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伴房颤的效果评价

2020-06-19高伟马云钟仕洋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瑞舒伐心房内分泌

高伟 马云 钟仕洋

(1 上海警备区杨浦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上海 200000)

(2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体检康复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3)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一旦发病,可加重心衰病情,并可能发展为永久性房颤,预后较差。心衰及房颤之间有密切关联、互为因果,心衰可致左心房压力升高,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促进了房颤的发生,而房颤可使心房收缩功能丧失,降低LVEF,加重心衰病情[1]。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在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阻断心室重构。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重效应,能有效抑制炎症、稳定粥样斑块,使患者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获益[2]。本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伴房颤的治疗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心内科治疗的75 例老年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72~85岁,平均年龄(78.6±4.3)岁,病程1 ~15 年;对照组35 例,男18 例,女17 例,年龄72 ~84 岁,平均年龄(78.4±4.1)岁,病程1 ~18 年;所有患者均有呼吸困难、胸闷、双下肢水肿、咳嗽、胸水、腹水等症状,心功能NYHA 分级在Ⅱ~Ⅳ级,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房颤,近6 个月内房颤发作≤7d,在24h 内可自行终止;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瑞舒伐他汀过敏、精神及意识障碍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血管活性药物等,药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 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6 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0008),5mg/d,于睡前顿服,连续服用6 个月[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衰症状基本控制,心功能提高2 级或以上;有效:心衰症状有明显减轻,心功能提高1 级;无效:心衰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无提高,甚至恶化[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后6 个月复查24h 动态心电图,统计有无阵发性房颤复发,出现1 次即视为复发,若阵发性房颤持续7d 以上则诊断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治疗后复查心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期E 峰与A 峰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6min 步行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系统,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后房颤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房颤情况比较[n(%)]

2.3 两组间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间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间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比较(±s)

组别 n LVEF(%) E/A LVEDd(mm) LVFS(%) 6min 步行距离(m)观察组 45 50.2±5.8 1.38±0.17 61.87±6.72 45.12±6.98 464.57±60.45对照组 30 37.9±6.2 1.01±0.20 67.93±6.91 54.28±6.86 396.78±87.24 P<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心衰伴房颤是老年患者常见心脏合并症,病情重,变化快,预后较差。临床研究显示,与窦性心律的慢性心衰患者相比,合并房颤的慢性心衰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这是因为慢性心衰与房颤可相互影响,心衰可激活神经内分泌,促进心室心房重构,诱发房颤,而房颤可抑制心房收缩功能,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加重心衰病情。临床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抑制心室重构、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NO 的合成和释放、抗氧化、抑制Ang Ⅱ介导的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等,发挥多重心血管系统效应,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纠正神经内分泌,抑制心肌肥厚,防止斑块形成[5]。临床研究证实,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获得临床受益。瑞舒伐他汀是新型的他汀类药物,是新型的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所需的剂量小,能发挥较强调脂作用和抗炎作用,在短时间内可阻止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调,并抑致心肌细胞肥大,改善心房肌间质纤维化,抑制心室重构,从而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抑制房颤复发并向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进展[6]。与同类他汀类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的所需剂量更小,获得的临床疗效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疗效、房颤发生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伴房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抑制房颤的发作及恶化,提高心功能,提升整体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衰伴房颤的治疗价值确切,明显减少了阵发性房颤复发和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心房内分泌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左心房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花开在心房
稳住内分泌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