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学生参与“产学研”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28陈鑫鑫郑超群高梦佳骆从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动因产学研薪酬

陈鑫鑫 郑超群 高梦佳 骆从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产学研”中的“产”指企业生产,“学”指学生培养,“研”指教师科研。“产学研”融合模式是学校寻求校企合作、教师追求科研成果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企业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和学校对学生的鼓励式培养,最终实现教师教研成果和学校学生培养双赢的结果。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与杭州投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横向合作项目为例,拟探讨本科学生参与“产学研”的效率和效果及其保障。

二、项目运行概况

(一)起源及初始运行模式

本“产学研”项目以学校与杭州投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横向课题为依托。合作源于2013年,至今已经运行6年多时间。最初的合作形式单纯体现为公司与学校订立横向课题,由学校教师组成项目组负责具体运行,此合作阶段从2013年9月持续到2016年5月。在运行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吸纳大量在读本科学生参与项目研究,项目组老师在完成横向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申报其他科研课题、撰写相关研究论文,以及到合作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项目获得相应劳动报酬,还能利用参与项目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完成配套课程的学分认定、毕业论文撰写;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完成了其庞大的生产任务。[1]在此过程中,也为学校增加了科研成果产出。项目运行模式如图1 所示,本阶段的运行成果如图2 所示。

图1 项目初始运行模式图

图2 项目初始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成果

(二)运行模式的优化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几年合作的磨合,2018年6月开始,除了单纯依托横向课题外。公司每年的寒暑假都吸纳在读本科学生前往公司实习,对于大四毕业生,也吸收他们于大四下学期前往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公司与学生双方满意的前提下可以吸收毕业生就业。同时,公司还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鼓励学业优秀和参与项目工作积极、工作效率高和效果好的同学。学生还可利用参与项目获得的知识进行学生科研项目研究。优化后的项目运行模式如图3 所示,本阶段的运行成果如图4 所示。

图3 项目优化运行模式图

图4 项目优化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成果

三、基于学生角度的项目运行效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针对当前正参与项目的40 位同学,通过问卷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0份。

(二)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参与项目的动因。问卷中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动因设置了如下6 个方面:薪酬、奖学金、工作经验、实习机会、科研能力提升、参与课题研究。6 个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度如图5。

图5 项目对学生的吸引点及吸引度

由图可见,同学们参与项目的动因最普遍的一个是获得薪酬,其次是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基于奖学金、课题研究和科研能力提升的相对较少。分析原因,薪酬是最直接、最容易感知和最短时间内可以体现的收获,成为最普遍的动因,理所当然。而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成为了仅次于薪酬的主要动因,与学校的类型、层次及学生将来的出路不无关系。所在学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一所应用型民办二本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因此,获得实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加筹码是学生迫切的需求。而继续学业深造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选择,相应科研能力提升和课题研究参与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奖学金尽管诱人,但限于名额稀少,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希望非常辛苦地做项目以获得机会渺茫的奖学金。

(2)参与项目获得的收获(除薪酬外)。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参与项目后,学生所实际感受到的收获(除普遍性的薪酬外),分别设置了以下几个备选项: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提前感受社会上的工作环境、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自己守时等工作素质、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调查结果如图6。

图6 学生参与项目的收获

从图中可见,本项目给同学们带来的收获主要体现在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前感受社会上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守时等的工作素质。参与项目的实际收获正好满足了学生参与项目主要在于获得实习机会并积累工作经验的动机追求。

(3)学生对项目的认可。问卷还设置了:是否喜欢这样的工作方式、对项目安排给你的数量、质量是否满意、是否有经常熬夜完成项目里的工作等问题,考量学生对项目的认可。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喜欢参加该项目的工作方式,对项目安排的数量、质量满意度高,认为该项目能够提升以后的工作能力。在负面测评中,大多数同学表示没有因为项目熬夜,项目不会对自己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4)学生对项目的忠诚度。问卷通过设置:是否有频繁出入项目、是否愿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做此项目、离开项目的原因(有考试需要;本来就是尝试心态;追求东西过多,有更好的赚钱机会;觉得自己懒散,不适合快节奏的项目;项目报酬过少)等问题对学生的忠诚度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有26 名同学至少做过2期及以上的项目,而另外14 名同学只做过1 期项目。38 名同学愿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做此项目,占比95%。而如果要离开项目,原因97.5%的学生会因为考试放弃做项目,15%的学生如果有更好的赚钱机会会选择离开,7.5%的学生认为自己懒散,不适合快节奏的项目会不能坚持做项目,30%的学生会因为项目报酬过少离开项目。

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与教师主导的项目充实自己的大学课余生活,不懒散度日。但不会以牺牲学习为前提,如果有考试、考级、考证的需求,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项目而参加考试、考级、考证。说明学生对自己到底追求什么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愿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也可看出学生对物质有着较多的追求,如果有更好的报酬支付,很多学生会选择离开,这是人之常情。但从项目的角度或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在肯定学生的物质追求基础上,培养学生更多的精神追求,从项目中更多地吸取除薪酬外的收获。对个人而言,这才是受益深远的。对项目而言,忠诚的有经验的学生,才是合作项目持续的根本。对学校而言,才能有更多的企业与之合作,从而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平台。

四、基于项目运行效果的本科生参与“产学研”的思考

(一)只要研究内容与本科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强弱相当,本科生完全可以参与“产学研”

跟着老师做项目、搞研究,在硕士、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再常见不过,也是必需的。但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几乎不大有。因为通常理解的项目研究都是要运用高深的学科知识和复杂的操作技术来完成,从而,一方面使得老师觉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不到,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尤其是二本学校学生对研究产生天生畏惧。然而,通过本项目的多年运行来看,项目研究也分层次,项目内容以企业生产工作一线内容为主,本科生运用既学知识并通过一定的培训就能掌握的工作,完全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成为适合本科学生研究的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让企业、学生、教师和学校均受益。

(二)契合学生后续发展需求的激励制度设计比纯粹的薪酬支付更具激励性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尽管有97.37%的学生都把获得薪酬作为参与项目的动因之一。但选择获得实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作为动因之一的学生都超过了60%,并且从学生参与项目后实际感悟到的收获看,项目确实给学生带来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前感受社会上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守时等工作素质的收获。正是因为这些收获,95%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做此项目,并有65%的学生已经坚持参与了2 期及以上的项目工作。而这些学生之所以愿意花费相当一部分的课余时间来完成项目工作,根本原因是他们明白在未来的两三年后,他们都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绝大部分学生将在普通企事业单位从事最基础的工作,而提前进行工作体验,积累经验将在他们初次就业中提供优势。而薪酬的获取则是锦上添花。

(三)相比惩罚措施,契约精神的培养是约束学生行为的更好选择

项目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分配到的项目工作。但也有一些同学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做项目时热情满满,但很快便消极怠工或是干脆就放弃不做。有些同学则是存在畏难心理,发现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就开始自我否定,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些同学更是借口没有时间拿到项目拖着不做,也不与项目负责老师及时沟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度。

此外,绝大多数的同学参与项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赚取报酬,当然这无可厚非。但一些学生的功利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项目分配中,只愿意做简单的能够快速完成的工作,或是选择只做报酬相对较高的项目,否则就借口不做。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一部分学生,只要有报酬更高的机会,他们则会选择离开。

热情下降、趋易避难、追逐高利,这些都是人性最自然的表现,因此需要制度的约束。利用惩罚性的措施来制约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纵然可行,但仔细分析,所有的这些表现,就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缺乏对契约精神的认知和执行力,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教导、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更符合教育之道。

猜你喜欢

动因产学研薪酬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T公司分拆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动因、历程与启示:加拿大税收中身体活动支出专项扣除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美国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成功的社会动因及启示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