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古代艺文的多学科视野

2020-06-22杨丽佳

大观 2020年4期

杨丽佳

摘 要:“龙脉”一词具有浓厚的社会学和民俗风水学色彩,但是清代王原祁却借用“龙脉”来表达自身的绘画理念,使其成为古代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原祁将“龙脉”作为自己的绘画理念并非偶然,而是受到长期历史积累和人文风俗、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涉及社会学、民族学、美术学、文艺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文章通过多学科视角,探究我国古代绘画中的“龙脉”内涵。

关键词:古代艺文;“龙脉”;王原祁

我国传统观念中的自然山水包含风水学的内涵,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自然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原祁的“龙脉说”。清代著名画家王原祁在他的著作《雨窗漫笔》中提出“龙脉”这一绘画理念,借用风水中“龙脉”的基本含义,然后赋予其新的内涵。王原祁对“龙脉”一词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因为“龙脉”中包含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中国山水画的风水意味、古代人民的择吉意识以及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谱系三个方面,对山水画中的民俗意识进行阐述。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风水意味

在我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中,命由天定,命是人生轨迹的主宰者,所以堪舆之说在古代尤为盛行。因此,我国古代的山水画逐渐融入风水意味,比如,宋代韩拙称山水画为“山水之术”,称山水画家为“山水之士”,其引喻的山水画,没有一个不符合风水观念的,可见他将风水思想融入山水画作中。另外,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曾提出“画亦有相法”,比如李成子孙兴旺,他的山水画作中的地面和山脚都描绘得十分浑厚宏大,山峰秀气而山脚浑厚,符合子丁兴旺之相[1]。也就是说,郭熙认为山水画也能体现风水。又如,清代高秉的《指头画说》谈到,自唐朝到明朝的画家在绘制山水画时,都或多或少涉及阴阳风水之说,所以有人以绘画还要讲究风水来笑话他们。这也反映了历代山水画作中蕴含风水意味。再如,清代笪重光的《画筌》提到:“分五行而变体,峰势同形,谙于地理。”他将“主山”“客山”“砂”“水口”等风水用语用于绘画表达,由此可见,笪重光主张风水作画[2]。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中蕴含丰富的风水意味。此外,文人画是古代文人创作出来的,它代表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下层社会的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也受到影响。将择吉意识渗入绘画中,其中王原祁的“龙脉说”可视为两种文化交汇的结果。

二、择吉意识与“龙脉”

(一)风水观念背后的心理——择吉意识

择吉观念渗透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文化阶层,主要原因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在古代,各种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医学不发达,生命十分脆弱,因此,人们相信命运,认为通过堪舆阴阳之术,能够趋利避害,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择吉意识。在古代社会文化中,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都会为自身谋求福利,比如:皇帝通过祭祀太庙,以谋求国家安定富强;百姓通过供奉各方神明,以求幸福安康、人丁兴旺。无论哪个阶级的人,都会在家中摆放纳吉物品,以获得好运。在择吉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古代山水画画家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并且下意识在画中进行更加吉利的表达。因此,“龙脉”成为绘画观念中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古代的择吉符号——“龙脉”之“龙”

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到:“龙”是一种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的生物;“脉”是流通血液的机体组织[3]。因此风水中常用“龙脉”表达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山脉。另外,“龙”字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我国,“龙”象征“权”和“威”,含有“龙”的用语几乎都代表尊贵和吉兆。“龙”是早期社会的图腾,受到人们的认同和崇拜,并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感,直至今日,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

三、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谱系与“龙脉”

(一)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祁谱系

中国古代绘画观念中的“龙脉说”由王原祁提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黄公望时期。元代画家黄公望在《画山水诀》中提出:“画亦有风水存焉。”黄公望的自然山水画作品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相较于北宋文人画的写实,他的画概括而抽象,山势起伏,宛若蛟龙,虚实结合,山欲动而势长,具有多层次渲染、气势连贯的特征。黄公望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龙脉”之说,但是其追求山脉的动态和连贯性这一做法,与”龙脉”的内涵相吻合。

明代董其昌的绘画理念继承了黄公望的范式,将绘画构图进行“虚实”“起伏”“开合”设计,并将画中物象的远近空间打破、交叠、重组,使画面呈现连绵不断的气势。此外,他还借用书法理论中“势”的概念,主张山水画构图应当以势取胜。若绘画得了势,那么画中物象即使被拆分、打乱也无关紧要,可以被称为上品;若绘画没了势,那么绘画内容再写实、再逼真也是败笔。董其昌在作画时综合运用线条、色墨,其画作注重气势的开合和承接,具有生动性和节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王原祁的“龙脉说”。

清代王原祁在“势”的基础上,结合山脉的特征,提出“龙脉说”。“龙脉说”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理论思想,将“龙脉为体,开合为用”作为中心论点,将龙脉称为“母”,开合称为“子”,认为所有的开合起伏都应为龙脉服务,服从龙脉这一整体。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提到,龙脉是山水画中气势的源头。龙脉存在,却不会辨别龙脉开合起伏的姿态,必然导致绘画失去气势;如果能够辨别山脉的开合起伏,却没有考虑龙脉这一根本,就会导致山脉势弱,没有生命力,而且开合会变得拘谨,起伏会有疏漏,总之,会使画作失去根基。只有画作中山脉的起伏开合安排得当、走向明晰,且山脉的气势也就是龙脉能够断断续续蕴含其中,就会使画作富有生命力,成为上品。王原祁继承了董其昌的观点,将“气势”作为山水画的重中之重,他的画论中包含“取气”、“得气”以及“得势”等用语,这是其重视气势的主要表现。从黄公望到董其昌再到王原祁,形成了一个具有传承性的谱系脈络,这也是“龙脉说”提出的重要历史依据。

(二)王原祁选用“龙脉”的缘由

清代王原祁借用的“龙脉”一词,其文化内涵十分深厚。首先,“龙脉”本身是个风水术语,所以蕴含择吉的意味,王原祁将“龙脉”作为一种绘画观点,很明显受到社会民俗的影响。其次,“龙脉”虽然出自风水,但被借用于绘画领域之后,其风水意味逐渐淡化,更多代表画作中蕴含的气势和整体构图效果。风水中的龙脉,山体走向变化多端,山脉时断时续,富有变化和灵动性,具有节奏感和连贯性,气势非凡,所以王原祁借用这一文化内涵,将“龙脉”作为山水画中气势的代名词。王原祁的仿古画作,如《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以及自身创作的作品,如《云峰叠瀑图》等,整体构图十分和谐,具有生命力和张力,可见他将自己的绘画理论充分运用到绘画中。王原祁之所以将“龙脉”作为理念表达,还与他的画家身份有关。王原祁是一个从业余走向专业的画家,这使他既有专业画家的沉稳干练,又有业余画家的散漫与灵性,不拘泥于文人的写实之风。另外,王原祁出身高门,祖辈皆为皇帝办事,能够时常伴驾为帝王办事,择吉意识强烈,所以王原祁才会倾向于选择具有择吉意味的“龙脉”一词。

四、结语

在中国古代社会,风水意识和择吉观念为上层精英和下层民众所共有。山水画也蕴含风水意味,画家赋予山水画吉祥之气,并且认为画中山水能够影响人的运势和命理,也就是画中存在择吉心理。古代画论中的择吉意识太过隐蔽,没有直接的体现,所以需要通过推断得出结论,即王原祁所提出的绘画理念“龙脉说”与中国古代社会民俗中的“择吉观”有一定联系。

参考文献:

[1]郭建平.中国古代艺文的“多学科视野”:以“龙脉”一词的民俗社会学解析为例[J].美术研究,2008(2):85-88.

[2]李修建.如何研究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以六朝生活美学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5):83-86.

[3]丁莉.土家女儿会:社会学—民俗学视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