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批评者的文化品格培养

2020-06-22陈迪

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教育培养

陈迪

摘 要:当今舞蹈艺术发展的势头扶摇直上,中国舞蹈界着力于“出作品”以推动舞蹈繁荣,在创作、教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舞蹈批评上的不够专业致使舞蹈艺术在理论建设上有所缺失,成为舞蹈理论方面的短板。从另一角度来说,想要促进舞蹈批评的发展,就需要树立舞蹈批评者的文化修养和品格涵养的培养意识,令其全面成长。

关键词:舞蹈批评;文化品格;教育培养;舞蹈写作

舞蹈批评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在对舞蹈作品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感知与理解,发掘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容与精神内涵,对舞蹈创作思潮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解读,透过舞蹈作品中表现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各类动作、形象、韵律、情感等有意味的形式,思考和感悟价值观、人生观的审美性质的思维活动。当今在舞蹈艺术中,科学而深刻的舞蹈批评对于舞蹈理论的发展、舞蹈艺术的提高与普及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舞蹈界人士逐渐开始重视舞蹈批评的作用及影响,但普遍认为舞蹈创作与舞蹈批评之间有所脱节,这必然会导致舞蹈理论难以达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舞蹈批评者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作品创作者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提升舞蹈批评的质量,加强舞蹈批评的力度,解决所谓的舞蹈创作与舞蹈批评之间脱节的问题。在这一要求下,提高舞蹈批评者的学养,加强专业人士的文化品格培养显得极为重要。

一、舞蹈批评的文化品格

舞蹈批评者所要有的文化品格应该是与其本身的人品、学术涵养、专业修养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素质是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舞蹈批评者应该担当起对舞蹈作品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对创作思潮进行舆情分析的任务,面对公众,则应担负起社会审美消费的引领作用,以促进舞蹈美育的普及和健康发展[1]。好的舞蹈批评类文章能够加强人们对体验过的舞蹈作品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情感,创造更加充实的审美体验。因此,批评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在于高度发展的感受事物的能力,这种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因人而异,不仅仅来自于内在的学术涵养与外在的文化体验,还包含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记忆力。好的舞蹈批评家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这种饱含学术涵养与个人体验的文化高品格。

舞蹈批评者具备的文化品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以诚信为本,要求批评家在真心诚意的操守和真才实学的才干中,实现舞蹈批评的真知灼见。二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充实的文化知识积累。舞蹈批评家不同于一般观众,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舞蹈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熟悉舞蹈动作语汇及历史,不是简单的“看热闹”,而是要从中看出“门道”,透过表层看透作品所蕴含的特点风格、形象内涵,用一定的美学及理论支撑,加之对舞蹈实践的自身体验,完成舞蹈鉴赏及流传的过程。三是有敏锐的批评角度,可以从现实世界、创作主体、作品、观众等角度出发,用震撼心灵的力量进行文字创造。“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看得更高更遠”,舞蹈批评要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经验,要有更独具一格、更敏锐深刻的见解。四是对艺术的尊重和献身精神。舞蹈批评者应该担当起对舞蹈作品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对创作思潮进行舆情分析的任务。试想一个不是真正热爱舞蹈、缺乏艺术精神的人,如何会有舞蹈批评的发言权?因此,舞评者要怀有崇高信念,才能证明舞蹈所承担的责任。五是对舞蹈创作动态的密切关注与高度把握。当代舞蹈批评家应及时关注舞蹈创作实践的动态发展,以及时了解舞蹈艺术家的思考与追求,把握创作思潮的发展趋势。舞蹈批评者一定要多看舞蹈,看得越多,才能在作品中感悟和总结其规律,发现每一部作品的闪光点和不足。六是具有激情和创造性思维。对于舞蹈专业人员来说,热情与创意是不可或缺的,就像资华筠老师所说,好的舞蹈批评要在充满激情的心境下,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情感,以自己敏锐的舞蹈直觉,敢于、善于言他人未见、未言。

二、舞蹈批评者的专业性

自古至今,似乎都没有所谓的专业舞蹈批评者职业,以前可供舞评者发挥的平台也是少之又少,更不必说使之成为舞蹈批评家了。万幸的是,随着时代进步,舞蹈受多方面高精尖教育的影响,渐渐涌现出像《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这样的专业刊物,为进行舞蹈理论研究的舞蹈批评提供了重要园地,可令舞蹈批评者们一吐为快。但渐渐地因为毕业论文,评职称、奖学金等条条框框,出现了有着换取利益式的舞蹈批评,许多期刊的舞蹈批评质量下降,使得舞蹈话语变得弯弯绕绕、内容空泛。当今数字化时代下,各种信息交流方式泛滥,快节奏的生活也影响到舞蹈批评,使很多舞蹈批评的文章变得囫囵吞枣,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的沉淀,急于下定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强舞蹈批评者的专业性。

近期舞蹈的主流是繁荣与发展,但是舞蹈批评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舞蹈批评如何与舞蹈创作一起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和开阔大众舞蹈视野的问题。二是怎样与世界舞蹈文化对接,丰富与充盈中国舞蹈文化,这时科学合理把握舞蹈批评相关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下国家重视艺术的发展,舞蹈艺术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舞蹈专业的研究生也逐渐多了起来。同时,舞蹈批评的文章涉猎范围越来越广泛,参考的资料越来越多,但是,舞蹈批评却依旧面临窘境,相关文章缺乏专业性。

舞蹈批评需要对舞蹈这一研究对象进行理性思考,它不仅要追溯舞蹈作品创作的原因,还要对舞蹈作品的社会成因进行一系列的解释,对舞蹈现象进行理性的总结和评判。它虽然对舞蹈现象来说总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但舞蹈批评也是对舞蹈现象发生的及时反馈和梳理,为舞蹈实践及现象做出先导性的引领,同时也能为系统的舞蹈理论的出现奠定一定的前瞻基础。

舞蹈批评是由创作者到舞蹈作品,经过观赏者的批评论述再反馈到作者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艺术活动。在众多舞蹈知名大家中,于平老师和舒巧老师就是很好的榜样,他们对舞蹈的独到见解和认知被众人认可和称赞,其凝练犀利的语言往往能够令人有如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舞蹈最真挚的理解与剖析,正是来自两人豁达的气度和崇高的艺术修养。舞蹈批评家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性描述语言,丰富的学识与经验,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专业修养。那么,如何能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批评家? 首先,舞蹈批评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体认人生,坚持实事求是,多做艺术分析;其次,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鉴赏能力;最后,要正确处理和观众、舞蹈家(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等)的关系。

三、舞蹈批评的写作原则

毋庸置疑,舞蹈艺术家追求独创,舞蹈理论研究者则注重规律的探究。舞蹈创作的诸多问题与现代社会文化、文艺思潮一定的关系,所以分析舞蹈作品,不能就舞论舞,而应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文章的可读性至关重要,文章要言简意赅,要力求生动。

虽然舞蹈批评是文字语言,但其对象却是舞蹈——以肢体语言为呈现方式的时空艺术,因此在文章中,舞蹈批评者需要注重舞蹈作品所具有的“舞”的特性。优秀的舞蹈批评文章应该从作品语言——舞蹈形式方面出发以进入其精神层面,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味与境界,也就是说,在辨识舞蹈作品上,要时刻谨记作品“舞”的特性。舞蹈批评文章不要太过于咬文嚼字,挖掘文学价值,追求于“评论”,这样反而会失去舞蹈批评的本质。优秀的舞蹈批评者不仅要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还要具备提出问题以及给出解决方法的能力,可以在娓娓道来的作品解读中体现作品的种种优处,其后指出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方法。

舞蹈应该是一门可被大部分人理解的艺术形式,而它悠久的发展也应该由这些对舞蹈艺术有着丰富而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有深刻理解力的舞蹈批评家传播。舞蹈批评的价值和影响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仅对大众有普遍意义上的美育作用,对舞蹈界内人士同样有引导和影响的作用。

四、结语

舞蹈批评者自身需要在专业知识、理论水准、文化体验、艺术修养及学术涵养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较为全面的素质,方能担起导向舞蹈艺术的重任。舞蹈批评之路漫长却充满期待,优秀的舞蹈批评者已经指明了发展方向,而舞蹈批评者的新鲜血液要做的不是沿袭已有成就,而是应该在借鉴的同时,学会立足于当下的社会,密切关注当下的舞蹈作品创作现象,对其进行有效且独到的分析与阐释。

参考文献:

[1]于平.资华筠:执著并担当着[J].民族艺术研究,2015(1).

[2]吕艺生.舞蹈批评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慕羽.舞蹈批评四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2).

[4]贾安林.舞蹈批评导论及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教育培养
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践
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日剧的品格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