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舞的日子

2020-06-23许燕妮

闽南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舞蹈

许燕妮

在中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来自于宝岛台湾的高山族是其中之一。

在华安县众多少数民族中,以畲族和高山族最为人熟知。畲族人以善唱畲歌闻名,一般会在秋收后开始唱,最盛时是在正月,而居住在华安官畲村的畲族人则只在祖祠里唱畲歌,歌词内容一般都是关于祖先的,且往往要一唱到天亮。

跟畲族人一样,高山族人也是喜爱唱歌的,但一般不单唱,而是边舞边唱,我甚至常常觉得他们是热爱舞蹈更甚于歌唱的。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高山族人的舞姿应该是在我读小学六年级的一场晚会上。主持人报幕时说了什么已然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二十名打着赤脚、身着艳丽服装的演员突然涌上台,唱着“那罗弯那依那哟”的调调,歌声优美如黄莺般嘹亮婉转,演员们手脚肢体动作极多,却又十分整齐划一。那个节目搏得了满堂彩,成为当天晚会的高潮。

高山族从此便在我脑海里留下了绚彩浓烈的印象,这样的印象首先应是缘于他们的服饰。高山族的传统服装式样有许多,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纷繁而多样,但无论何种款式,在颜色的搭配上皆是大胆、丰富却又和谐的。妇女们的服饰常见的多是开襟式,衣襟和衣袖上会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据说,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带气候而设计,可以起到散热快、促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

饰物是他们除服装以外,用于表达个性和喜好的最重要的载体。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装饰材料以自然物为多,颇具特点。如贝珠、贝片、玻璃球、猪牙、熊牙、羽毛、兽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贝的使用最为广泛,不仅许多首饰直接用它穿缀而成,泰雅人和赛夏人过去还将其一串串缀于上衣之上,制成珍贵的贝衣。

贝衣是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袖上衣为底,上面缝缀一串串的贝珠制成的。制作方法颇为不易,一般是先将砗磲贝切成小薄片,然后一颗颗仔细地磨成珠状,再将一粒粒细小的贝珠穿缀成串,缝在麻布衣服的襟边、两侧下摆处,甚至布满全身。每件贝衣要用贝珠几万颗至十几万颗。制作一件贝衣常常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多为酋长和富有者所拥有,在一般族人的身上是见不到的。

除了冠饰、耳环等,砍刀也是男子们常用的佩饰之一。据说砍刀装饰在台湾省高山族地区十分流行。形制多样,长短不一。刀把和木制刀鞘制作精致,装饰别致,有的雕刻整条蛇纹,有的将人纹并列配置,或配以点、线、三角等几何形纹饰,有的镶贝饰。男子佩挂腰间,既是生活用具,亦作装饰彰显个性。

穿上盛装翩翩起舞的高山族人,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衬得上人们赋予的“高山上的精灵”这一美誉。在我所见过的高山族舞蹈中,有两种舞格外令我印象深刻。一种是竹竿舞,另一种是拉手舞。在我看来,竹竿舞的难度无疑要大一些,单是听见“噼噼叭叭”的声音,心里就发紧,手心就冒汗,生怕因为手脚不协调,反应慢了,被竹竿夹住。有一回大着胆子尝试,虽“涉险”过关,但却缩手缩脚,举止笨拙,全然没有舞蹈的舒展与美感。

但拉手舞却完全不同。拉手舞的包容性极强,无论你是否有舞蹈基础,都能够很快地学会,并且迅速融入其中,感受到群起而舞的欢喜,我深深地觉得,高山族人甚至可以不发一言,只需拉起宾客的手,跳上一曲拉手舞,就已经是最高的礼遇了。

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舞蹈,族人们会在婚姻、喜庆节日之时跳起这种舞。据说,台湾高山族地区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这种歌舞活动。《北史·流球传》中记载:“歌呼踏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予上膊,摇手而舞。”这种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踏地为节的情形,与今天高山族拉手舞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清代《台湾生熟悉图像》中画有一幅身着高山族服装的若干人,拉手而舞的形象。其独特的拉手方法及踏足环舞的姿态,也与拉手舞相一致。其图题字为:“诸邑收成之后,各社齐集数日,歌舞赛戏名曰做田”,可知此图像反映的正是高山族人民在丰收之后 ,歌舞欢庆的场面,这与如今在“丰收祭”时欢跳拉手舞的习俗刚好相吻合。

在热烈的欢舞中,有些男子会兴奋地弯下腰去用雉羽扫过地面,再起身继续向前跳动,身体不断的一起一伏,甩得羽冠上下飞舞,欢腾的人群、如潮的歌舞,不断地翻卷着,忘情的围观者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歌舞的海洋中去。

据说拉手舞还分为“大拉手”和“小拉手”,双手自然拉起,或以小拇指互相勾连的,便是“小拉手”,两侧间隔一人,于身旁一人的身前或身后交叉拉手,手臂相锁,此为“大拉手”。大拉手上身动作不多,注重的是脚步的变化。步法有“左右悠抬”“上步后撤”“单脚左跳”“双脚跳跃”“全蹲跃起”等。小拉手式则为双臂多前后或上下不同幅度地摆动,身体前俯后仰。着盛装的男子向前深躬,使帽子上的长羽毛拂地而过,轻扬而起,很有特色。

华安县是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县域内一共有54户,分布在仙都镇、沙建镇、华丰镇等地,属于排湾族、阿美族、卑南族和布农族4个高山族支系。但如果想在华安看到拉手舞,那便一定要到仙都镇送坑村來,这里的高山族特色村寨共居住了6户高山族家庭,是华安县最大的高山族聚集地。

到送坑村的那日,阳光十分清爽温柔。高山族所在的村寨建在一处宽阔的平地上,让人很难同“高山”这两字联系在一起。一眼能望见的是配有表演舞台的广场,舞台中央一个以半蹲的人形和百步蛇组成的图腾却清楚地告诉访客,这里就是高山族人的家。

清早,村子里十分安静,几家门户开着,广场上空无一人。不远处的溪边有一大片菜地,扁豆、地瓜、包菜什么的应有尽有,穿着民族服装的高山族姑娘拿着竹筐,热情地邀我们一同体验农家菜园的采摘之乐。但我们的眼睛始终无法从她的身上挪开,身着艳丽装束的高山族姑娘的确是这里最美的风景无疑了。

这里的高山族人生活习惯同当地的汉族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茶园,年青人皆是种茶、制茶的好手,老人则常常是在午后聚在一起挑茶、包茶。在第三代高山族定居台胞严丽贞的家中,我们见到了她自己打造的高山族文化小展厅,虽然不大,但也小巧别致,足见主人的用心。

舞蹈显然是排湾族姑娘严丽贞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喜爱舞蹈,16岁的严丽贞远离家乡,到深圳学习高山族舞蹈技艺。也因为舞蹈,她结识了阿美族青年高建生,两人相识相爱,喜结连理。从深圳回到家乡华安后,严丽贞一直与高山族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是县里高山族舞蹈表演队的主力队员,连续参加过三届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四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多次带领县高山族舞蹈队赴台交流。只要说起舞蹈,严丽贞的眼中就会有动人的神采,如今生活中,她经常带着组建的舞蹈队队员排练舞蹈,对她来说,传承、展示、分享,让高山族的文化魅力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就是她的使命,高山族舞蹈已经完全融入她的生活,密不可分了。2008年,华安县高山族拉手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严丽贞的丈夫高建生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高山族村寨的广场上,严丽贞拉着我们的手跳起了拉手舞。踏着步、转着圈,突然就有了幸福的眩晕感,而我愿意相信,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高山还是在平原,跳着家乡舞蹈的高山族人定然会是最幸福的高山精灵。

猜你喜欢

舞蹈
“我们的舞蹈”教学案例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The Rabbits Under the Moon
家有谢天谢地
舞蹈课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蛾子纷落的时刻
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