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2020-06-19徐雯娟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记录表医护病情

徐雯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一病区 江苏 南通 226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具有并发症多、病程长、预后差以及病情反复等特点,且致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相关数据统计,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90%为2 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因2 型糖尿病病程长较长,除用药治疗控制血糖波动外,实施有效的护理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存在多种护理模式,但关于何种护理模式效果最佳,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选择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本科室收治的80 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版》[2]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8.32±3.44)岁,病程6 ~19 年,平均病程(9.17±3.64)年。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2 ~85 岁,平均年龄(70.18±2.93)岁,病程7 ~21 年,平均病程(9.35±3.12)年。所有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精神系统疾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统计学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和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与运动方案等,持续护理2 月。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护理模式:①成立医护护理小组:选择2 名主治医师、1 名心理咨询师、2 名护士长以及6 名护士成立医护合作护理小组;②循证支持:由小组成员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老年”、“2 型糖尿病”和“医护合作护理”搜集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后,开展研讨会制定护理计划,并将具体护理措施落实到个人,对其进行专项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分配病人;③个人档案: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记录病程、病情进展等基础信息,并由专人管理个人档案,定期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生活习惯等状况;④健康宣教:采用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模式,可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组织讲座,同时可由主治医师主持定期召开病友交流会,由患者现场交流个人经验;⑤心理护理:分发我院自制心理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将其划分为优、良、差三类,对优组患者采取1 次/3d 的心理疏导,对良组患者采取1 次/2d 的心理疏导,对于差组的患者采取1 次/d 的心理疏导,疏导时可采用多样化的心理疏导理念;⑥医护护理记录表:每日给患者分发一张护理记录表,当医生或护士实施护理后在记录表的记录措施后做标记,并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由护士长统一收取并检查,将问题汇总至主治医师处,再由其对每位患者的问题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⑦延续性护理:给患者发放自我护理记录表,将其每日的饮食、运动、血糖等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中,由护士每日上门收取汇总至护士长处,由护士长汇总,更新患者个人档案,将档案转交给主治医师,由其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对于病情控制不佳者,要求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护理前和护理2 个月后,使用罗氏(ROCHE)血糖仪器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2)统计两组血糖波动发生率。(3)生活质量:护理2 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感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8 个维度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各维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护理2 个月后,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评估满意度,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分半信度0.745,总分100 分,依据评分划分为非常满意(≥90 分)、基本满意(70 ~89 分)、不满意(<7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血糖

护理干预后,两组血糖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10.45±2.29 5.60±0.46 14.71±3.12 7.25±0.55对照组 40 10.42±2.38 7.74±0.67 14.63±3.22 9.75±0.86 t - 0.057 16.654 0.113 15.489 P - 0.954 0.000 0.910 0.000

2.2 血糖波动率

观察组的血糖波动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

2.3 生活质量

护理2 个月后,观察组SF-36 的各8 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SF-36 评分)变化情况(±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SF-36 评分)变化情况(±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心理健康 情感功能 活力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观察组 40 80.26±8.62 82.32±8.71 89.16±9.63 79.76±8.68 70.08±6.84 74.13±8.53 76.12±8.10 64.14±6.57对照组 40 71.31±7.53 75.74±8.23 81.53±9.14 73.59±8.43 65.49±6.31 68.47±8.32 70.11±7.28 56.78±5.92 t-4.946 3.473 3.635 3.225 3.120 3.004 3.490 5.264 P-<0.001 0.001 0.001 0.002 0.003 0.004 0.001 <0.001

2.4 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未进行有效控制,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器官衰竭、认知障碍等严重问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2 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除了定期定量给予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常规的护理模式因内容单一,效果欠佳逐渐无法适应患者的要求,故寻找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4]。

相关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无法控制血糖的最大原因是患者没有严格执行自我管理计划,或因患者不了解自身情况,或因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等,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控制病情极其重要[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发生率低,SF-36 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表明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可帮助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对服务的满意度。因医护合作模式涉及范围较广,故需成立专门的团队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通过在已知的数据库中用关键词搜索收集循证依据,经过筛选、整理、专家讨论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根据小组成员的排班情况将具体的护理任务落实到个人,以提高其责任心,并且可通过视频教学、模拟演练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专人专项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并考核通过后方可分配病人。另外,还可制定奖惩措施以督促小组成员做好每一项措施,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因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体质、病情、恢复进展均不相同,故建立个人档案并由专人进行电话随访及时更新档案便于主治医师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为调整护理计划奠定基础。传统的健康宣教多由主治医生或护士进行口头讲述,而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导致健康宣教的质量较低,而医护合作护理模式的健康宣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通过健康教育手册、组织讲座等常规形式让老年患者初步掌握相关疾病和护理知识,再定期召开病友交流会,可挑选配合度高、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作为榜样分享自身经验,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各项护理措施顺利实施。由于2 型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饮食、积极运动,身体、精力较差的老年患者极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心理护理必不可少。本研究中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再有选择性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同时节省心理医师精力。另外,护理过程中可结合不同的护理理念,对于焦躁不安的患者可采用“ABC 情绪法”,让其明白自身理念的错误,并用正确的信念替代;对于抑郁害怕的患者可采用“激励式理论”,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为进一步监督护理计划实施,并了解护理效果,本研究中制定医护护理记录表,保证每项护理措施都被实施,并且具体记录下每位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护士长统一收缴阅览,汇总表中常见的问题以及个体化问题,交由主治医师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出具体原因,以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另外,2 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患者无需住院,故延续性护理极为重要,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避免出现其余并发症。印发自我护理记录表,可每日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完成饮食、运动、药物等任务,从而提升其护理效果,并且护士上门收取由护士长汇总信息及时更新患者个人档案,可帮助主治医师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评估其病情,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或出现并发症者,及时提醒,要求改变不良习惯,若情况较为严重者,需要求其回医院复诊[6]。综上所述,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执行自我管理计划,降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效果高于传统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记录表医护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