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演唱所需艺术素质的准备与培养

2020-06-22韩丽书

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量体裁衣音乐剧

韩丽书

摘 要:音乐剧演唱和歌曲演唱,它们虽然看起来是相通的,但实则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音乐剧演员来说,剧中的演唱绝不只是为展现自我、放飞自我,它更重要的任务是服从剧本、完成人物的塑造。用演唱的方式来完成人物的塑造,即是考验歌者的演唱功力,又是其自身艺术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教育者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剧演唱艺术表现的层次及层次转换;做好音乐剧演唱艺术相关的素质准备;获得独立自主的演绎风格。

关键词:音乐剧 艺术素质 层次递进 素质准备 量体裁衣

演唱音乐剧与演唱一首歌曲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和特征之所以有时不易被人们明确下来,主要是因为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都是唱歌,都一样”。但事实上同为唱歌,一个是戏剧艺术,一个则是歌唱艺术,演唱音乐剧可以说是表演与歌唱的艺术。在它的背后,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特点,一切音乐都是有备而来,没有不靠“谱”的表演和演唱,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剧中某个典型人物,而这些是单独一首歌曲不具备的特性。要培养或者说具备从演唱一般性歌曲到演唱音乐剧的过度转换能力,则应当做好必要的训练,需具备一定思想、文化素质和较高程度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

一、认识演唱艺术表现的层次递进和转换

作品的艺术表现层次或者说达到的高度,会通过表演者的能力和水平达到全新的高度。

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能够准确的读谱,准确理解唱词的涵义,并能够表达出其思想内容,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但在形象上并未表现清楚。

第二层:能够掌握比较好的歌唱技术,胜任与声乐作品的演唱,在歌唱技巧的处理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扑捉到剧本中的人物特点,能够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演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情感表现方面比较多的以“我”的艺术趣味、艺术审美来演绎作品,即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演唱风格,具有鲜明个性。

第三层:掌握较为完整的歌唱技术,能够胜任声乐作品的演唱。但不同的是歌唱者通过演唱作品,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风格、表现作品的时代风格为主,同时融入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有突出的人物个性,能够把自己个性与时代不同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即通过“我”来表现作品精神,进入“忘我”艺术境界。

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要求,寻找和培养自我转换意识是首要前提。

第一层:(1)有完整性的把握。第一层次在我们的教学中比较多见,有些学生只是片面的注意到歌唱发声的技巧,甚至长时间停留在这一阶段,往往忽略了剧目的要求和人物的刻画。仅仅把剧目中的一首作品唱熟了,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在表演中进行该唱段的演绎,唱段技巧的实效性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因此,在唱段中,要融合起音乐剧元素,在琴房里就开始做。(2)在整体把握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剧目,完成思想内容上的转换。

第二层:(1)突出个性声音。这一层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和深意,因为无论如何唱段都不能脱离开剧本。必须要在“剧”下谈这件事情。因此我们要在剧中突出个体,通过戏剧作品来表现自我,通过自我塑造声音,在角色中把个性的声音特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满、立体。(2)个性声音融入整体。在“剧”下来做声音上的突破,有时会让别人理解为“不过瘾”,因为你不可以再为了“逞强”而唱高音,也不可以再服从于自身的情感宣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声音受到束缚,恰恰相反,我们表现出来的是更加聪明的运用自己的声音,并且是做着创作的事情。

第三层:(1)具备审美能力。音乐剧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完善的音乐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充沛的情感源头,在剧情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源头,让自己在表演过程中融入剧情。(2)有尺度的境界转换,需要了解时代、文学、人文、习惯等,学生既要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又要恰当的突出个性音色,充满理性的拿捏和感性的表演。

二、音乐剧演唱艺术的素质准备

在学习音乐剧演唱的过程中,放映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辩证统一,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老师,同时也取决于学生自身,而且是通过其努力后所具备和达到的能力和素质。这方面包括:音基、思维、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由此出发我们才能为音乐剧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造就专业的音乐剧表演者,不断推动音乐剧艺术的发展。

1.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习演唱的学生应具备的“头脑”和“智力”的统称。它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客观反映,是对技能熟练程度和对相关理论理解能力的客观反映。我们在学习演唱的时候,离不开头脑的勤劳,这就是我们有时说的“灵气儿”、“悟性”。对剧情理解、人物刻画、情感调动、声音运用等要求能够很快捕捉到重点,并能及时消化用以指导自己的演唱。音乐和表演中涉及到情感类的要素,都要靠感觉,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语言愚笨无法表达,而是这种情感类要素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靠增强自身的感受力去实现它。因此,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品味”和“听味”是学习中首当其冲的。

2.构建良好的“人体乐器”

人体乐器是我们的生理素质,这是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我们对这件“乐器”的要求可是很多,我们要试试它的音色是否纯正,声带是否健康,肌肉是否灵活,这些与歌唱有着密切相关的“零件”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其实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说话和唱歌,但不是每一个人的歌唱器官都适宜专业技能训练且发展。音乐剧的演唱要求较高,演唱过程中有更多角色的要求,往往需要更多的气息和更宽广的腔体共鸣,这些可以让我们在表演中更加自如。学生们应该把自己的嗓子作为一件乐器来看待,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各部位能动性存在的差异,经过科学的打磨,构建好这件“乐器”。

3.乐感含量

乐感含量我们具体指的是学生所具备的音乐素质,这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音乐基本条件和基本能力,这是我们学习音乐剧演唱的基础前提,它包括演唱能力、音乐记忆、音乐修养、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层次表现能力、剧本分析能力。含量高的学生,在演唱中会更善于表达情绪,并能理解和表现出作品的艺术境界。扎实的演唱能力,是唱好音乐剧唱段的前提,而乐感含量则是在其基础之上创造出戏剧人物性格特点的必要条件。

三、唱段与歌曲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都是和社会政治、科学技术、人类的思想紧密关联的,这种关联必然反映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我们在大量的声乐作品中,尝到了众多种音乐风格的味道,它们诠释了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错综复杂的情感。我们通过对作品内容上、动机上、形式上的分析,更加理性的认识到音乐剧唱段和普通歌曲在演绎风格上的不同。

歌唱作品中必须关注到用什么样的演绎风格去表现作品。音乐剧则是要在建立了良好的声音乐器基础上,根据戏剧作品的要求,进行人物的刻画,而这种刻画来自歌唱。

1.演绎风格分析

我们要嘱咐自己的学生,要根据人物和音乐来进行声音的调整、情感的处理。在音乐剧的演唱学习过程中,演绎风格的研究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区分它与普通歌曲在演唱中存在的区别以及相通之处。

它们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之间在演唱形式上都具有通俗性、娱乐性、时尚性。可以说有着共同的“血统”和“基因”。通俗易懂、真切直白、雅俗共赏。

它们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总体说来,可分为以下几点:

(1)音乐剧唱段与戏剧情境、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唱词”已成为自身的专有名词,而歌曲的词被称为“歌词”。

(2)音乐剧的音乐旋律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表现浓重,相比之下,歌曲的旋律在创作思想上更为主观、情感范围更加宽泛。

(3)音乐剧的情感脉络总是跟随剧本,里面的人物立体、形象,音乐具有人物代表性,严格受到戏剧情境的制约。歌曲的情感脉络相比音乐剧就宽泛得多,不会受到剧本和戏剧情境、人物矛盾的约束,可以传递更为宽泛的情感,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4)音乐剧的唱词是剧本中人物的情感再现,必须要将表演和演唱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塑造人物成为了音乐剧演唱的唯一目的。歌曲的歌词没有剧本的框架,歌词创作内涵则是来源于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演唱者深刻体会这种反应后,开始积累自己的情感,加以个性化的修饰去展现。

通过以上这些论述,我们看到了音乐剧演唱和普通歌曲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当我们明确了这些后,则会更加清楚地知道,演唱音樂剧作品时需要注意什么,要拥有哪些技能。

2.量体裁衣

能够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演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明智选择。音乐剧的演唱风格的培养和声音形象的形成,产生于具体作品和具体的人物形象。我们考虑到要从歌唱发声开始,因材、因学、因作品人物施教。有些学生嗓音条件好、可塑性强,在他学习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适合他音色、音域的作品。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算好,但他的乐感很好,就不要让他追求音域过高的作品,而是多接触戏剧性强的作品,提高其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演唱风格的形成是嗓音天然条件、技能、审美、情感等综合的体现,老师应指导学生去适应、学习、演练适合他们的作品和人物,分不同程度的作品练习,逐步迈向更高的层次。

因材施教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看到这一点,选择适合学生现阶段的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作品,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结语

音乐剧表演,是一个既综合全面又带着自身个性化标签的表演艺术。它的教学涉及到表演、歌唱、舞蹈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这些学科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下共同打造它的专业性与国际化。音乐剧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艺术类院校的重点培养项目,对于它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要摸索的重点。作为声乐老师,既要有专业指导的准确性,又要有整体戏剧的思考力,带动学生的艺术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美】威廉·威斯布鲁克斯,张毅,译..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歌唱[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郑雪来,译.演员创造角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杨靖.论音乐剧性格化的演唱[M].中国音乐剧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周晓燕.声乐基础[M].上海音乐学院,1990.

猜你喜欢

量体裁衣音乐剧
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为青年农民『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