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体会

2020-06-19韦宝玲蒋应玲郭庆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反流穴位责任

韦宝玲 蒋应玲 郭庆

(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1)

中医认为,吐酸病是一类以泛吐酸水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中医“吞酸”、“嘈杂”范畴,而“吐酸”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也是我专科优势病种之一。我科于2015 年1 月开始将“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专科特点,将方案与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有效提高了责任护士实施中医护理实践的规范性及主动性,促进了中医专科护理效果的不断提升[1],取得满意效果,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我科住院患者,第一诊断为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114 例,男47 例,女67 例,年龄25 ~65岁(48.25±10.3);平均住院日7 ~22(12.5±6.26d)。依据我科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优势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胃不和证56 例,中阳不运证39 例,湿热蕴结证12 例,阴阳两虚证7 例。

1.2 方法

1.2.1 实施培训 选择脾胃病科工作满3 年以上责任心强、语言表达流畅、具有专科专病知识的责任护士为实施培训对象,培训学时8 小时,培训周期为1 个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制订培训内容和实施路径。①理论培训:包括吐酸病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护理难点、护理效果评价。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依据我院制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常用中医护理操作》对方案中涉及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培训,如中药蜡疗、穴位按摩、拔火罐、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等。③辨证施护能力培训:辨证是施护的基础,归纳证候要素,根据证候量化标准判断证型是辨证施护的前提[2]。依据红外皮温经络测评,应用望闻问切四诊,与主管医生共同辨证,确定疾病证型。④实施路径内容培训: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与护理,责任护士按方案中制定的中医护理措施通过路径逐条落实。培训结束护士经考核全部合格后方可执行方案。

1.2.2 常见证型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流程 病人入院后,完成红外皮温经络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应用望闻问切四诊与主管医生共同辩证,确定疾病证型。(1)第1 天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根据医嘱第一诊断确定入选中医护理方案;责任护士接诊,完成首次入院宣教和入院评估;填写第1 天症状积分表和焦虑、抑郁量化自评表;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并详细告知患者诊疗措施相关注意事项,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肝胃不和证饮食上给予清热疏肝之品,如:扶手、陈皮、香菜等,中医护理技术遵医嘱于巳时给予穴位按摩1 次/d,穴位贴敷1 次/d;中阳不运证饮食给予温中健脾、温补脾肾之品,如牛肉、羊肉、大枣、姜葱等,中医护理技术遵医嘱于巳时给予艾灸1 次/d, 穴位贴敷1 次/d;填写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表。(2)第2 天,由责任护士完成中医辨证施护并进行中药服法指导;肝胃不和证中药汤剂予饭前稍凉服,中阳不运证中药汤剂予饭前热服,在辰时巳时及亥时前后各服用一次;循序渐进进行饮食指导;填写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表。(3)第3 天,由责任护士完成起居调护指导;评估心理情况,进行情志疏导,针对不良情绪,指导行行间穴、太冲穴、太溪穴等穴位的穴位按摩以舒缓情绪,运用特色的五音疗法进行情志护理,肝胃不和证听《春风得意》、《江南好》等角音为主的音乐;填写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表。(4)第4 ~5 天,由责任护士强化饮食指导,填写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表;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访视针对患者不掌握的内容进行加强。(5)第7 ~10 天,由责任护士强化饮食指导和服药作用与方法的告知;运动保健调护指导;如肝胃不和患者运动上指导其有氧运动为主,以微微出汗为宜,如太极拳、八段锦、经络养生操等;答疑患者的问题,针对患者的需求和配合治疗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加强指导。(6)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复评患者症候表现及干预后积分,指导患者坚持治疗和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复习和巩固康复知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出院带药的煎服方法。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回收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记录表。

2.效果评价

我科应用“吐酸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14 人,按照方案中对护理效果的评价要求,从3 个方面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2.1 常见症状施护效果(表1)。

表1 症状护理效果[n(%)]

2.2 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表2)。

表2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和满意度[n(%)]

3.体会

3.1 中医护理方案与护理路径相结合,提升中医护理效果 采用吐酸病(胃食管反流)中医护理方案按实施路径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条落实,责任护士在路径指引下,从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均给予了规范、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1],护士明白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加深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丰富中医健康教育的内涵,促进了中医专科护理效果的不断提升,从表1 看出,中医护理效果较好达90%。

3.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提高患者依从性 内病外治在古代医籍中早有记载,中医护理技术并不会对病原体带来直接的伤害,是依靠对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调整控制来提升患者自身的修复以及抗病能力,安全效果以及适用效果更为突出[3]。从表2看出,穴位贴敷技术依从性达95%,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效果直接、安全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中医认为,穴位敷贴治疗贴可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通过经络传导,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驱除体内的风寒湿邪,使脏腑阴阳平衡的目的[4]。护士进行中医操作时动作规范、娴熟,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确保了辨证施护措施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人员辨证施护能力得以提升,激发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热爱中医的积极性。同时,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猜你喜欢

反流穴位责任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夏季穴位养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期望嘱托责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