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有关问题的探讨
——以武汉市为例

2020-06-30

四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施工图武汉市海绵

黄 琦

(武汉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站,湖北 武汉 430023)

0 前 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面积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国多地区一出现暴雨,纷纷出现“看海”模式。城市内涝所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惨重的经济损失,更是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一现象引发了相关政府部门、众多行业和学术领域对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利用方面的关注。海绵城市作为近五年来,经历了从最初探索性的提出这一概念,到现阶段的大面积推广实施,成为我国重点推荐解决城市内涝难题的新建设模式。

2015年武汉市列入首批海绵试点城市,先行获得国家财政亿元支持,探路海绵城市建设。经过四年多的工作探索及经验总结,武汉市已经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在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作为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施工图是否有效执行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直接影响海绵城市设施完工后的“海绵效应”。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审查施工图,探讨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海绵城市内涵

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4]。

2 武汉市海绵城市背景

武汉近51年来降水呈增加趋势,但降雨日数减少,降雨强度增加,暴雨发生的频次和暴雨量都有增加趋势,城市内涝发生风险较大[5]。武汉的气候及地域特征,决定武汉内涝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面临的雨洪考验十分艰巨。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无疑是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继2014年住建部正式提出海绵城市[6],并发布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指导各地参照技术指南,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武汉市积极申报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集中示范、分区试点、全市推进”的思路,采用“2+N”的模式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试点期内打造四新、青山一新一旧两个集中示范区,其他各区因地制宜选取N个工程同步实施,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市推进。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建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2016年3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33号)等文件要求,武汉市编制发布《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武政规[2016]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2017]128号)等有关政策文件,有力保障海绵城市的落地实施。

除了政策性文件,积极进行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目前,武汉市已编制完成《武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南》、《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武汉市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要点》、《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及验收规定》,初步形成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持体系。

3 海绵城市施工图抽样审查

施工图审查作为掌握海绵城市设计实施情况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海绵城市具体实施的细节、因地制宜的程度。在海绵城市工作在全市广泛推广的初期,对已要求实施海绵城市的工程进行施工图抽样审查,是为了加强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强化审查机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把关责任意识,在图纸设计、图纸审查两个重要环节为海绵城市实施打好基础。

3.1 施工图审查流程

依据海绵城市规划管控数据,从全市审查完成的项目中选出约300个包含海绵城市内容的项目,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大类。继续从中抽取100个项目进行程序审查,抽取20个项目进行技术审查。程序审查重点在于项目是否具备海绵城市的相关建设程序资料,技术审查重点在于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指标设计要求。

3.2 施工图程序审查及技术审查主要内容

程序审查关注项目是否具备相关资料,不细化要求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主要内容如表1。

表1 海绵城市施工图程序审查主要内容

技术审查关注项目是否符合相关具体技术指标,主要内容如下:①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有无海绵设计内容;②海绵设计深度(包括指标达标性、技术线路合理性、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等)是否满足要求;③审查机构是否按照《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及《武汉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要点》进行审查;④审查机构对项目海绵设计意见及评价是否合理。

3.3 抽样审查结果及存在问题总结

与2017年抽样审查结果相比,2018年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的项目在数量上有较大提升,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路径更合理,海绵设施可实施性更强。本次程序审查项目100个,其中含海绵内容的项目79项(房屋建筑工程75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4项),占比79%。本次技术审查项目20个,其中16个项目有海绵内容(房屋建筑工程13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3项),占比80%。

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如下:①施工图设计文件海绵设计专篇与规划阶段三图两表中的内容不一致;②缺少可实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无法核实施工图指标及技术路线;③缺少海绵设施大样图,应根据地质及渗透性,补充下部结构大样图;④缺少施工图设计计算书,施工图指标达标性暂无法复核;⑤道路红线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削减、下沉绿地率不易达标,结合区域统筹有难度,可将可研专家意见回复作为海绵设计不达标依据;⑥部分图审机构审查意见书中未见海绵相关内容,对图审问题的回复变更把关不严;⑦建筑、给排水、景观等海绵城市相关专业设计考虑片面,综合性欠缺。

4 结论与建议

进行施工图调审,可以进一步掌握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市的落实情况,加强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强化审查机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把关责任意识。对海绵城市工作更好更快的实施具有实际意义,应持续坚持。对项目中无海绵设计内容,且无审查内容的图审机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拿出整改措施,并于年底前回头看。对项目中有海绵内容,但海绵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可实施性不足的,根据专家意见整改到位。

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①与规划部门联系,加强规划环节海绵城市管控,明确规划设计条件中应含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②对建设单位开展海绵城市相关知识讲座,宣贯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解读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③对设计单位开展武汉市海绵城市专业技术培训,分发并讲解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资料,提高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④要求审查机构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严格把关,对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同时应配备具有海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海绵图审专家;⑤结合武汉地区特点和工程实践经验,进一步修订武汉市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工程实施方案。

[ID:009663]

猜你喜欢

施工图武汉市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建筑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剖析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