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考研工作指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20-06-28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考研专业学生

麻 琳/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三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报考“涨势凶猛”,从2018年的238 万人到2020年的341 万,“考研热”迅速升温,尤其是2020年,被广大学子称为“最难考研年”。考研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在实施“双一流”整体方案布局下,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培养创新拔尖的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需求,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教改成果及学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学生实现成长成才,提升自身素养,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因而高校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考研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考研实施体系,对于国家、学校及学生自身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高校考研工作指导体系的构建

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目标导向就是以实现目标为指引,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对于考研学子而言,“考研上岸”是总目标,而在不同阶段明确细分为具体的小目标,递进、递次实现[1]。目标明确后,学生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执行力,结合自身实际,在考研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构建考研工作指导体系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将过程模块化,调整学生行为,从而促进考研工作。

考研工作指导体系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理念,聚焦“三关”,即入口关、过程关和考后关,精准发力。在“入口关”,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及专业认同教育,树立学习目标,实现考研的早认知、早打算。在“过程关”,在课堂第一阵地、课外第二课堂、宿舍阵地等创造浓厚优良的学风、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求知热情和创新能力,针对考研过程的报名、备考、考试及复试四阶段进行技巧指导、学业辅导、分层次引导和心理疏导,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共享资源、交流互通,利用服务保障平台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稳固阵地,提高效率。在“考后关”,即关注成功录取学生,也助力有风险及失利学生,及时做好调剂服务和就业推荐。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育人作用,进一步提升学风。同时在全过程,积极推行导师制、分类制和激励制,全方位为本科生考研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考研成效(见图1)。

图1 高校考研工作指导体系的构建

二、高校考研工作指导体系的实践

(一)抓好“入口关”,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由高中跨越到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开启对学业、专业、职业认知的第一道门。由学院院长、书记带队的领导班子为新生们介绍学院概况、专业发展、就业及升学等,适时进行考验启蒙指导,将考研融入于学业规划中,在思想上播种考研的种子,树立目标之塔。专业教育期间,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团为新生普及专业、了解专业发展现状、未来,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学术热情,并以往届优秀典型代表为例,鼓励新生及早规划大学时光,确立方向,迈向更广阔的平台。

(二)重视“过程关”,全方位营造良好氛围

在主阵地第一课堂,将考研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中。积极响应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卓越班”。创新课堂模式,用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导”取代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增加前沿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分类,实行导师制,导师根据学生特点,精准施教,对于创新型学生增加考研相关度教学,对重点课程加强拓展训练,提高学习质量。

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载体,用浓郁的学院、专业文化滋养考研的种子生根、发芽。提早开展“两规划”,以课程、讲座、主题班会、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涯规划和职涯规划,使学生主动探索未来方向,思考所长,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体,不随波逐流,从而激发内生学习动力。以学院品牌实践活动为抓手,丰润考研的土壤,以材料学院为例,充分发挥“两品牌”的带动效应。通过“校友归来话发展”活动,学生与校友面对面交流感想,了解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以校友资源为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成长,扎牢专业思想。“绿色建材 美好未来”品牌活动则使学生成为实践主体,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专业自豪感和学术求知欲。此外,重点利用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三手段”,以学科优势进行学业吸引、科研辅助,增加专业兴趣,把科研内化考研动力。同时以赛促学,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考研报考、备考、考试、复试四阶段,全员参与,开展“四导”,并利用“两平台”提供考研服务。第一,学业辅导。由考研导师对学生的笔试及复试专业课进行全程解疑答惑,分析各招生院校考试重难点,协助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第二,技巧指导。对各个阶段学生关心的问题,如考研学校和专业选择、备考复习技巧、课程平衡与时间管理、笔试及面试等进行指导,分享“干货”。第三,精准引导。从新生阶段,学业导师及辅导员摸查每个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未来规划,对学生分类,精准引导,针对考研坚定、犹豫徘徊、就业及其他三类群体,在大学不同阶段因材施教,进行思想动员、提供考研资源及服务。第四,心理疏导。把握好第五学期初、九月网报、考试前及复试调剂等关键节点,关注学生思想及心理状态,进行“一对一”谈心,对自卑、焦虑、紧张等心态及时疏导,考前温馨提醒,帮助学生舒缓压力,以阳光积极心理面对挑战。第五,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考研资源数据库,收集招生院校信息、历年真题、上岸经验、辅导机构视频、专类网站等[2];成立应届与往届考研QQ 及微信交流群,分享心得,结交研友,推送相关资讯,共同促进;建立学院教师、往届考研学生学缘信息数据库,通过教师、往届考研学生搭建学生与报考学校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直接可靠的考研咨询,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第六,全面发挥服务保障平台作用。由学院领导、导师、辅导员及宿舍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组成服务保障团队,设立专门考研教室,专人专座,配备良好设施。加强宿舍文化阵地建设,成立考研宿舍、文明宿舍、24h 宿舍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三)把好“考后关”,分类指导突出成效

一是关注学生考后情况,尤其是复试和调剂。考研成绩公布后,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对于录取几率高的同学,辅助其稳步备考复试;对于分数线左右风险较大的同学,及时协调调剂,进行复试技巧指导;对于考研失利同学,做好沟通疏导,了解未来规划,有针对性地推荐就业或考研二战[3]。

二是构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对于成功考研的学生,组织考研经验交流,挖掘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力量,并通过网站新闻、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宣传,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从而鼓舞士气、引领学风。

三、考研指引体系的实施效果

从2017年至2019年,经过近3年的实践,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努力构建考研工作指导体系,持续总结改善,考研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较好成绩。首先,考研率从2017年的16.3%,2018年的17.3%增长到2019年的20.6%,实现了稳步提升;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12 人,2018年的123 人增至2019年的150 人。各专业考研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学院考研率连续三年位居全校前三,远高于学校平均升学率。

四、结语

考研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综合工程,通过指导体系的构建,将工作模块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合力,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助力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引领学风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考研专业学生
我的考研故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赶不走的学生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