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濮城油田沙二段低阻油层识别技术研究与挖潜

2020-06-27毕玉帅

石油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形成机理

毕玉帅

摘要:濮城油田自1980年投入开发,至目前已开发40年。多年勘探开发与实践表明,低阻油层识别在层状油藏开发中作用逐渐增大,在老井复查及油田的挖潜增储阶段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濮城油田沙二段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的研究,寻找油田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

关键词:低阻油层;形成机理;识别方法

一、项目概况

(一)油藏概况

低阻油层是一类电性上比较特殊的油气层,在测井结果中不易与水层区分,它作为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油气层已经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增储上产的重要研究和挖潜对象。因此,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并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具有重要意义。

在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东区沙二上2+3、西区沙二上2+3、东区沙二上4-7、西区沙二上4-7等5个油藏开发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低阻油层。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测解释资料不能识别低阻油层

原始解释的水层、干层、水淹层及未解层经補孔后获高产油气流。

2、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清楚

低阻油层形成因可分为地质成因和工程成因,地质成因如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结构等等,工程成因如泥浆侵入等。

由于不同区块沉积、成岩等因素以及储层本身特性的不同,不同区块中的低阻油层具有不同的成因。

二、研究内容

通过全面分析束缚水质量分数、岩性及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成分、地层水矿化度及特殊导电矿物等因素,确定濮城油田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低阻油层的成因研究,摸索出本地区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并进行挖潜,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和开发水平。

(一)低阻油层特征研究

低阻油层是指含水饱和度接近或超过50%,油层电阻率值低于本地区相同地质条件下的正常油层电阻率,但试油时产纯油的油层。

低阻油层是一类电性上比较特殊的油层,类型是多样的,其形成机理也各有差异。这些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相近,在测井结果中不易与水层区分。

(二)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研究

一般认为,在砂泥岩剖面中,多数低阻油层沉积于弱水动力环境,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束缚水饱和度

电阻率测井响应是反映探测半径内地层总的含水量,包括可动水和束缚水。因此,束缚水质量分数高的地层常表现为低电阻率。

濮城油田沙二段油藏平均束缚水饱和度40%,本地区低阻油层束缚水饱和度在50-65%之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是本区低阻的最基本的因素。

2、岩性成分

濮城油田低阻油层的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岩石细粒成分主要为粉砂及黏土级颗粒。沙二段油藏平均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为34.2%,该地区低阻油层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为37.8-57.2% 之间,细粒成分质量分数越高,电阻率就越低,该因素是该地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3、孔隙结构

油层中岩石细粒成分增多或粘土矿物充填富集,导致微孔隙含量明显增加,形成微孔隙与渗流孔隙两种孔隙同时并存。

储层中由于微孔隙发育,吸附大量的束缚水,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濮城油田沙二段油藏平均孔隙度18.7%,该地区低阻油层孔隙度在12.4-16.6%之间,该因素是地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4、黏土矿物成分

粘土矿物一方面它吸附地层水形成粘土吸附水,使总束缚水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它填充于孔隙空间内,造成孔隙喉道减小,微孔隙增多,束缚水含量增加。

濮城油田沙二段油藏平均泥质含量9.0%,该地区低阻油层泥质含量介于12-21%之间,该因素是该地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5、高地层水矿化度

在其它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的矿化度地层水往往会使含油储集层的电阻率降低。

濮城油田低阻油层上下储层矿化度与本储层矿化度接近,矿化度介于24-28万mg/L之间,所以该因素不是本地区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6、泥浆侵入

在地层水矿化度较低的条件下,该类油层原状电阻率其实并不低,只是由于泥浆侵入油层致使油层电阻率大幅度降低。濮城油田沙二段低阻油层上下油层电阻大于2欧姆,泥浆侵入不是本区低阻形成的的主要因素。

(三)低阻油层测井响应特征

由于岩石的颗粒变细,微孔隙发育,泥质含量增高,孔隙度、渗透率减小,束缚水饱和度增加,导致了油层电阻率的降低。

与濮城油田沙二段油藏正常油层相比,本地区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高GR、低SP正差异、井径扩径、DT在280-300 μs/m、低电阻、孔隙度在15.5 %左右。

(四)低阻油层识别方法

主要以试油结果为基础,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了本地区的识别方法:电阻率与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交会图识别法。

A点对应的细粒成分质量分数37.8%,为低阻油层的下限,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低于该值的区域,油层和水层可较好地区分开,测井解释准确率较高;

B点对应的细粒成分质量分数为57.2%,为低阻油层的上限,高于该值为非储层;

C 点对应的电阻率值0.8欧姆,为低阻油层电阻率的下限,低于该临界值的为水层或干层;

D点对应的电阻率值1.4欧姆,为低阻油层电阻率的上限,高于该临界值的为正常油层,不属于低阻油层。

由此确定了本地区低阻油层的电阻率和砂岩细粒成分质量分数的范围。

(五)低阻油层分布规律

濮城油田低阻油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XS2S1、DS2S2+3、XS2S2+3、DS2S4-7、XS2S4-7等5个油藏。

纵向上主要分布在S2S1.8、S2S1.9、S2S3.2、S2S3.4、S2S5.4、S2S5.5六个小层。

三、成果应用

(一)确定油层电阻下限

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利用低阻油层识别图版,研究该区域的油层电阻下限。

将濮城油田沙二段低阻油层电阻下限确定为0.8欧姆。

(二)识别低阻油层

根据前期低阻油层研究成果,对濮城油田老井进行复查,S2S1.8-1.9小层识别低阻油井6井次,增加地质储量10.4万吨;S2S3.2、3.4小层识别低阻油井8井次,增加地质储量9.2万吨;S2S5.4-5.5小层识别低阻油井18井次,增加地质储量25.2万吨。小计识别低阻油层32井次,增加地质储量44.8万吨。

四、结论与认识

1、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看,濮城油田沙二段低阻油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此查明低阻油层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建立一套适用于濮城油田的低阻油层识别图版对于指导油田下一步的开发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在地质成因的基础上,继续低阻油层成因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识别方法,并推广应用到类似低阻油藏。

猜你喜欢

形成机理
彭阳县陈沟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企业形成机理与政治关联的关系
组织文化认同的扩展性定义、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
建筑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
建筑温度裂缝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