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u2O/PTCD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2020-06-28檀苗苗丁娅莉山鹏禹李紫晗卢金荣

化工环保 2020年3期
关键词:光生空穴催化活性

檀苗苗,丁娅莉,山鹏禹,李紫晗,卢金荣

(华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制约21世纪经济发展的瓶颈。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其中光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与单组分的光催化剂相比,复合型光催化材料通常具备更好的光催化活性。通过建立p-n异质结使两种半导体材料复合是一种获得复合光催化剂的有效方法。1998年,HARA等[1]首次报道Cu2O可作为光催化材料分解水制氢气,证明了Cu2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Cu2O是一种能在可见光区域发生响应的p型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2.1 eV)决定了该催化材料的光响应范围,同时也决定了Cu2O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低、易腐蚀、光催化活性较低等问题[2-5]。作为n型有机半导体,苝二酰亚胺(PTCDI)具有可见光区域有强吸收、光热稳定性较强、结构上有共轭大π键、电子迁移率高等优点[6-8]。目前PTCDI在太阳能电池、染料、有机光伏器件等领域均有应用[9-12]。但作为有机半导体,其存在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及光生电荷的产生、分离和转移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PTCDI的应用与发展。

本工作将PTCDI在分子层面上进行有序排列,提高其晶格化程度,改善有机半导体电子耦合和电荷传输性能,并通过与Cu2O复合构筑p-n异质结,使电子和空穴有效分离,降低复合率并提高Cu2O/PTCDI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活性。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乙酸铜,氢氧化钠,抗坏血酸(VC),PTCDI,亚甲基蓝,浓硫酸(w=98%),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异丙醇:均为分析纯。

JSM-IT1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XPA-G4型旋转式光化学反应仪:南京胥江机电厂;VERTEX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TU-1901型双光束紫外漫反射光谱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F-7000型荧光光谱仪:日本日立公司;UV-9000S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1.2 Cu2O/PTCDI复合材料的制备

1.2.1 PTCDI自组装体的制备

PTCDI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由于分子结构π键的存在及分子间的非共价键和侧链的相互作用,小分子可层层堆积并紧密排列,从而形成有序聚集体(自组装体)。

在98%(w)的浓硫酸中将PTCDI超声溶解,缓慢滴入蒸馏水中,静置过夜。将上层清液吸出,用蒸馏水将沉淀洗至pH中性,离心,干燥,收集固体备用。

1.2.2 Cu2O颗粒的制备

取0.4 g乙酸铜至50 mL蒸馏水中,在50 ℃下搅拌30 min至完全溶解,逐滴加入40 mL浓度为0.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停止加热,再加入20 mL VC(0.1 mol/L)并搅拌30 min,离心分离,取下层沉淀真空干燥,收集固体备用。

1.2.3 Cu2O/PTCDI复合材料的合成

取0.4 g乙酸铜至40 mL蒸馏水中,在50 ℃下搅拌至完全溶解,逐滴加入40 mL浓度为0.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不同质量的PTCDI自组装体的超声溶液,停止加热后继续加入20 mL浓度为0.1 mol/L的VC溶液,搅拌30 min后离心分离,制得含不同质量分数PTCDI自组装体的复合材料[13],以Cu2O/(x%)PTCDI表示。

1.3 测试方法

物理性能的表征:采用SEM照片表征试样的微观形貌;采用XRD谱图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晶程度;采用UV-vis测定样品的可见光吸收范围;采用FTIR分析样品的价键结构;采用PL在480 nm的激发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采用CHI660D型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的光电性能进行测量,其中铂丝作为电极,参比电极为标准甘汞电极,电解液是Na2SO4(0.1 mol/L)溶液。

光催化活性的测定:在旋转式光化学反应仪中加入25 mg催化剂及50 mL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暗反应30 min,开启350 W氙灯进行光催化反应,每隔15 min取样,静置后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设定波长λ=664 nm),计算降解率。

活性物种的分析:使用N2和捕捉剂可以鉴定出复合光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物种。在旋转式光化学反应仪中加入25 mg催化剂及50 mL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分别在反应体系中充入N2排除O2阻止超氧自由基(·O2-)的产生、加入0.13 mL异丙醇捕捉羟基自由基(·OH)、加入0.186 g EDTA-2Na捕捉空穴(h+)[14-15],鉴定催化作用的活性物种。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观形貌分析

Cu2O(a)和Cu2O/(50%)PTCDI(b)的SEM照片见图1。由图1a可见,Cu2O的形貌为立方块状,粒径约为210~320 nm。由图1b可见,Cu2O附着在PTCDI自组装体片层结构表面。分散的Cu2O为光催化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并且PTCDI片层结构抑制了Cu2O的团聚,增大了比表面积。随着复合材料中PTCDI自组装体质量分数的增加,PTCDI片层结构对Cu2O的包覆性进一步增强,减少了Cu2O与空气的接触,使Cu2O被氧化为氧化铜的可能性降低,提高了Cu2O的稳定性,同时由于Cu2O/PTCDI的π-π堆叠有利于电子的传输,从而使从Cu2O释放的电子经过PTCDI自组装体的层状结构进行传输,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Cu2O和Cu2O/PTCDI的XRD谱图见图2。通过将图2中Cu2O在29.76°,36.54°,42.46°,61.4°,78.82°的特征峰以及(110),(111),(200),(220),(311)所对应的晶面指数等数据与已有文献及PDF标准卡片(75-1531)[16-17]对比可知,所制备样品为Cu2O。由图2还可见:复合材料的XRD衍射峰除与Cu2O特征峰相符合外,在11.92°,24.90°,27.32°,29.86°处有新特征峰出现,与文献[18]中报道的PTCDI有序聚集体片层结构的衍射峰相符;随着Cu2O/PTCDI中PTCDI质量分数的增加,Cu2O衍射峰强度减弱,PTCDI衍射峰强度加强,表明二者的晶体结构在复合物中仍然保持,未形成新的晶相。

图1 Cu2O(a) 和Cu2O/(50%)PTCDI(b)的SEM照片

图2 Cu2O和Cu2O/PTCDI的XRD谱图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Cu2O、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PTCD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谱图见图3。

图3 Cu2O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PTCD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谱图

由图3可见,Cu2O和PTCDI自组装体在可见光区(400~800 nm)均有吸收,620 nm左右为Cu2O的吸收边界,而PTCDI自组装体的吸收边界在750 nm左右。Cu2O的吸收边界与文献中报道一致[19]。对比Cu2O/PTCDI与Cu2O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谱图可发现,由于PTCDI自组装体的加入,使Cu2O/PTCDI复合材料的吸收边界发生红移约130 nm,且随PTCDI自组装体含量的增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逐渐扩大,由此可知Cu2O/PTCDI复合材料有效拓宽了Cu2O的吸收光谱范围,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得到提高,光催化性能更佳。

2.3 荧光光谱分析

Cu2O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90%)PTCDI的荧光光谱谱图见图4。由图4可见,PTCDI自组装体、Cu2O及Cu2O/(90%)PTCDI均在720 nm处出现了荧光发射峰,其中PTCDI自组装体的峰强度最大,Cu2O次之,而Cu2O/(90%)PTCDI的峰强度比PTCDI自组装体与Cu2O明显减弱。由荧光原理可知,随着荧光发射强度的降低,光照后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率就会升高[20],即电子-空穴越不易复合。因此,Cu2O/(90%)PTCDI复合材料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降低,使电子-空穴有效分离,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形成了p-n异质结,加快了电子的传递。

图4 Cu2O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90%)PTCDI的荧光光谱谱图

2.4 红外光谱分析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PTCDI的红外光谱谱图见图5。由图5可见:1 681 cm-1处为PTCDI自组装体中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581 cm-1处出现的特征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3 340 cm-1处出现的宽峰是氨基和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1];Cu2O/(10%)PTCDI与Cu2O/(90%)PTCDI的吸收峰较PTCDI组装体均发生了一定的红移,红移程度随着PTCDI自组装体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说明了Cu2O与PTCDI自组装体之间形成了氢键作用力,这种作用力随着PTCDI自组装体含量的增大而增强。

图5 PTCDI自组装体及Cu2O/PTCDI的红外光谱谱图

2.5 光电性能分析

通过瞬时光电流响应测试表征光催化剂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PTCDI自组装体、Cu2O和Cu2O/(90%)PTCDI的光电流响应曲线见图6。由图6可见,PTCDI自组装体,Cu2O和Cu2O/(90%)PTCDI都可以在可见光下被激发而引起光响应。经比较发现,相同条件下Cu2O/(90%)PTCDI的光响应电流较Cu2O和PTCDI自组装体都有所增大[22]。光电流的显著提高说明PTCDI自组装体与Cu2O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Cu2O/PTCDI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得到提升。

图6 PTCDI自组装体、Cu2O和Cu2O/(90%)PTCDI的光电流响应曲线

为进一步验证此结论,进行了电化学阻抗测试。PTCDI自组装体、Cu2O和Cu2O/(90%)PTCDI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见图7。由图7可见,Cu2O/(90%)PTCDI的电化学交流阻抗弧的半径最小,说明表面电荷转移电阻最小[23],即验证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电荷转移速率得到提升。

图7 PTCDI自组装体、Cu2O和Cu2O/(90%)PTCDI的电化学交流阻抗

2.6 光催化活性分析

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Cu2O/PTCDI的复合比例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Cu2O/PTCDI中PTCDI自组装体质量分数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见图8。

图8 Cu2O/PTCDI中PTCDI自组装体质量分数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

由图8可见,经过120 min的反应,5种样品对亚甲基蓝均有降解,Cu2O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不到10%,PTCDI自组装体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也仅为30%多,但Cu2O/PTCDI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较单体均有所提升,其中Cu2O/(90%)PTCDI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70%,均高于文献中报道的Cu2O[17,24]和PTCDI自组装体[25]的降解率。降解率提高的原因是PTCDI自组装体和Cu2O复合后两者之间p-n异质结的形成,使电子得到有效传递。

由图8还可见,对于不同PTCDI自组装体含量的催化剂,随着PTCDI自组装体质量分数的增加,亚甲基蓝降解率增大,说明降解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活性物种是由PTCDI自组装体在光照下产生的。

2.7 光催化降解过程活性物种分析

在Cu2O/(90%)PTCDI催化体系中加入N2和捕捉剂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见图9。由图9可见:N2和异丙醇的加入对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活性影响不大,说明活性物种不是光生电子氧化的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而EDTA-2Na的加入严重阻碍了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表明该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基团是光生空穴。

图9 加入N2和捕捉剂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

2.8 稳定性分析

在与光催化降解实验相同的条件下,对Cu2O/(90%)PTCDI进行光催化降解重复实验。Cu2O/(90%)PTCDI的重复使用性能见图10。由图10可见:在5次重复实验后,亚甲基蓝降解率尽管有一定的下降,但仍可达到45%,约为初次降解率的60%;并且在循环回收催化剂过程中,催化剂不断损失的条件下,光催化活性仍比图8显示的PTCDI自组装体降解率高,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催化剂具有稳定的催化性能。

图10 Cu2O/PTCDI的重复使用性能

2.9 光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由于在光催化降解反应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活性物种为PTCDI自组装体在光照下产生的空穴,根据Cu2O和PTCDI自组装体的半导体价带和导带位置[26],推断出光生电荷转移的途径,见图11。Cu2O和PTCDI分别为p型和n型半导体,并且具有相匹配的能带结构,可以形成异质结。Cu2O和PTCDI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其价带上的电子吸收能量而跃迁至导带,在价带留下空穴。如图11所示,光生电荷转移的途径为Cu2O导带上的电子因为势能的差异而转移至PTCDI自组装体的导带上,进而电子可能再次转移,同Cu2O价带上的空穴发生复合,从而减少电子与PTCDI自组装体空穴复合,起到了保护PTCDI自组装体内空穴的作用,即PTCDI自组装体内的空穴成为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

图11 光生电荷转移途径

3 结论

a)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备Cu2O/PTCDI复合材料,由测试结果可知Cu2O与PTCDI自组装体层状结构形成氢键作用力,两者得到有效复合。

b)在Cu2O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PTCDI自组装体的加入使光催化降解活性显著提高,且随着PTCDI自组装体含量的增大,降解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中PTCDI自组装体质量分数为90%的Cu2O/PTCDI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70%。二者有效接触构成的p-n异质结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提高了电荷的传输效率,使Cu2O/PTCDI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均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光生空穴催化活性
我国首次“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图像
收缩扩张管内液氮空化流动演化过程试验研究1)
可见光催化剂氧化铋的改性研究进展
喷油嘴内部空穴流动试验研究
内建电场调控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研究进展
氧化亚铜基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Fe3O4@SiO2@TiO2@Ag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有机染料分子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C60与MoO3混合材料做空穴注入层的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基于对铂纳米粒子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的抑制检测碘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