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对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培育研究

2020-06-23杨锦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

杨锦志

摘 要:为了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需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培育,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必要性,还要保证教学方法适合初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要关心时政热点,挖掘地方资源;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生成政治情感;创设良好情境,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开展课程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国家认同感。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具备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法治案例,精心创设情境,借助多种途径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完善。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初中政治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学生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的必备素养,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点。《道德与法治》教学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意识到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有意识强化政治认同的培育。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方法选择,结合新课改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将政治认同的培育融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效。[1]

一、《道德与法治》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2014年下发《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立德树人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不同学段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四个方面。学科素养的首要素养是政治认同,这也说明了政治认同的重要性。政治认同是指公民对特定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态度。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需要公民对本国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拥护。对于某种制度缺少认可,对于某些意识形态持不赞同态度,国家难以有和平的发展环境。从国内的发展来看,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同领域受到多种内容的冲击。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传播社会化,国人更容易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情况,包括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但如果缺少政治素养,缺少政治认同,会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错误导向。思想形成于特定的环境中,会产生持续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如果受到其他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误导影响,对于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初中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也是国家的公民,初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发挥引导作用,课程内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以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推动道德品质的发展。此外,部分初中生在毕业后会直接走向社会,未来缺少机会学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二、《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政治认同的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利用地方资源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特点,必须结合时政热点,同时充分利用好地方的特色资源。《道德与法治》教材存在内容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讲解时事热点,让学生知道当前的社会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于国家的发展方向、党的方针和政策加以了解,实现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的结合,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使学生理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在了解时事、感知时事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对于政治的认同感。比如针对九年级上册《中华一家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系列节目,深入理解“一国两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国家荣誉的责任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讲述时政新闻、社会热点、国际局势等,学生在交流中可以提升关心时政的主动性, 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提升政治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地方资源可以包括红色文化遗迹、代表性建筑物、名人事迹等。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旧址,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提升学生国家认同的心理情感。[3]

2.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产生政治情感

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政治认同感。政治认同感是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让学生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和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政治认知能力不足,缺少明确的政治认同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比如可以结合当前中国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蔓延的事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正是由于有制度上的保证,才实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比如针对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带一路”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学生作为公民的自豪感、荣誉感。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条件、民主法治等方面發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产生认同感,进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外,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难以深入理解政治现象,老师要结合教材的要点,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认同课程内容。比如针对九年级上册《民主与法治》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分析问题。对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强拆现象,部分学生存在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辩证角度理解人民当家作主,让学生综合分析强拆问题,认识到政府拆迁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部分钉子户的行为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4]

3.借助情境创设,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关注是激发出受教育者的情感。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生的成长中,对于国家认同感的形成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培养,教师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政治氛围,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在情感中对国家产生认可。比如对于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拥有的众多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潜意识上产生认同。除了借助现实情境,教师还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以唤醒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教师的教学还可以通过视频提升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真实的史料唤起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从心理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共产党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借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来说明共产党的伟大,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让学生知道共产党在中国的地位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以唤起学生对于政治的认同。

4.借助课程活动,在实践中增强政治认同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动化,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认同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讨论、辩论和发表见解。课堂上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获得了实践,可以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的看法,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战狼二》,让学生在观后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国家制度的优势,形成政治认同感。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在表达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增强政治认同感。另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增强认同感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在社区做志愿服务工作,参观红色基地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的国情,激发学生思考政治问题的主动性,学生可以将教学中的内容外化为道德与法治行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政治认同感。

结语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意识到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结合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思想的渗透中理解政治认同,并形成意识,转化为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慧红.以国家认同感培养为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83.

[2]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24):67-68.

[3]王志东.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以国家认同感的培养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01):60

[4]李中平.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98.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