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

2020-06-19李婷婷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人员实验

李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 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方式也在不断的革新,从传统的护理措施逐步转为新型护理模式,并不断优化护理内容、护理环节和护理流程[1]。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院内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落实人性化关怀,加强细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 年11 月—2019年10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急诊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 年11 月—2019 年10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急诊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性46 例,女性44 例,患者年龄在14 ~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3.5)岁。从病情分类上看,涉及到儿科、内科、妇科、外科等,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首先要更新护理理念,能够在重视基础和护理技术之后,也重视服务质量,重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展现。护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技术服务对于不同急诊类别患者的重要性,能够有耐心的配合医生工作,并对家属进行安抚与疾病治疗讲解,能够提升家属的支持度。其次,要落实个人责任,能够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紧急情况开通绿色通道以及特色护理,对危重症、急症患者加以针对性护理支持,面对复杂多样、变化快的病情具有临危不乱的临床控制能力,能够沉着应对,提升护理的规范性、高效性,并可以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促使其感到医院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下服务于全体患者。最后,在落实中一定要优化急诊流程,合理安排就诊,坚持生命重于一切的基础原则,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做好医护之间的无缝衔接。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急诊护理效果的分析,并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做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急诊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 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治疗满意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 <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为95.6%(43/45),对照组为80.0%(36/4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分析(例)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42/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35/4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分析(例)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针对临床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增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适用性,能够为医生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性支持,能够为家属情绪的缓解做好专业化讲解。而急诊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一方面在于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治疗顺利开展,节约急诊抢救时间;另一方面也在于对护理制度、护理流程的优化,从本质上革新现阶段的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2]。

在具体的工作中,医院首先要确保急诊科护理岗位的人员配比合理,防止人手不足造成的护理活动难以开展。而护士长则根据护理人员能力进行工作安排和调整,做好排班制度,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培训、季度考核等,包干到组[3]。此外,在患者入院后要做好病情的评估,运转,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优质护理的落实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减少院内纠纷事件,对医院良好形象的建立具有推动作用。要为患者着想,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和情感需求,做出不懈的努力。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全面提升护理水平,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支持,且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促使配合度提升。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人员实验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做个怪怪长实验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