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在S377钢管拱桥上的探索

2020-06-30雷玲香李玉梅

四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膨胀剂水胶胶凝

雷玲香,李玉梅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1 项目概况

北江(曲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省道S377特大桥位于广东清远清城区境内,是广东省内在建的单孔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主拱跨度160 m。拱肋为钢管混凝土组成的桁架梁结构,截面高3.2 m,肋宽1.95 m。拱肋上、下各两根750×14(16) mm钢弦管,管内灌C50自密实补偿收缩混凝土。弦管通过横联钢管(500×12 mm)和竖向钢腹管(351×10 mm)连接构成钢管混凝土桁架梁。

2 C50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设计

初始配合比设计主要依据单位用水量、水胶比和砂率三个基本参数进行。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1]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2]得到初始配比,见表1。

表1 实验室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单位:kg·m-3

根据初始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其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见表2。

表2 C50混凝土实验室初始配合比的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

从表2可以看出,C50钢管混凝土初始流动状态良好,龄期强度等级达标,但3 h后混凝土的坍损较大,说明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和保塑性能均需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确保钢管混凝土易于泵送灌注。需要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和料、水胶比、砂率等参数,从而满足C50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要求。

3 C50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优化设计

S377特大桥C50钢管混凝土为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泵送顶升灌注时不需捣固而密实,因此,要求混凝土在顶升灌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塑性,在施工完毕前,混凝土不能初凝,具有不离析、不泌水、和易性好、粘聚性好、自密实免振捣特性。

3.1 水胶比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控制胶凝材料用量为530 kg/m3,减水剂量为1.8%,砂率为40%,研究了0.28、0.29、0.3、0.31、0.32五种水胶比对C50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与水胶比呈正效应,但随水胶比增加,坍扩度增加量减少;7、28 d抗压强度值随水胶比的增大,先增大后明显降低。

图1 水胶比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在控制砂率、胶材等参数恒定的情况下,水胶比增加,其用水量增加,混凝土流动性越好;但同时胶凝材料减少,从图1可看出后期强度有明显降低;当水胶比=0.31时,混凝土会离析,碎石出现包裹性问题;当水胶比=0.32时,离析现象更严重,混凝土中因水占据的空间体积变大,降低了混凝土的粘聚性,包裹性变差。

当水胶比增大,单位用水量越多,超过水泥水化的多余水分也就越多,;当水胶比=0.31时,水分在水泥硬化后蒸发,在水泥-石集料结构的界面过度区形成大量的孔隙;同时由于离析泌水作用,混凝土胶凝作用降低,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变差,强度变低。

综合水胶比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选择水胶比为0.3,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好,强度等级也可以达到要求。

3.2 胶凝材料用量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控制砂率为40%,减水剂量为1.8%,水胶比为0.3。需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来增加混凝土强度,故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分别为530、540、550、560 kg/m3对C50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胶凝材料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适量的浆体量能很好地包裹骨料,起到润滑作用,使混凝土流动度大;浆体量过大,可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包裹性和密实性能变差。胶材变多使其胶凝作用变强,混凝土粘度增大,抗离析性能变好,碎石包裹性变好,但会造成混凝土泵送压力大、泵送效率低,甚至造成堵管。胶材增加也会带来水化热高、收缩大等不良影响。

同时增大胶凝材料用量可使混凝土胶凝作用增强,有利于密实成型和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强度增长。胶凝用量为540 kg/m3可能由于试验中碎石含有较多石粉和小粒径石头,吸附水泥浆体,造成新拌混凝土坍扩度增长量小,强度损失大。因此,经过试验和对数据的分析,胶凝材料的用量应该在满足C50钢管混凝土强度等级富裕系数要求下选择一个适当的值,考虑胶凝材料用量带来的成本问题,选择胶凝材料用量为550 kg/m3。

3.3 集料级配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将碎石分为5~10 mm和10~25 mm两个级配,研究了5~10 mm碎石占总碎石量的百分比为10%、15%、20%、25%四种不同比率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控制胶凝材料用量为550 kg/m3,减水剂量为1.8%,水胶比为0.3进行混凝土试拌。试验结果见图3~4。

由图3~4可知:钢管混凝土碎石采用粒径在5~25 mm的粗集料,通过碎石筛分试验可粗略地分为5~10、10~25 mm两个级配,考虑新拌混凝土要求,认为5~10 mm占20%,10~25 mm占80%且>25 mm的碎石较少可很好满足工作性能要求,且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较少中间粒径容易出现流浆离析,包裹性差等影响混凝土密实性、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强度的现象。并且5~10 mm占10%和25%容易出现离析或扒底现象。

图3 集料级配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图4 集料级配对钢管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综合考虑碎石采用20%左右5~10 mm和80%左右10~25 mm双级配石子时,混凝土力学等级符合要求,2 h坍落度扩展度损失最低,混凝土中砂、碎石与水泥能形成较密实的堆积。

3.4 膨胀剂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

膨胀剂可以直接掺加或等质量取代水泥。一般说来等量取代(内掺法)可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但会降低强度。直接掺加(外掺法)导致胶凝材料用量增多,当用水量、砂率等其他条件未能相应变化时,则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本试验控制胶凝材料用量550 kg/m3、水胶比0.3、砂率40%,研究不同掺量膨胀剂对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可知:混凝土强度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基本保持稳定。对比发现,随着膨胀剂掺量的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会略有降低,但对其后期强度的发展基本不造成影响。但与含量0%对比,掺入了膨胀剂的混凝土龄期强度等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为膨胀剂替换等质量水泥,胶凝作用减弱,膨胀剂中含有的CaSO4和CaO与水泥等其他胶凝材料水化相互竞争,影响水泥水化。水化早期,膨胀剂形成适量的Aft填充到混凝土孔缝中,改善了截面结构和密实度;水化后期,CaSO4和Ca(OH)2不断消耗,水化放缓,水泥的强度和膨胀协调发展。随着水化的进行,膨胀剂中的CaSO4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Aft填充到水泥-石空隙中,并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S-H凝胶相互交织,同时由于内掺导致胶材减少,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

综合考虑膨胀剂掺量应取45 kg/m3(D3#)为宜(约占胶凝材料8.1%)。

4 结束语

本研究成果在S377特大拱桥得到了成功应用。工程应用表明:C50自密实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能和力学性能,核心混凝土与钢管紧密粘结,无脱空现象。本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ID:009741]

猜你喜欢

膨胀剂水胶胶凝
石粉对自密实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压韧性
制备工艺对镁质膨胀剂水化活性和微观特性影响研究
基于混凝土碳化性能的不同养护条件下粉煤灰临界掺量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对RP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不同水胶比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及波速测试研究
塑性膨胀剂对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钻井堵漏用聚合物凝胶胶凝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及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