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发展研究

2020-06-30苗宁平

辽宁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山西省乡村振兴

苗宁平

〔内容提要〕本文以山西省为例,针对目前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论述,并提出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期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山西省 乡村振兴 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支持。2018年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山西省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市场调节体系得到建立

目前,山西农产品市场中的传统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已经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农产品市场调节体系。在该体系中,农产品的价格将会直接由市场的供需求关系决定,其可以直接影响到山西省内农民的经济核算意识,进而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直接获取的实际收益水平。另外,随着国家对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持续宏观调整,山西省的农产品自由竞争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农民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城乡关系得到良好保障

农业税的取消不仅极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促使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体系开始反哺农村的农业发展,诸多涉农资金的持续投入极大增加了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并为乡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基础。另外,随着山西省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人口開始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这种情况一方面推进了山西省城镇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出现诸多发展问题。为此,山西省正逐步探索推进农村的各种财产抵押、信用融资、农业保险等方面内容,其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乃至于解决当今农村的发展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形成,并形成城乡经济的互通体系,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流通,推进乡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市场分工逐渐明确

目前,山西省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家庭承保经营制度,从而有效拓展了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营制度的选择范围,极大地促使农村富有活力、效率的产业链分工和农业区域分工的形成。另外,随着农村市场分工的持续推进,过往的农村宗法关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开始逐步减弱。在农村市场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山西省农业精英的社会角色也开始得到改变。众多农业精英对推进当前山西省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积极与地区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在双方合作下,不仅乡村的安定与和谐得到了良好保障,而且还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现。

二、山西省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路径

体制与机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其需要山西省从“人、地、钱”三个角度为出发点,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环境。

(一)多元化促进城乡居民一体化

1.城乡居民一体化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求山西省政府能够引导诸多社会精英层人员前往社会基层,并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对社会精英层人员最佳的引导方式还是政策引导,因此山西省政府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山西省特色的城乡要素流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引导诸多社会精英层人员前往基层进行发展,进而通过人才带动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2.山西省政府可通过乡情乡愁、事业凝聚等途径引导人才通过诸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并大力支持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生产方式以及优秀经营模式进入乡村,以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乡村特色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弥补当前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另外,山西省政府还应加强现场公共服务建设,促使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平等化发展,尤其要加强对现场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在提高现场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促使现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山西省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建立符合山西省特色的新型城乡户籍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速度,并在此过程中完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成本分担机制,降低农村人口转化的实际成本,进一步促使农村人口转化的实际速度。

(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其要求山西省政府能够系统性的总结山西省乡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质建设用地以及居民宅基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农村改革方案为制度指导,完善山西省的现场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以政策体系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率。在实际政策体系完善过程中,山西省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和调整,从而有效地统筹所有建设用电的规模和整体布局。

2.山西省政府应充分发挥贫困村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的良好优势,通过政策及其他方式的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加大对土地整治的投入力度。另外,还要稳步推进乡村用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做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与第一轮土地承包之间的衔接关系,稳定农村居民因土地承包到期的浮动心理。

3.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参考良好开展“三变”政策的省市,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将其成功经验良好的运用到山西省中,促使山西省的乡村也能够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另外,还要以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为导向,探索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并通过增加乡村农业资源的成本转化进一步推进“三变”政策的持续开展。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山西省政府需要加强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的改革,将诸多涉农资金进行捆绑融合,从而形成资金合理,充分发挥资金杠杆的实际作用,促使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发展中,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PPP模式,再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乡村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完善的资金保障。除此之外,山西省政府还应结合国家的意见和看法,在诸多业内人士的指导下,建立适用于山西省乡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村多样化发展的金融需求。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所有的资金增长能够率先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围绕诸多农村问题进行攻坚克难,逐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三、总结

想要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城乡居民一体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面的政策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和落实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山西省乡村振兴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