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X 线胸片诊断肺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06-19孙友奎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叶征全肺胸片

孙友奎

(核工业四一九医院放射科 广东 韶关 512028)

恶性与良性属于肿瘤的两大类型,而肺癌属于一种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类型,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危害[1]。目前,初步诊断肺部良性肿瘤与肺癌时多采用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具体诊断方法可分为CT 与X 线胸片放射诊断。本研究于2017 年3 月—2019 年10 月期间从我院选取肺肿瘤患者共计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CT 与X 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效果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3 月—2019 年10 月,甄选我院肺肿瘤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n=100 例)和观察组(n=10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8:62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52.17±0.3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40:60 例,年龄38~80 岁,平均(54.08±0.43)岁。基线资料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X 线胸片放射诊断,具体内容如下:应用R-500DR成像系统与医用诊断X 射线机,型号为KM-300mA,实施胸部常规检查。相关参数设置在28mA ~32mA 之间,同时将电压控制在60kV ~70kV 之间。

观察组行CT 诊断,具体内容如下:所用仪器为GE 四排四螺旋CT 机。帮助患者选择平卧位并在处于静止状态后憋气,从肺尖至肺底实施依次扫描,扫描期间在发现可疑病灶后将100ml浓度为60%的泛影葡胺于肘静脉注入。CT 机相关参数设置如下:螺距(2mm)、层距(10mm)、电流(90mA ~95mA),此后对病变部位实施薄层扫描,螺距(2mm)、层厚(3mm)[2]。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良性肿瘤与肺癌检测率和影像学表现。观察两组影像学表现包含了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症、存在毛刺或锯齿状、全肺或肺叶一侧不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 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良性肿瘤与肺癌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良性肿瘤与肺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良、恶性肿瘤检出率比较[n(%)]

2.2 两组影像学表现比较

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症、存在毛刺或锯齿状、全肺或肺叶一侧不张等影像学表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特征表现[n(%)]

3.讨论

恶性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肺癌则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类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肺癌发生早期并不存在特异性临床症状,往往当患者自觉时病情已经发展至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早期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以确定患者具有重要价值[3]。

目前,早期肺癌检查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具体检查方式可分为CT 和X 线。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良性肿瘤与肺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症、存在毛刺或锯齿状、全肺或肺叶一侧不张等影像学表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一是两组确实不同;二是X线胸片虽然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但图像清晰度较低,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而CT诊断拥有监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检验期间不舒适性较少等,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通过CT 逐层实施扫描则能够对肺部各种情况予以探明,有效降低了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4]。此外,CT 诊断能够更加准确的提示病灶发生位置、大小、尺寸以及形状。

综上所述,良性肿瘤与肺癌通过实施CT 诊断的效果均优于X 线胸片放射诊断,且影像学表现更加全面详细清晰,临床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分叶征全肺胸片
吃两百根香蕉相当于拍一次胸片
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MSCT征象与Ki67、PKM2、SPINK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
高仟伏X线胸片和DR胸片在尘肺病影像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37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与胸片表现分析
高分辨CT征象对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DR胸片与高仟伏胸片诊断尘肺病影像对比分析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