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及其艺术语言表达

2020-06-22王米雪

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长城艺术语言山西

王米雪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拍摄经验及所承担的项目,阐述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的内容、成果及艺术语言表达,同时也进行了作为档案的摄影的思考和研究。山西明长城摄影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山西境内的明代古长城现状,它将作为历史的记载留给未来,对今后的长城保护乃至文化遗产保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山西 明长城 档案摄影 艺术语言

一、档案摄影的范畴

“档案摄影”是一个新概念,不属于传统的摄影门类,其定义至今尚无准确定论。然而从档案本身而言,档案摄影是一个古老的事实存在。档案的定义,是指历史上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在从事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活动时形成的对社会及国家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图像、声像、文字等历史记录材料。这其中,摄影及摄影作品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载体。由此,档案摄影的范畴可以表述为人们借助摄影手段,形成对社会及国家有保存价值的图像照片的活动。当人们观看摄影术诞生180年来的档案照片时,过去的历史景观和社会面貌跃然眼前,同时档案照片也可以成为佐证历史的最佳证据。

二、 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概述

1.山西明长城概述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7大世界奇迹之一,也是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是劳动人民辛劳与智慧的结晶。从美学角度来看,长城依山而建,似长龙飞舞,蜿蜒万里,壮美雄浑,建筑奇特,仿佛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摄影拍摄价值。从军事角度来看,长城在冷兵器时代中的防御功能无可取代,长城也代表了一种信念与精神,用摄影的手段与被遗忘的长城对话,神圣而有意义。

山西是中国的长城大省,历来有中国长城看山西之说。山西长城的修筑和修缮历经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清等时期,朝代跨度悠久,内容丰厚,档案价值高,各代长城在山西境内现存的共计三千五百余公里,主要分布于9市的四十余县区,城墙和遗迹现存较为完好的共计一千五百余公里,仅次于内蒙而居于全国第二。此外,长城据其地理位置分为内外长城,山西也是内长城和外长城遗存均最多的省份。山西长城名关险隘密集,但是由于起建早、跨代多、长度大,文献资料庞杂,作为档案的山西长城摄影颇为不易。笔者特择取了在修筑水平、规模和时间跨度上均大大胜过前代的,使长城修筑达到极盛的明代,以明长城为核心,阐述山西长城摄影档案的建立,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拍摄经验及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为例来分析。

2.作为档案的山西明长城摄影

长城档案摄影,就是用摄影手段将山西境内的明代古长城客观真实的记录下来,建立图像照片档案,作为历史的记载留给未来。做好长城档案摄影工作,将对今后的长城保护乃至文化遗产保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山西长城因其线长点多,财力不足,使得保护工作力不从心。在风雨长期侵蚀、人为生产生活破坏、扒砖取土、开矿采石、旅游开发等原因影响下,山西长城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多数的城墙和古堡都成为了断壁残垣,据相关统计,目前长城较完整保存的不到10%,消失的多达30%。比如右玉县碑题“铁塞金汤”的铁山堡城楼消失、城墙倒塌,城堡中间成了开垦的田地;大同新荣区比较有名的得胜堡城墙砖都没了,得胜口也被废土掩埋大半。山西明长城作为濒临倒塌的、即将消失的古迹、文化遗产,其现有的图像资料少之又少,关于其的档案摄影为今后修复、保护、建设提供了可视化的宝贵材料。

三、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项目分析

笔者从事山西明长城摄影实践多年,故将结合自身拍摄经验及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为范例,来对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的拍摄思路和要点进行分析。

1.拍摄内容及范围

在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中,笔者主要以山西境内划分清明的三条明长城主线为拍摄对象,采用航拍方式对其整体全景及城堡、烽火台、敌台、马面等细部结构进行拍摄。在拍摄中,注重运用具备档案意识的摄影方法,同时档案式的收集其他相关文献或声像材料,拍摄与归纳整理相结合,并注重在客观真实记录基础上的艺术再创作。

拍摄的三条明长城主线分别为:(1)晋蒙交界长城。即明代人所谓“大边”、“极边”,晋蒙两省以长城为分界,此长城主線东起大同天镇县,向西经大同、右玉、平鲁、偏关后指向黄河,随后沿河向下经河曲、保德终止;(2)“小晋北”的长城。即明代人所谓“次边”、“二边”,东起灵丘县,向西经繁峙、浑源、山阴、原平、宁武、神池、朔州、偏关,而后与“大边”相连;(3)依太行山而建的长城:为南北向,南起黎城东阳关,沿太行山脉向北经左权、和顺、昔阳、平定、盂县、五台后终于灵丘。

2.结果呈现

在本选题摄影档案的建立中,其照片图像成果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1)山西明长城细节图全套,即上文提及的三条主线中的城堡、烽火台、敌台、马面等细部结构,以航拍技术实现;(2)山西明长城长卷一套,在技术手段上主要运用平行拍摄、后期拼接的方式实现长城全景的长卷展现。技术拼接遵守客观纪实原则,成果真实可信。在长卷拍摄中,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长城段,如宁武长城段、繁峙长城段、右玉长城段、天镇长城段、山阴长城段、阳高长城段等。长卷拍摄因其幅面长度大而难度很高,是一种完整再现长城真实全貌的极具档案价值的成果形式。

3.档案价值

作为档案摄影的山西明长城图像与普通的长城摄影相比,更强调古长城原貌展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摄影档案的建立,为社会各界研究山西明长城历史、建筑、美学、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撑,也折射出历史和军事的变迁。在呼吁人们关注长城、保护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一砖一瓦筑就的建筑奇迹,更是一种长城精神、中国精神的传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鼓舞力量。

四、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的艺术语言表达

作为档案式的拍摄所获得的图像或收集而来的历史档案照片是对于山西明长城的客观记录,然而作为艺术项目来说,这仍是不够的。从美学角度来说,山西明长城本身亦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壮美、雄浑、阳刚、崇高的感受,让后人不禁感慨先辈不朽的毅力和伟大的精神。比如雁门关长城段就展现了长城多元化的美,是一种景观之美与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融合,沿山脉蜿蜒的长城、依陡峭山势筑建的长城,各式的城堡,再结合景区山石草木、落雁池、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完美体现了山西明长城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美。

在拍摄山西明长城摄影档案时,应当以档案要求为前提,实事求是,杜绝任何理由的摆布或以假乱真。同时借鉴摄影艺术的艺术语言、造型手段去记录和映衬历史也非常必要。艺术语言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为是使用工具,它在艺术创作和档案摄影中同样适用。正如并不是拿着相机在街头巷尾走马观花随意拍摄就能获得纪实作品一样,不讲究艺术语言的档案摄影作品也是平淡无奇、空洞苍白的,甚至无法正确反映对象的面貌和气质,失去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山西明长城档案摄影追求的是长城的自然美、真是美、质感美、现场美,一方面要保证古长城历史风貌的客观呈现,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摄影语言再现长城的浩瀚博大和气势恢宏,体现其历经风蚀雨侵的沧桑感。在实拍中,优异的摄影师是会自然而然的融入艺术语言来增加画面表现力的。在长城拍摄中,艺术语言主要包括构图、光线、影调等来表现主体并实现其艺术美感。

1.拍摄角度选择

远近高低不同的相机机位即拍摄点决定了图像构成的形式和特点。在山西明长城实拍中,可以选择的角度是千变万化的,应视长城走势而确定。不同的拍摄角度能够体现长城不同的面貌,仰拍、俯拍、平拍是三种最基本的拍摄角度。仰拍可以使景物由下至上透视缩小,渲染夸张动感的气氛。仰拍时,距离越近、焦距越广则夸张效果越强烈,反之则可缓解透视及镜头畸变产生的失真感。如在寺沟段长城实拍中,为了与长城保持一定距离,摄影师乘渔船远离取景,使用中长焦距,有效避免了失真变形。而俯拍则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鸟瞰感,有助于长城层次感、整体感、结构感的把控,在航拍俯拍中,应注重长城整体及局部间的关系。平拍会使画面被地平线上下平分,缺乏美感和动感,但却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记录效果,在平拍方向稍微提高角度,能够妥善解决城墙前后重叠遮挡的问题,获得更好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光影捕捉

太阳的东升西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每天皆有细微改变,非常细微的改变都会使长城的拍摄效果迥异。摄影师应当充分利用好阳光,精准掌握季节性阳光的方向、升降位置、投射位置和范围,并做出预判。不同的光源会使长城在色彩、形状、细节、透视感上体现出很大差别,最佳的光影需要摄影师耐心等待、细心捕捉。

日出、日落时分光线最佳,需要摄影师行动迅捷才能捕捉。晨光纯净而柔美,淡蓝或淡红色的晨雾更使图像拥有清新之感;而在夕阳中拍摄,虽然清晰度不及晨光,却也更具温暖的情调。从方向上看,前侧光、侧光更适合长城档案摄影,可以在保证清晰明亮的同时,增添立体感和空间感,并展现细节和质感。阴天的散射光则在长城的细节表现上具有优势。此外,影调的明暗配置也很重要,应当注意明暗调和、稳定均衡、整体协调。明暗对比则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以构图展现长城宏伟

在长城拍摄中,应注意主体突出、画面简洁,注重点、线、面等构图元素的合理布局,形成画面的层次结构。点的属性有焦点性、聚散性、远近性、韵律性。在明长城拍摄中,运用点的焦点性能够突出主体;点的聚散性可以应用于如城堡等各视觉主体的有规则或无规则的排列组合;点的远近性可以丰富画面的空间层次,如体现在墩台、烽火台的远近配置上。线较点而言更具情感色彩,有着更好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生命力,线的构成在长城实拍中运用较多。作为线的长城有其位置、长度和宽度特征。直线象征静止、曲线表示动态、折线则更有动感、水平线平稳、垂直线崇高,线在长城拍摄中的运用将展现长城不同的情感及气质,或平静沧桑、或流动优美、或曲折险要、或大气磅礴。在长城拍摄构图中,面的运用主要体现为形状和大小的对比,如把长城放置于画面中下部,上部為层次丰富的天空,山脉及长城构成的面形与天空构成的形形成对比,有意识的增添了画面的构成美和韵律感,突显了长城穿越历史时空傲然屹立于苍茫天地的沧桑和崇高感。再如面与面之间的覆盖重叠,主要体现为长城墙体的前后重叠,构建了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关系,突显了长城的蜿蜒盘旋,别有一种灵动韵味。

在构图中,还应善于处理疏密、对比、均衡、主陪、远近、空间等关系,注重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美。场景中的天空、云雾、土地、水面等都可以用来映衬长城主体。色调、影调、线条等的变化和选择都会影像画面的韵律和节奏。重复、渐变等节奏均可增加画面的情感性,增添长城档案扣人心弦的震慑力、艺术感染力和观赏魅力。

五、作为档案的摄影研究

综上所述,摄影档案与摄影艺术作品相较更要求真实性和原始信息记录性的特征。我们在进行档案摄影时,一方面应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档案意识和思维,切忌肆意发挥,另一方面也应借鉴摄影艺术语言来提高图像的审美水准,确保档案照片真实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另外,在档案摄影过程中,也应注意其他历史照片、底片、文字、声像材料的收集,并及时做好整理和归档工作。长城档案摄影任重而道远,摄影师应当树立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坚持不懈,建立远期规划,有计划的完成拍摄。

参考文献:

[1]韩锐.摄影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分析[J].艺术评论,2017(11).

[2]焦林涛.我省10幅(组)摄影作品入选“我为十九大添光彩——档案工作者时代风采摄影展”[J].广东档案, 2018(1).

[3]刘亚萍.浅谈摄影在档案行成中的作用——兼谈地名实体档案摄影[J].中国地名,2011(2).

[4]陆洁.作为档案的摄影研究——以“临界点”项目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v.2;No.376(8).

猜你喜欢

明长城艺术语言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放眼明长城
山西叹五更
探析山海关老龙头的文化内涵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