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着相机打火的99个小时

2020-06-21

消防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林火火线西昌

近百小时森林火灾扑救对于从事森林消防事业近20年的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像这次背着相机又拿灭火机具以双重身份战斗在火场的时候并不是很多。

而且,特殊的日子、特别的地点更令人难以忘怀。

3月30日傍晚,投送完“3·30”灭火勇士牺牲一周年纪念活动稿件,刚松口气想了解下木里县项脚乡森林火灾扑救情况的我,被朋友圈里西昌森林火灾映红整个月城的视频弄得一下子紧张起来。

视频中烈烈风声完全盖住了人们的呼喊,冲天的火光和灰色的浓烟遮蔽了泸山和邛海上空,灼热的炙烤和窒息的浓烟似乎穿过屏幕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屏住呼吸,手却不由自主地拨下了作战值班室的电话。

“嘟、嘟嘟嘟……”传来的忙音让我意识到总队会立即派人增援。

想到这里,我赶紧放下电话,准备个人生活洗漱用具,检查相机、清点背囊。

“启动扑救森林火灾4号预案,10分钟后集合出发!”刚跑回宿舍装好洗漱袋、内衣就接到预先号令在意料之中,可不拿相机拿二号工具和灭火弹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毕竟,攀枝花、阿坝、甘孜三个支队尚未投入火场,总队机关、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大队组成的应急救援分队就要星夜驰援,这操作并不多见。

除非,火势极难控制!

时间容不得细想,我抓起相机,挎上背囊来到灭火库拿起机具就往楼前奔去,火要打,影像抽空还是要拍一些吧……

登车后与三个支队联系得知,他们几乎同一时间接到增援命令,都在赶赴西昌火场的路上。

沿途,各路救援车辆呼啸前进,我的心却忽地焦躁起来,看着身边蓄锐养神的队友,我只好把郁结写在手机记事本里:

温高万物燥,遇火便燎原。

勇士周年日,遍燃大凉山。

恨不飞赴至,伏魔解危难。

告慰英烈魂,唤醒防火弦。

是啊,西昌佑军刚灭!木里鏖战正酣!西昌泸山再燃!我不仅心疼疲于奔波的森林消防队友、地方专业扑火队员,还为一场场火灾也未能唤醒百姓的森林草原防火意识感到心酸心寒。

同时也为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机关、勤务中队和直属大队3个单位留守的50名指战员担忧,他们在火灾发生第一时间集结赶赴西昌火场形势最严峻的马道场口液化气站,兵分两组守护液化气站安全。

這3支主要力量在木里县项脚乡火场奋力扑救林火的同时,作为留守力量的他们也在新的战场接受更为凶险的考验。他们一路与消防救援队伍协同在加气站院内架设水泵,洒水降低储气罐和周边设施温度;另一路携带油锯、砍刀等装备,在加气站周边林区开设防火隔离带,尽最大努力化解林火对液化气站的威胁。

当日21时许,车辆驶过雅西高速荥经段,火场一线传来了增援的攀枝花森林消防支队抵达液化气站架设水泵扑打火头和凉山支队开设完隔离带后阻截林火的消息,让我紧张的心绪舒缓了许多。

3月31日2时许,我所在的应急救援分队和新训骨干队直接从液化气站接近火场,和凉山支队一道向前推进,阻击林火。

260名森林消防员利用凌晨温度低、风力小的有利时机,采取以水灭火和常规机具扑打相结合的方式从侧翼、火尾多路夹击,在凌晨6时前将西线明火彻底扑灭,不仅保住了液化气站,也保护了马道场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13年没以战斗员的身份和林火近距离搏斗过,但7年一线灭火经历和2年的指挥员历练在这次林火扑救中还是给了我不少帮助。

4月1日,我随队阻截林火向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蔓延时,发现火线边上的一颗树木虽然明火灭了,但缓缓渗出的灰烟让我觉得并不保险,川西高原很多火灾灭了又着,大都因为熄灭林火的可燃物燃烧并不彻底,在大风作用下形成二次燃烧甚至三次、多次燃烧所致。

所幸,这次发现隐患,还能及时会合水泵灭火的甘孜森林消防支队康定中队消防长白春,这个在川西高原和火魔打了15个年头交道的灭火尖刀,处理起这个棘手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可整个火场跨度之大、水源之少、燃烧不彻底的可燃物之多,决定了火场扑救并非一帆风顺。

当日16时,西昌火场泸山正面火线明火全部扑灭的消息并没让西昌市民高兴太久,明火得到有效控制的泸山背面火线在19时许因突起的大风引发二次燃烧。

早被烈火炙干水分的可燃物在风的助力下燃烧更为肆虐,哔哔啪啪响个不停,很快越过火烧迹地再次向泸山正面袭来。

这次火烧得更猛、蔓延得更快、危及的范围更广,海南路加油站、听涛小镇、烈士陵园、光福寺、凉山农校、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学院都在烈焰的笼罩之下。

撤离火场还未来得及休整的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根据火场联合指挥部命令赶往形势最为严峻的海南路加油站、听涛小镇、烈士陵园阻截火头、保护重要设施和重点目标安全。

我随队赶到听涛小镇火灾现场时,居民已安全疏散,林火距离小镇直线距离不足150米,分赴而至的攀枝花支队水泵灭火分队、甘孜支队水泵分队和新训骨干队300余人,分别使用自带的3台水罐车、消防救援队伍消防车,将水泵管线铺设至听涛小镇后山,集中力量压制火头,减缓火势蔓延的同时,向两侧扑打明火,火势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三支队伍继续向前扑打明火,我所在的第二梯队——应急救援分队受命增援情况更为紧急的海南路加油站。

虽然那里已经部署了消防救援队伍数辆消防车洒水降温,阿坝支队、凉山支队200名指战员在加油站后方紧急开设隔离带,但能否在加油站油料安全转移之前把林火阻截在安全距离之外谁也不敢轻心。

由于地势狭小,200名指战员分成5个批次、10个小组轮换作业,每批40人,分油锯和清理两组,一组在前面伐倒林木,一组跟进清理,5个批次轮番突击作业。

在小组划分时,几个小组长强烈要求第一批作业,我所在的应急分队自然不甘落后,大家都想争取最艰巨的任务,但在命令面前,大家都选择了服从,毕竟,时间弥足珍贵。

2日凌晨0时40分,在5批次3番突击下,成功开设了一条近50米宽、100余米长的隔离带,在加油站外围形成了一道安全屏障。

完成隔离带开设任务的阿坝支队移师烈士陵园段继续狙击林火。

彼时,林火距烈士陵园不足50米,周围围墙不仅无法阻隔林火,还阻挡指战员架设水泵的路线。

在征得烈士陵园管理人员同意后,他们破墙铺设管带,从烈士陵园严阵以待的消防车处取水灭火,把林火阻截在距离陵园不足30米处后,沿侧翼向北追击火头。

此时,陵园围墙内的树叶早已烤焦。

与此同时,攀枝花支队、甘孜支队、总队新训骨干队在消防救援队伍、凉山州专业扑火队、民兵的配合下从听涛小镇沿火线追击林火,凌晨3时许解除了林火对海南路加油站、听涛小镇等地的威胁。

4时15分,阿坝支队也成功将火线堵截在光福寺以南。

鏖战了通宵的指战员撤到山下,被一群群西昌百姓震撼了,他们自发把馒头、面包、稀饭、银耳粥送到各个路口,迎接下山逆行者。

队伍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森林消防救援队伍才能克服持续鏖战的辛苦疲劳、不可捉摸的凶险火势,连续奋战。

2日6时,吃口热饭眯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森林消防指戰员,向火场南线响水沟、大营奶牛场后山、月谷酒庄后山等地进发,打响火场歼灭战。

总队新训骨干队、应急救援分队和攀枝花支队依托山沟中的天然水源,阿坝支队、凉山支队利用月古酒庄水塘,甘孜支队使用储水囊从山脚下池塘向山顶接力送水,同时对火场西南线响水沟一侧火线,大营奶牛场后山火线,月谷酒庄后山东西两侧火线发起总攻,于12时01分将南线明火全部扑灭。

队伍随即深入火场纵深清理暗火、烟点和站杆倒木,以防未燃透植被、碳化树木发生重复燃烧。

16时30分许,奶牛场后山断崖处发现零星烟点,如不及时清理,起风后极易引发新的火点。汶川大队四级消防士旷宏刚主动请缨参加5人攻坚小组,用水泵管带一头固定在断崖上方大树,一头系在腰间,背上水枪缓缓滑降到烟点位置,进行直射式清理。

水枪的冲击并没有冲透厚厚的腐殖质层,清理一停还会渗出缕缕青烟。

旷宏刚用手快速扒开腐殖质层,反复清理直至无烟无气才返回崖顶。

至此,火场明火、烟点全部扑灭,队伍全线巡查看守至21时,在多次大风考验无明火、无烟、无气后,才从山上撤离转战木里火场。

这次背着相机灭火的99小时,颠覆了我对四川火场的认识,以前作为灭火队员、指挥员打火的时候,森林消防队伍主要打火头、攻险段、扑明火,打外线火,火场清理看守主要依靠友邻、军队、专业扑火队、民兵和地方群众的紧密配合;而内线火因为会自行熄灭,不扩大火场面积,不危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一般不投入力量组织扑救。

而这次西昌森林火灾扑救,因山势地形陡峭,内线燃烧的炭火经常滚落下方引发新的火点,这也不得不迫使森林消防队伍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去扑打内线火、清理暗火、烟点和站杆倒木。

虽然从未离开灭火一线,但新闻宣传员的视角和灭火战斗员、指挥员的体验还是有着不少的偏差。

就像这次,虽然背着相机,但打起火来基本顾不上去拍一些影像。

(文/曾鹏  单位: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宣传科)

猜你喜欢

林火火线西昌
西昌:监督“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半边天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穿越火线之巷战攻略
How migh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employees affec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九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一)
火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