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2020-06-23刘晓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刘晓雨

摘 要: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途径 构建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受众、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視。语文属于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也是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其中,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

一、挖掘语文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多名教育专家精心编制而成,其中包含的内容不仅具有较强的教学价值,还充实着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将教材作为渗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心理。

例如在学习《自己去吧》这篇文章中,文章讲述后鹰妈妈和鸭妈妈鼓励自己孩子去大胆尝试,最终在磨砺中掌握生存本领的故事,其主题为鼓励孩子摆脱温暖的怀抱,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在课文阅读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并且组织学生分析父母这么做的理由。通过班级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成功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勇气、耐心和毅力,在加深对文章思想理解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1]。

二、加强课堂实践体验

当代小学生多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受到父母和家中长辈的宠爱,缺乏自己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难度,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很容易向困难低头,进而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举办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正视挑战、体会失败,对困难和挫折形成正确认知,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促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面对生活[2]。

例如在学习《画家乡》这篇文章中,其教学目标为: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热爱的家乡。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的家乡然后在班级中展示,由所有同学进行不记名投票,选出得票最多的作品,并且组织得票最低的学生对优胜画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促使其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加强学习。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失败的意义,学会从失败中总结和分析,进而在未来更加从容地面对失败、赢得胜利[3]。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渗透,例如一些学生较为害羞,在课堂中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缺陷,以勇敢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面对学习和生活;其次,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生活较为拮据,在与同学的接触中存在自卑心理,教师要利用教材中正面的例子帮助学生转变这种错误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审视自己和别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取笑学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加强引导,在课堂中关注其学习情况,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心,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4]。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于教师,存在天然的敬畏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而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心理获得健康成长。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于有良好表现的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在教学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赏识教育促使学生树立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小学生会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会不自觉地模仿喜欢的教师,语文教师要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社会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对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而心理健康环境,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77-687.

[2]李韦鹃,王德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88.

[3]刘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527-529.

[4]王永科.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147.

[5]兰琦.探究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C].同行.2015年9月(上).安徽同行杂志社,2015:322.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