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可持续管理实践及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启示

2020-06-19任慧涛易剑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资源管理赛事

任慧涛 易剑东

摘 要: 节俭办赛是近年来国内赛事组委会经常使用的“口号”,强调大型体育赛事筹办应崇尚节俭、厉行节约,以解决赛事资源使用的有效性问题。在讨论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管理理念演进的基础上,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实践: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在资源采购、使用、回收3个阶段,以节省、再利用、循环使用为优先指导原则;构建政策系统、机构系统等管理体系;通过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打包材料、强调循环利用、废弃物绿色回收、减少废气排放等具体措施,追求效益与效果的平衡。我国节俭办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可持续理念的内涵,建议在战略规划、资源认定、控制目标、赛中管理、赛事评价等方面实现标准化,促进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良性发展。

关键词: 2020年东京奥运会; 节俭办赛; 大型体育赛事; 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98(2020)06-0031-09

DOI: 10.16099/j.sus.2020.06.004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节俭办赛是近年来国内赛事组委会经常使用的“口号”,强调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应崇尚节俭、厉行节约。该提法较早出现在金汕[1]、田雨普[2]等对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筹办理念的讨论中,认为日益超大规模化的奥运会使东道主国家或城市承担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希望通过提倡节俭减少“奥运泡沫”。2009年6月19日审计署发布的《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3]显示,北京奥运会籌办过程中出现项目计划性不强、预算标准偏高、使用效益差等问题。在“后奥运”时代,我国各个行政事业领域围绕“晋升锦标赛”[4]出现了政绩突击化和形式主义倾向[5],而在体育事业领域,成功举办一场大型体育赛事能为城市甚至整个省份带来较大政治影响[6],这使得部分大型体育赛事成为新的政绩工程,导致在筹办工作中出现贪大求全、追求排场与规模的风气。

转变这种风气最大的动力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思想。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上做出批示,“要求各政府部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杜绝‘中国式剩宴绝非小事,它是实干兴邦的具体步骤,更是共圆‘中国梦的信念之基”[7]。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上述精神被总结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其中,“开创赛会新风”被迅速贯彻落实到各类赛事筹办中。

随着在实践层面的大力推进,“节俭办省运”“节俭办全运”“节俭办冬奥”等成为各赛事组委会的惯常表达,也成为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诸多学者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运营与管理研究中,或多或少涉及节俭的概念、原则与内容,并尝试对其进行理论溯源。例如:王成[8]、王润斌等[9]认为,节俭办赛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可持续性改革新主张的中国表达;方志[10]认为,节俭办赛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办赛模式转型重塑的理论基石;宋继新等[11]、邵源等[12]认为,节俭办赛是我国体育事业全民化、社会化和民生化趋向的产物。节俭办赛的核心问题是赛事资源管理。王龙鹏[13]将赛事资源界定为“体育赛事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条件”,包括赛事权益资源、人力资源、传媒资源、资本资源、场馆资源及信息资源等。陈元欣等[14-15]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赛后运营等出发,指出应前置场馆运营规划、注重长效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李雷[16]建议,体育商业赛事组织应重视正式员工的可持续转化,形成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些学者[17-20]还对赛事信息资源、安保资源、品牌资源管理等进行研究。从总体看,上述代表性成果给出了某种程度上的阐释,但对于节俭办赛和赛事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节俭办赛这一实践理念重新认识,仍需进一步探讨。例如,若节俭办赛是奥林匹克运动改革新主张的延续,则奥林匹克改革又源于何种思想?甚至可以追问,人类社会中包括经济商会、政治会晤、体育赛会、文艺演出等在内的大型活动都应厉行节俭的理论渊源为何?

总体而言,我国倡导的节俭办赛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致的,但在管理方法与具体操作上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可持续理念的内涵,仍需进行操作性、执行性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追溯节俭办赛的理论渊源,分析其在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研究议题中所拥有的“空间”及所处的“位置”,揭示其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持续管理实践为个案,对其可持续发展原则、政策与执行措施等文本进行梳理,总结其资源管理的目标愿景、组织安排、原则方法、执行内容以及运作方式等,进而分析我国节俭办赛理念的认识误区与规整途径。

2 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管理理念的演进

2.1 理念生成

20世纪中后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人类反而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增长就是发展”这一模式受到质疑,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为相对宽泛的概念化术语,开始出现在国际场景下的话语建构中,成为不同社会情境讨论中频繁使用的关键词,表达对单一注重经济增长的反思[21]。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委员会报告》[22]指出,人类必须在社会各个方面采纳可持续发展理念,即“满足当前需求的发展,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成为国际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的热点议题,并迅速被引入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中。例如:May[23]批评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Lenskyj[24]、Searle[25]总结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相关企业“先破坏、再治理”的场地建设策略,建议悉尼奥组委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2.2 可持续办赛的内涵

随着理念走向成熟,以联合国、国际奥委会为代表的世界体育治理体系将“可持续”正式纳入全球体育政策框架[26]。2012年,联合国借鉴可持续理论设计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作为2015—2030年全球发展战略框架,并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7]第37条提出:“体育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认识到,体育在促进容忍和尊重方面对实现发展与和平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并对赋予妇女和青年、个人和社区权力以及保健、教育和社会包容等目标作出了贡献。”为了回应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议程2020》(Olympic Agenda 2020)中提出,“将可持续性纳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所有方面,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日常运作”。作为全球最为卓越的大型体育赛事,奥运会在资源管理方面采纳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并予以执行。2015年,国际奥委会以“常驻观察员”的身份发布《体育对联合国后2015年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国际奥委会的立场》[28],总结了体育运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持。2016年12月,国际奥委会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IOC Sustainable Strategy),将可持续性提升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工作原则”,支持和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29]。随着国际奥委会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也将之视为办赛的核心理念。

可持续办赛主要指以永续经营为目标,通过对赛事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标准化操作,以保证所有资源实现最佳利用效率,使体育赛事成为可负担、有收益且可持续的大型活动;通过资源整体统筹和任务分解,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包括组织机构、政策制度、执行主体及具体措施等环节在内的整个赛事生命周期,并予以落实。

3 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可持续管理实践

2013年9月7日,日本东京获得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承办之初,日本政府和东京政府就承诺,将全面实施赛事资源管理可持续化,打造全球可持续模范城市。东京奥组委作为赛事资源管理负责方,宣布将以七国集团签署的《G7物质循环利用框架》(G7 Toyama Framework on Material Cycles)为依据,制定资源可持续管理方案,减少办赛期间的自然资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3.1 管理目标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整体愿景是“一起携手,让我们的星球变得更美好”(Be better,together,for the planet and the people),坚持经济性(economical)、可持续性(sustainable)与生态主义(ecological)原则,强调“实现个人最佳”(achieving personal best)、“多样性中的团结”(unity in diversity)和“连接未来”(connecting to tomorrow)等宗旨,给出应对全球可持续性挑战的具体行动,展示体育所具有的“改变世界的力量”。经过多方论证,东京奥组委确定了5个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分别是“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资源管理”(resource management)、“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iodiversity)、“审议人权、劳工和公平商业行为”(consideration of human rights, labour and fair business practices)、“參与、合作与传播”(involvement,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s)。其中,“资源管理”目标主要强调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在赛事资源使用方面做到“零浪费”(zero waste)。其他目标对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也十分重要,如赛事产品和服务的采购、使用、回收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其对资源使用的认知必然影响资源在生命周期中的利用率。

3.2 管理体系

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资源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政策系统和机构系统(图1)。政策系统主要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资源管理制定目标,并围绕该目标为有关部门和个体提供行动准则、规划和具体路径。机构系统是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实体组织,这些组织是奥运会的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协同治理以促进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工作的实现。

(1)政策系统。按照公共政策的一般分类法,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的政策系统主要分为宏观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等3个层次。宏观政策层是全球资源可持续政策,主要包括联合国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国际奥委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东京奥组委具有指导和统摄作用。

在充分吸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东京奥组委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计划》(Tokyo 2020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Sustainability Plan)[30]为核心的基本政策层,并制定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的具体政策目标和内容。围绕《可持续发展计划》,2013—2019年东京奥组委陆续发布《可持续发展初案》《高级别可持续发展计划》《高级别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关键内容》等系列政策文本[31],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能准确、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化的资源管理。此外,为提升资源管理效率,东京奥组委在开发赛事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还编写了《资源再利用路线图》《资源管理执行手册》等文件,确保基本政策得以贯彻。

具体政策层由东京奥组委制定的一系列符合政府采购协定(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的执行规定等构成,包括木材产品、农产品、畜产品、渔业产品、纸张产品和棕榈油产品等的可持续采购原则,以及从减少环境影响、尊重人权、确保适宜工作环境和公平商业行为等角度出发制定的审查和申诉机制(表1)。这些标准化的政策能帮助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方落实精细化采购,提升操作执行力[32]。

(2)机构系统。东京奥组委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的领导机构,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使用组委会负责制,推行赛事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以及物资采购管理责任制、赛后废弃物管理责任制。奥组委还与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要求生产商、批发商、销售商、采购方和使用者均须接受充分的资源管理培训,以保障赛事资源使用的可持续。东京奥组委设立了由非政府组织领袖、高等院校学者、专业人士等组成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起草《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系列政策和标准,促进理念有效落地。

日本政府、东京政府、日本奥委会配合东京奥组委,承担不同的资源管理工作。例如,日本政府根据内阁批准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执行赛事相关的财政、海关、交通、基建、反兴奋剂等工作,全力推动体育运动在日本的发展,并以东道主国家的身份落实国际奥委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东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承担相关建设、运营的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在场馆建设时,尽量采用循环发电及节能技术,使用环境友好型、可回收的建筑材料;采购可再生能源和环保产品,降低对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承担赛事场馆建设、赛事期间交通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等等。

日本奥委会负责将可持续理念传达至全国各个国家级体育协会、体育社会团体、运动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与东京奥组委、日本体育委员会等合作开发了志愿者网络,积极宣传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运动员、普通民众都能清楚地认识资源管理可持续化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具体行动。

此外,在外部协同方面,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赛事赞助商、产品供应商及其他社会团体都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应理解并执行东京政府及东京奥组委设计开发的资源管理法规政策,积极参与可持续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

3.3 管理流程

基于“零浪费”目标,2020年东京奥运会以资源生命周期理论为方法论,优先考虑采购、使用后处置等工作所耗费的总成本,而非仅关注产品价格,尝试在经济投入、资源消耗和可持续之间寻求平衡。如图2所示,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源管理流程包括采购、使用、回收等3个阶段,并以节省、再利用、循环使用为优先指导原则。①节省。根据最低限度与標准采购资源节约型材料与物品,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及二次处置费用。各利益相关方应提高认识,减少带入场馆的废弃物、降低相关活动的投入,并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②再利用。最大限度地租借相关材料与物品,必购品优先考虑可再次出售或重复使用的产品;对已购买的产品、场地进行再次出租、出售或修复后再利用。③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及可长期使用的材料;鼓励通过各种资源回收方式对金属、纸张、塑料水瓶等材料进行重新利用;通过焚烧、转化为固体燃料等热回收方式对不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减少填埋类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4 具体措施

针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使用的资源,东京奥组委设计了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包含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打包材料、物品再利用或回收、减少废气排放等。这些措施同样基于资源生命周期,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等阶段均设定消耗量,在回收过程中减少废弃物产生,并通过废弃物处理实现热量和能源再利用。

(1)减少食物浪费。粮食浪费是当今的全球性问题,东京奥组委与赞助商、餐饮业合作,努力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同时,在竞赛场馆、奥运村中,在食材准备、烹饪、餐饮服务和消费等各个阶段尽可能减少食物浪费。在食材准备阶段,东京奥组委根据往届奥运会的数据,预测不同时段需供应的食物量,通过研究需求波动进行采购,将库存食材量降到最低;在赛事举办期间,监测每天的供应量、消费量及剩余量,及时进行优化。在烹饪阶段,通过合理预估每日消耗的食物量,进行科学供应,并优化食材类型、食物数量、烹饪方式。在餐饮服务阶段,主要采用快餐式、自助式服务,并尽可能压缩、减少由服务员提供餐饮服务的餐厅数量。在消费阶段,通过宣传片、现场标志等方式,提高运动员和观众对减少食物浪费的认识。

(2)减少打包材料。减少集装箱和包装材料,尤其是一次性容器和购物袋的使用,有效降低“白色垃圾”的产出。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观众和工作人员认识;鼓励赞助商等利益相关方减少包装的使用;鼓励场馆及特许专卖店使用可降解的环保购物袋;鼓励不使用或少使用装饰品,并强调赛事场馆的装饰品必须按可回收标准采购。

(3)强调循环利用。东京奥组委承诺,尽可能多地使用租赁产品,或通过转售等方式,促进使用产品的再利用。在赛事场馆的循环再利用方面,临时场馆如后期需要拆除,在建造时就使用易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并实现后期闭合回收(closed-loop recycling)。东京奥组委还发起“奥运奖牌计划:面向所有人的创新未来”活动,号召民众捐赠废旧手机、小型家用电器产品,再由技术人员从这些废弃物中回收黄金、银和铜等材料,制作奖牌。

(4)废弃物绿色回收。适当地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有利于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东京奥组委呼吁观众在观赛过程中将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鼓励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废弃物处理工作,以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效率。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工作人员、志愿者服装;综合考虑餐饮服务条件、菜肴材料特点及所需设施等因素,创造条件鼓励厨余垃圾和餐具的回收再利用;研究制订建筑原材料采购准则,推广使用以可持续方式获取的自然资源、木材等可再生资源建造奥运场地设施。

(5)减少废气排放。东京奥组委认为,不能再利用或再循环且必须焚化的废弃物,可通过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的方式进行有效再利用。同时,减少废弃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废弃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等进行跟踪。从垃圾焚烧中回收热量有助于将日本打造成以循环为导向的低碳社会。

4 重思节俭办赛: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启示

4.1 节俭办赛现状及认识误区

“节俭”一词渊源甚久,主要指使用资源(如粮食、金钱等)时俭省、有节制。从狭义上看,作为体育赛事运作领域内经常使用的现代用语,节俭主要指主办方在筹办过程中,以最小化投入为目标,强调节省、俭用资源,以缩减直接资金投入作为衡量赛事筹办成功与否的标准。从这个界定出发,有3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节俭”与“办赛”内在是否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举办任何一项体育赛事都要消耗资源,如果从最大化节俭考虑,“不办”是最佳选择。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型公共活动,体育赛事之所以得以举办,是因其具有巨大的商业、政治等方面的价值,可使赛事筹办方获得符合预期、可接受的利润源、利润点[33]。同时,在我国体育赛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的阶段,筹办方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满足转播机构、赞助商和观众的诉求[34],就意味着赛事本身的成功。

(2)“节俭”是否意味着办赛质量的提升。当赛事筹办方增加资源投入反而有可能获得更高利润和更长远的收益时,节省可能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筹办一项大型体育赛事,若不举行相关文化演出活动,这样的“节俭”可能会降低赛事的商业价值,甚至伤害大型体育赛事本身的仪式性及社交属性。例如,某些省运会在白天举行开闭幕式,看似节省了灯光等费用,但由于工作时间参与人数不足,赛事的氛围营造和影响力大打折扣[35-36]。某些赛事不举行开闭幕式,降低了赛事的商业开发价值,使运营方、赞助商缺乏场景进行商业洽谈和公共关系的维护与沟通[37]。此外,节俭有时与办赛目标甚至是相悖的,如为了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可持续性,可能还需花费更多资金购买质量更好的材料。

(3)降低成本或减少采购是否就能实现节俭办赛。例如在某届青奥会上,组委会提供550 mL的瓶装水作为工作饮用水,并使用号码标签防止错拿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8],但若从进一步避免浪费的角度,则应采购350 mL以下的小容量瓶装水。在某省运会上,筹办方从当地基层抽调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作为演员,将闭幕式演出预算由1 800万元缩减到300万元[39],实际上是将原应由组委会支付的服务薪酬转而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支付,并未从根本上降低成本。

4.2 节俭办赛的价值导向

如前所述,当前对节俭办赛的内涵、意义及价值维度的理解不透彻,如此无法提升赛事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影响办赛目标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节俭办赛的正确价值导向,应坚持以下原则。

(1)从长期、宏观、可持续的维度衡量节俭,而非仅关注购买价格。大型体育赛事需要东道主城市和组委会根据自身经济水平、区域特点、赛事特色及所能调动的资源进行统筹考虑,设计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办赛目标,形成有效、良性和可持续的赛事资源管理机制。例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采购过程中强调除了节约资金,更优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人文场景增值、未来经营成本降低等,以再利用、循环使用实现赛事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化。在奥运场馆建设上,东京奥组委优先支持、鼓励采购绿色、环保和节能的建筑材料,尽管其价格可能远高于其他普通材料。

(2)节俭是大型体育赛事筹办的引导理念,不能僵化要求。体育赛事拥有较强的市场属性,需要开闭幕式、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等塑造赛事品牌形象,吸引体育迷关注,取得社会认可,回报赞助企业和组织。因此,诸如邀请娱乐明星助阵、提供高端产品服务、建设高标准场馆等看似“浪费”的行为,若为实现赛事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所需,或能推动大型体育赛事持续发展壮大,则也符合办赛宗旨和理念。当前,我国在落实节俭办赛理念时,部分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大型体育赛事取消开闭幕式及赞助商欢迎、答谢晚宴,不能安排“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等相关活动,甚至缩减参赛运动员和球迷观众的规模,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矫枉过正”,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产业化发展。

(3)节俭是大型体育赛事筹办的现实原则,应服务办赛宗旨。国内赛事的办赛目标通常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应围绕此类目标,考虑资源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评价资源使用效率的标准和尺度,以衡量赛事资源投入与产出效应,落实节俭办赛。但原则一定是服务于办赛目标的,不能混淆和互换。例如,当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对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依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定予以接待,但在接待赞助商、合作媒体、嘉宾等其他人员时若也“参照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商业接待水准和服务质量。

基于以上探讨,我国节俭办赛应借鉴、吸收可持续办赛理念,即并非以最低价格获取资源(因为低价通常意味着资源存在某些质量上的不足),而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维度综合考量,并在使用资源时降低额外损耗,最大限度地提升使用效率。有时甚至还需加大投入,保护承办地的社会文化遗产及生物多样性,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享受赛事带来的效益[40]。

4.3 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资源管理的启示

(1)在战略规划上,从系统观出发设计赛事资源管理整体方案。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涉及众多业务领域,与协会、政府、赞助商等形成多种竞争、合作关系,这就要求赛事运营者在极富中国特色的赛事运作逻辑中,充分利用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审视、规划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对人、财、物、信息、知识和技术等资源的可持续化管理,推动竞赛表演产业从粗放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在资源认定上,注重对多种类型赛事资源进行可持续规划。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及《质量管理体系之业绩改进指南(ISO 9004)》的相关认定,赛事资源包括财务资金、人员劳力、自然(含能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合作伙伴以及知识、信息与技术资源等7类。本文仅讨论了自然资源的节俭问题,实际上在不同场景中还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浪费,如我国在筹办大型体育赛事时,组委会的高级管理人才大多借调自政府部门,赛事结束后又重新回到非体育相关岗位,导致办赛经验和知识无法实现可持续转化,在人力、知识资源方面造成了巨大损失。

(3)在控制目標上,强调使用多元指标评价赛事资源使用效果。大型赛事的筹办和举办必然会消耗资源,为参赛者和观赛者等提供服务,节俭办赛不等于“办穷赛”“办小赛”。一场赛事需投入多少资源,应由组委会根据赛事目标进行规划:若追求赛事的商业价值,则需向协办方、赞助商和供应商倾斜,保证市场开发诉求得以满足;若追求赛事的文化价值,则需投入资源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在办赛目标可实现的前提下,强调资源利用效率是否合乎标准、配置是否合理,以此评价资源使用效果。

(4)在赛中管理中,确保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体理念及指导原则,必须形成机制体制、具体措施和配套方案:建立完善的资源可持续管理体系,包括资源管理政策、机构两大系统,确保落到实处;按照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对采购、使用和回收等设定资源消耗的量化目标,并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提高资源监管力度,对组织机构及具体工作进行督导,确保各主体落实标准和要求。

(5)在赛事评价中,强调可持续性资源管理要求及考核标准。目前,大型体育赛事评价主要集中在政治与经济价值范畴,对其社会促进作用的评估相对关注不多。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评价应强调可持续性评估,如参考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计划评估量表》,通过对战略发展目标、总体规划和选址、能源消耗、水资源保护、原材料和结构、公共交通、“后奥运”使用、功能、环境影响等内容的考察,考核是否达到赛事可持续发展标准,形成科学、现代化的赛事评估、评价体系。

作者贡献声明:

任慧涛:提出论文选题,整理文献资料,撰写论文;

易剑东:审核论文,完善论文框架,提出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 金汕.节俭办奥运[J].北京社会科学,2005(2):29-34

[2] 田雨普.节俭奥运纵横谈:从承办奥运会的目的谈起[J].体育与科学,2005(6):25-28

[3] 审计署.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公报[EB/OL].[2019-06-19].http://www.gov.cn/zwgk/2009-06/19/content_1344706.htm

[4]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36-50

[5] 姚洋.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8:1-3

[6] 保继刚,李郇.“借口”:中国城市资本高度集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J].人文地理,2012,27(4):1-8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3-382

[8] 王成.青奥会节俭办赛的理论梳理与本土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44-48

[9] 王润斌,肖丽斌.新发展理念下北京冬奥会举办理念的贯彻与前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1):17-23

[10] 方志.节俭与创新:全运会办赛模式的转型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5

[11] 宋继新,付甲,赵永平.“文化”兴赛的研究与实践:文化“十二冬会”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0-13

[12] 邵源,张现成,刘红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3):36-39

[13] 王龙鹏.体育赛事经济资源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25-28

[14] 陈元欣,王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5):17-21

[15] 陈元欣,王健.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企业化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10):17-24

[16] 李雷.我国体育赛事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究:以体育商业赛事组织为研究对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8-11

[17] 顾清华,黄必清,陈曦,等.大型综合赛事管理信息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98-502

[18] 王守恒,左伟,周龙峰,等.体育赛事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102-111

[19] 张锋,许阳.论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以南京青奥会安保工作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33):208-209

[20] 张瑞林,李凌,王恒利.冰雪体育赛事品牌管理与品牌进化绩效的探析[J].体育学研究,2018,1(2):45-56

[21] ROGERS P P,JALAL K F,BOYD J A.An 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London:Earthscan Publica- tions,2008:7

[22]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2

[23] MAY V.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 1992 Winter Olympic Games[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4): 269-275

[24] LENSKYJ H J.Sport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 The case of the Sydney 2000 Olympics[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98,33(4):341-354

[25] SEARLE G.Uncertain legacy:Sydney's Olympic stadium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2,10(7):845-860

[26] 任慧濤,易剑东,王润斌.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视域下全球体育秩序变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9):5-11

[27]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B/OL].[2019-09-25]. 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post2015/transformingour world

[28] IOC.The Contribution of Spor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the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EB/OL].[2019-04-07].https://www.sportanddev.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sport_contribution_to_post_2015_agenda_eng_feb.pdf

[29] IOC. IOC Sustainable Strategy Executive Summary[R].Executive Bo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17:4

[30] The Tokyo Organis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Tokyo 2020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Sustainability Plan[EB/OL].[2019-03-25]. https://tokyo2020.org/en/games/sustainability/sus-plan/

[31] The Tokyo Organis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Sustainability[EB/OL].[2019-04-12]. https://tokyo2020.org/en/games/sustainability/

[32] The Tokyo Organis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Tokyo 2020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Sustainable Sourcing Code[EB/OL].[2019-03-20].https://tokyo2020.org/en/games/sustainability/sus-code/

[33] 邢尊明,孙民治.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14-18

[34] 王庆伟,杨铁黎.我国体育赛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阶段的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9-143

[35] 华峰.激情迎省运 节俭办赛会[N].济宁日报,2014-07-15(6)

[36] 银燕,龚凡轩.甘肃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节俭办赛贯穿始终[EB/OL].[2019-07-05].http://gs.people.com.cn/n/2014/0226/c183283-20657262.html

[37] 新浪广西.2014全国体操锦标赛节俭办赛 不举行开、闭幕式[EB/OL].[2019-07-05].http://gx.sina.com.cn/news/gx/2014-04-28/155514171.html

[38] 人民网.南京江宁体育中心节俭办赛 餐桌借来的没花钱[EB/OL].[2019-07-05]. http://js.people.com.cn/n/2014/0827/c360300-22119757.html

[39] 中国体育报.节俭办赛回归体育本质 江苏省运会勤俭筹办[EB/OL].[2019-07-05].https://sports.qq.com/a/20141217/067391.html

[40] RAZAQ R,MUSGRAVE J.Event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M]. CABI,2009:24

Abstract: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s of China mega sports event have been calling for frugality with the slogan "Reduction of Cost",which,in essence,ai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ll resourc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ega sports events,the state of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Tokyo Olympic Games is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the Tokyo Olympic Organizing Committee uses the life cycle theory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to divide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work into 3 stages of resource purchase,use and cycle. The policy system and organizing system are established;concrete measures,such as reducing food waste, reducing packaging materials,recycling of waste,and reducing exhaust emissions,are implemented;and the balance of benefits and effect of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is pursued. In comparasion,the philosophy connotation of reduction of cost as a concep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mega sports events in China somewhat is narrowed down,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suggested that major sports event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in strategic planning,resource identification,control objectives,in-game management,and event evaluation,which will promote the new concep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ports events in China.

Key words: 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reduction of cost; mega sports events; resource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资源管理赛事
本月赛事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