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强边水驱开发技术在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油藏的应用

2020-06-27邵厚臣

石油研究 2020年4期

邵厚臣

摘要:在油田開发后期,油藏地质状况复杂,开发难度大,尤其是目前已整体进入“三高”开发阶段,持续稳产的形势更加严峻。攻关特高含水期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技术,深挖剩余油潜力成为保持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濮城油田油藏由于历史注采井网控制程度高,主力层水淹严重,单井产量低,井点损坏后修复力度小,导致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低。人工强边水驱技术是通过在油藏构造低部位大井距大排量注水形成人工强边水,驱替特高含水期高度分散的剩余油重新运移聚集到构造高部位,进而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开发后期;人工强边水驱;构造高部位;提高油藏采收率

概况

人工强边水驱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能量补充方式形成人工强边水,变点状驱油为面积扫油,实现特高含水阶段普遍分布剩余油有效动用的高效水驱技术,对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濮城油田受濮城构造主控断层影响,切割成许多的单独断块,具有一定的边水规模,适合开展人工墙边水驱,近些年,通过一系列的构造、剩余油、水驱方式的研究应用,在濮城油田特高含水油藏

1剩余油类型

濮城油田由于受断层控制作用,总体上剩余油分布呈现较为零散特点,各砂层分布不均衡,基本上分布在结构边缘附近、地层渗透率低、注水波及不到区域。在采出程度较高层位和井区,剩余油分布较少一些,而采出程度较低层位和井区,剩余油分布较多。

1.1 构造高点和倾斜地层造成的剩余油

局部构造对油井的生产和剩余油的分布有一定的遮挡控制作用,油藏形成时,构造高点的油气富集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时,构造位置高低的不同,导致单井累产油量有所差异。在注水开发后,由于油藏构造有一定的倾角,高度差别比较明显,油水在纵向上受水驱和重力分异双重作用下再次重新分布,注入水首先进入油层的低部位,将低部位的油驱向高部位,而位于断层构造高点上的生产井,在盐层等良好的盖层作用下,剩余油也顺着地层倾向向高处运移,使高部位采油井周围始终保持高含油饱和度,剩余油较集中。形成剩余油富集区,而位于低点各个方向均向下驱油,注入水也向此流,成为聚水区,多为低产井。

1.2 构造的断块边角滞留区的剩余油

位于构造边角的生产井,由于受断层发育、砂体尖灭影响,注采井井网较不规则,加之断层封堵作用,使得断层附近的油井一般为单方向受效,靠近断层区域水驱效果较差,加上断层的封闭性较好,便可形成较有利的剩余油富集区。

2.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2.1沉积构造作用

沉积韵律性决定了油层的水淹类型和水洗程度,正韵律型砂岩下部或底部物性和粒度较上部高,注入水易沿底部快速突进,造成底部水淹强度大,水洗程度高,同一油层水洗厚度小,反韵律型砂岩则相反,注入水沿顶部扩散推进较快,加之油水分异作用,水洗程度较不彻底,因此,剩余油在正韵律砂岩的中上部相对富集;

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剩余油分布在不同开发时期受构造因素控制的程度是不同的。在中低含水开发时期,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块构造的控制。在高含水开发期,背斜构造虽然也已起到一定的控制,但局部具有一定幅度的微小型构造,尤其是小断鼻构造对剩余油分布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作用。在油藏内部,当注水井周围方向上层内压力梯度、物性条件基本相同时,注入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首先向处于构造低部位的采油井突进,在构造低部位首先形成水淹区,并且首先达到较高的水淹程度,这时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

2.2 开发因素

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对油藏的不断认识和对应采取的开发方式,对剩余油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井网系统部署得是否合理,是影响油藏注水效果的关键,井网部署合理,注水波及体积大,获得的采收率高,反之,开发效益就差。由于一些重点注水井损坏,造成了储量的水驱控制动用状况不均衡,形成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区。在河道侧翼的储层变差区,由于产能较低,基础井网完钻后很少补充调整井,注采井距较大,而这和低渗储层对井网井距的要求恰恰相反,因此,这些差层就形成了连片分布的剩余油。

3.人工强边水驱开发技术

经过探索研究,明晰了人工边水驱剩余油“二次富集、强力水洗”的水驱油机理,即通过水动力和浮力可使剩余油进行再次富集,通过增加注入倍数和提高驱替压力可提高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进而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

(1)通过改变流场,提高平面波及系数

常规注水开发时,注采井间形成高压区,易形成水窜,水驱波及系数小。油井间形成低压区,油无法被有效驱替,从而形成滞留区。人工强边水驱形成后,水驱流线发生明显变化。油井间区域由于边水能量的补充,形成相对高压区,从而达到了驱替常规注水开发造成的滞留区剩余油的目的。

(2)通过增大驱动力,提高纵向波及系数

驱替相所受合力在重力影响下,方向沿驱动力方向斜向下。使得驱替相沿油层底部推进较快;驱动力越大,所受合力方向与油层倾向夹角越小,油层顶部与底部的水驱速度会越接近,纵向波及系数越大。

4.油藏应用

目前该技术在濮城油田东西区沙二上、东区沙二下、文90块等断块油藏推广应用,油藏自然递减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其中在东区沙二下濮13东块实施后,老井濮3-399注水见效,日增油10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认识与体会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油藏采出程度越来越高,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断块油藏生产实践表明,边水能量较强的断块油藏一般可以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而在众多断块油藏类型中,屋脊式油藏由于具有较高的边水能量,因而成了油藏剩余油挖潜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