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

2020-06-24张红郑世英刘丽霞梁淑霞潘恩敬李东臣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张红 郑世英 刘丽霞 梁淑霞 潘恩敬 李东臣

摘 要:《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艺、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为满足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需要,在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修订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园艺、园林专业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140-03

Teaching Reform of Garden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Zhang Hong et al.

(College of Ecology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Garden plant genetic breeding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re curriculum for the students who major in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 order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ransformation to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attemp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double teachers" training, the revision of teaching pla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fully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and the flexibl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s obtained good teaching effect.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 specialty.

Key words: Garden plant genetic breed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全国1200多所普通高校中,将会有50%以上的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1],为地方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专业与课程改革的基础。在本科教育向应用转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完成转型,实现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各地方高校研究的主要课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专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技能型学生为主的本科教育[2]。在培养过程中,应以社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实干精神,使学生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3]。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的改革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和切入点。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艺、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性状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的途径、方法和技术,为毕业后从事园艺、园林植物新品种选育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有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改革已在一些涉农高等学校展开[4-6],但各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生搬硬套未必可行。本课题组结合德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德州学院教师大多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没有深入过生产一线,导致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知识体系相对老化,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可能教出实用型人才。当然,这种现实情况的存在有其历史及现实的客观原因,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究于教师个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学校的重视及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近几年,德州学院出台了“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等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尤其青年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基层挂职锻炼。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课题组教师通过到相关企业挂职、学习交流、技术指导,与企业联合申报课题,申请“乡村振兴、巾帼先行”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等形式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增长见识,提高专业素养,有效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

2 修订教学计划

修订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被安排在大学3年级第1学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上课时间为每年的下半年,由于气候、农时的限制,以室内实验为主,选种、杂交等田间实验很难顺利完成。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课题组首先调整了教学计划,在总学时不变的基础上,理论课减少到38學时,实验课增加到32学时,上课时间调整为大学3年级第2学期,正好是每年的2~7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更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学计划更加规划合理。

3 精选教学内容

课题组一直选用程金水主编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7]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植物遗传学部分描述相对简单,育种学部分各论所占篇幅较大,而基本的育种途径及育种方法描述相对简单。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遗传学部分一般另外参考朱军主编的《遗传学》( 面向21 世纪教材),育种学部分参考戴思兰主编的《园林植物育种学》。另外,还把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学科研究进展的综述性文章作为学科前沿,增加到课堂教学中或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理论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精益求精。如:遗传学部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雌雄配子的形成、孟德尔的3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等内容在高中生物或其他课程中都已学过,课堂不再安排学习,让学生课下自学,不明白的问题学生提出来集体讨论。对于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没有接触而育种实践中用的较多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遗传等重点讲解。另外,增加了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定位、关联分析等现代遗传研究技术手段的介绍,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植物遗传学的前沿知识。

育种学部分,常规育种仍然是现代种业公司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手段,转基因、航天诱变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只是创造变异的一种手段,要选育出优良新品种,仍然离不开常规育种。另外,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接触最多的也是常规育种技术。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教学中,把选种、有性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等常规育种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倍性育种与诱变育种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转基因、分子育种、航天育种等虽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但大多偏向于基础研究,学生毕业后也很少接触到,因此仅要求学生理解。学习了基本育种理论及育种技能,具体到某种植物时就很容易融会贯通,因此各论部分不再课上讲解,要求学生课下自学。

4 改革实践教学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原有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时间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比较教条、死板。而植物遗传育种的对象为有生命的植物體,育种操作应贯穿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学生实验时所学习的只是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术,或者说是整个育种流程中的零碎片段,导致学生并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相关的技术流程。例如:在植物有性杂交试验时,一般由教师来培育杂交用的种株,学生只是在实验课上练习一下杂交技术,既没有进行杂交种株的培育,也没有从事杂交后的管理和果实的采收,杂交结果如何也不知道,因此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很难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

为解决实验教学时间的短暂性、零碎性和实际育种工作流程中的长期性、系统性的矛盾,增加实验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把实验教学单独设立为劳动实践课,利用课上、课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开展遗传育种相关实训。实践课设定以下主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观察、植物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与评价、引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有性杂交育种、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等。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园林植物和实验、实训基地,把学生按3~4人进行分组,每组选定1种主要的园林植物,根据确定的主题开展相关研究。以月季为例,在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制定月季引种计划,引进新品种,利用实验地种植月季种子,进行实生选种,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对校园里的月季种质资源进行性状调查研究,通过扦插诱导月季生根,取根尖进行有丝分裂观察,进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开花期取花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进行芽变选种、有性杂交、自交等。

5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机等现代化教学、学习手段,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方面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使教学过程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上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相关的学习、科普资料越来越多,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网络资源。比如:在遗传学教学中,DNA复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减速分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课题组就从互联网上搜集其动态变化模拟动画推荐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且形象,不再晦涩难懂。讲授太空育种、有性杂交技术、体细胞杂交、基因转化技术时,把网上搜集到的科普性质的相关视频推荐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些育种手段和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不只是死板的文字描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把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的慕课《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学,上课时首先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再累述,没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深入讲解。

其次,为了便于师生交流,开课之初先建立1个微信群,要求每名选课学生都加入,然后从网上搜集与植物遗传、育种相关的视频或某一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等综述文章,在即将讲到某部分内容时把相关材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观看学习,通过布置小作业或上课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课下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在微信群提问交流。

另外,参考国家精品课程《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教学课件,根据地方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制作适用于本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水平、教师讲课风格的教学课件,以丰富的图片、简明的文字增加视觉效果,使知识点便于理解记忆,以供学生课上听课、课下复习使用。

6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式就像一个好的演员要掌握高超的表演技巧一样重要[8]。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常规的讲授方式外,更多的是采用启发式、设问式、情景式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讨所学内容。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师生相传,教会学生具体学习内容的同时,更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语言组织表达、思辨、PPT制作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或在其他课程或高中生物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并作为作业上交,并安排一部分学生在课堂讲授,其他学生点评或提问。其次,课程即将结束时,让每个同学自定题目,针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方面某一专题写1篇重复率不能超过30%的综述,作为课程作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同时还锻炼了胆识,增加了自信,提高了综合素质。

7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9]。在原有的考核体系中,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3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主要是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课堂回答问题、作业成绩等组成。为满足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对考核体系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首先,期末考试试卷不只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增加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等内容的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由70%降为50%,增加了课程论文成绩和课件制作成绩,都分别占5%;实验成绩提高到30%,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占15%、实验态度与出勤情况占5%、实验结果及小组培育的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等占10%;平时成绩仍占10%。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使学生认识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在PPT制作、课程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实验材料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更加用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8 結语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学生动手、学习、归纳总结、语言组织表达、创新等各种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根据德州学院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评价办法等方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1)[2015-11-16].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l

[2]胡晓清,李建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4(21):10.

[3]乐志强,尹科.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的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19-25.

[4]马彦军,苏世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2):24-26.

[5]张国君,张锐,刘玉艳.浅谈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1(27):16-17.

[6]辛培尧,周军,何承忠,等.“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86-88.

[7]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8]杨秀云,武小钢.《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243-244.

[9]白晋华,郭晋平.“测树学”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3(2):68-70.

(责编:徐世红)

基金项目:德州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413-41300251)。

作者简介:张红(1971—),女,山东平原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0-05-1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