的云朵。”运用修辞稍加添饰,就变成了“天空蓝得仿佛纯净无瑕的宝石,云朵像洁白的棉花,舒展地飘浮在空中”,二者一对比,水平高下立判。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修辞手法的普及。先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让他们能判断出基本的比喻手法、拟人手法、排比手法,再试着自己动手写一写。在写作的时候,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大胆一些,积极想象,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修辞,让句子看起来更亮眼。比如以“钟表”为写作对象的时候,有的学生只能写出“表盘圆圆的,像一轮满月”,对于钟表的其他特点就无从涉及。身为教师,此时可以积极启发他们,钟表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看时间,而时间要靠时针、分针和秒针一起显示。受到了教师的提醒,有的学生就会提笔写:“时针走得很慢,但是很稳,分针不紧不慢,仿佛很从容,秒针却像调皮的孩子,一刻不能停滴滴答答地走着。”有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则直接写:“时针、分针和秒针仿佛性格不同的三兄弟……”对钟表的形容立刻就活灵活现起来。

三、汲取阅读能量,促进素材积累,强化学生写作审美

“以读促写”是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指导方法,意思是以阅读促进写作。毕竟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收集素材的渠道实在太少,仅靠道听途说,或是日常的观察,都不如阅读来的有效。古人曾有“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之说,将阅读比喻成点亮思维的蜡烛。儿童努力发展阅读,丰富自己的视听,可以从书中汲取写作的能量,积累广泛的素材。对于教师而言,除了抓紧课内的阅读工作,强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认识,以及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外,还要适当地发展课外阅读,动员学生读整本书,在整本书的阅读中积淀文学素养,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独一无二的启发,从而顺利地将这种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在书目的选择上,既可以引入活泼且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暖人励志的心灵鸡汤,还有像陈伯吹、秦文君等名家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让他们体会文学的精彩与奇妙。

总的来说,要想帮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升作文素养并不难。要想做好新时期的小学作文指导工作,教师必须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立足于学生的情感诉求,在写作课堂做出大胆革新,让学生的创新思维燃烧起来,让作文的亮点新意满溢课堂,如此一来,小学的作文指导自然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金圣楠.小学写作教学的实践创新与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