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降血脂药物干预治疗的调查

2020-06-19李梅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危组心脑血管

李梅

(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血脂异常是临床冠心病、心脏猝死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依照美国2004 年初颁布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分析,从中仔细强调了治疗基础是分析心血管病的整体存在的危险性,充分治疗血脂出现异常的现象,同时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前提[1]。本院研究在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以及应用药物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 年1 月本院收取的综合片区内科住院病例共200 份,以及本院2018 年随机收取的一样科室的病例共200 份。纳入标准为:病例完整、各项生化检查齐全和非家族性高脂血症的住院患者。因为各种生化检查不完全删去50 例,最后选入病例一共为350 例,其中男250 例,女性有100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28±5.28 岁。资料收集:患者需要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资料见下表1。

表1 2017 年与2018 年患者分组情况对比表(例

1.2 研究方法

按照每位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个数。应用相关的分类标准进行衡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以下五类,极高、高危、中度高危、中危和低危组[2]。

1.3 统计学方法

患者数据均纳入SPSS18.0 统计学软件中,涉及的计量型资料用(±s 的形式表示,t 检验,以统计值P <0.05 说明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观察患者血脂情况

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 指标看,2017 年与2018 年心脑血管病高危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非心脑血管病组,而HDL-C 指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组,P <0.05。

表2 记录2017 年与2018 年患者血脂水平

2.2 记录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干预情况

2017 年和2018 年心脑血管病高危组已干预、未干预及非心脑血管病组已干预、未干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干预情况对比表(例

3.讨论

3.1 临床整体用药干预效果

由上述分析的2017-2018 年两组数据来看,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 指标看,2017 年与2018 年心脑血管病高危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非心脑血管病组,而HDL-C 指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病组,P <0.05。通过心脑血管高危病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和总胆固醇指标均显著优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这直接证实了血脂代谢异常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特点。因此,自2018 年的心脑血管高危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正常组的患者相对比,其差异性无任何的变化。其整体的原因有:第一,因为样本量的不足,提高了检测的误差以及错误的可能性。其次,在检查病例的同时也有其他的发现,医师在给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的方案同时,通常也会强调低脂和低糖的饮食,并且也要时刻嘱咐患者进行多运动,但要叮嘱患者多做一些有氧运动,避免一些过激或是刺激性的运动。同时还有一些患者在此基础上就已经由其他医疗机构诊断所患疾病,虽然没有服用药物,但也需要适当的改变一些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

3.2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2017 年心脑血管病高危组已干预57 例、未干预44 例,而非心脑血管病组已干预2 例,未干预6 例,相比于2018 年心脑血管病高危组,已干预64 例、未干预34 例,非心脑血管病组已干预1 例,未干预6 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针对具备有潜在危险的患者,还是有很高的比例,同时这类患者也需要进行临床药物干预。此外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用药干预,同时也要完善医生的主导治疗观念。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危组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