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平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1 例报告

2020-06-19刘淇铭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疗师屈曲肢体

刘淇铭

(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名“中风”,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这三高特点。其中致残方面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出现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以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限制,生活质量降低。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神经发育学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本次报道是运用川平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一例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川平法,又名反复促通疗法,被称之为脑卒中的康复革命,是由日本川平和美教授创立的新型康复技术。川平法是基于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理论而提出的,在临床上通过反复的促通刺激,可兴奋和强化特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引发目标肌肉收缩,达到运动学习的目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一例脑卒中患者为此次报道对象。(1)患者李某某,女性,84 岁,退休工人,右利手。(2)病史特点:老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3 月前,因“摔倒后致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收治入院。予以相关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康复治疗。(3)影像学检查:头颅CT 示:左侧额、顶及半卵圆中心区域出血灶。(4)治疗经过:患者接受3 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后,康复评定结果如下:Fugl-Meyer 运动积分:上肢9 分,下肢13 分,总分22分。改良Barthel 指数得分为:20 分。阶段治疗后疗效欠佳,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高。针对患者目前功能障碍,说明评定目的及下一步治疗计划并取得知情同意后决定运用川平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川平法 ①肩关节前屈-内收;②肩关节屈曲-外展;③肘关节屈曲-伸展;④腕关节屈曲-背伸;⑤拇指对掌;⑥纠正足内翻;⑦促进踝背屈;⑧髋关节屈曲-伸展;⑨髋关节伸展外展-屈曲内收;⑩膝关节屈曲。治疗师运用牵张,触摸等方法进行反复促通训练,并且在治疗中给予患者口令,视觉等刺激诱导或促进相关目标动作的完成。以上每个动作至少重复50 个/天,1 次/天,30 分钟/次,6 次/周,为期5 周。

1.2.2 常规康复治疗 包括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选择性屈髋训练,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动态坐位平衡训练、桥式运动、起坐训练,转移训练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时进行训练项目及难度的调整。1 次/天,15 分钟/次,6 次/周,为期5 周。

1.3 评定标准

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5 周后进行康复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总分100 分);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总分100 分。所有康复评定均由1 名专业康复治疗师独立完成。

2.结果

治疗5 周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 能力得到了改善。其中Fugl-Meyer 得分为:上肢53 分,下肢25 分,总分78 分。改良Barthel 指数得分为:62 分。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情况见表。

表 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3.讨论

脑卒中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患者的存活率逐渐提高,随之遗留的功能障碍成为医学难题。目前卒中后患者的功能障碍成为制约患者生活的主要问题。最直观,最主要的是躯体的运动功能。脑卒中后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消失或减弱,骨骼肌随意运动出现障碍,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活动不能或不利,导致患者的个人自理能力降低,日常生活受到打击。

川平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认为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功能重组性。大脑受损后会积极寻找周围其他神经渠道传送指令,起到代偿的作用。康复治疗师通过正确且反复的促通刺激可以指定正确的神经传送渠道,神经传导通路得以建立。神经传导通路的建立和强化是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量的肢体功能促通训练是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根本保障。本次个案治疗中康复治疗师给予患者右侧肢体反复促通刺激训练,以促进患侧肢体本体感觉的增强,通过神经系统的上行传导通路刺激大脑皮质,经过大脑整合加工信息,进行程序编码,将大脑皮质发出的神经冲动由锥体系通路来协调骨骼肌的收缩,在此过程中不断给予患者触觉,视觉,听觉等刺激,诱导患者做相应目标动作,从而提高中枢神经对运动进行有效的支配,在反复的目标动作训练过程中患者不断得到各种感觉及运动反馈,有利于神经传导通路及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促进右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在配合常规的康复训练,预防关节挛缩及粘连,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提高肌肉的力量与耐力,诱发肢体功能,促进肢体的分离运动,加强躯干部核心肌群力量及稳定性的提高,那么便有利于患者转移及完成功能性活动的需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期患者尽早重拾信心,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过上有尊严而充实的生活。

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①上肢:肩关节能保持伸肘位前屈180 度,肩外展90 度时肘关节0 度位时前臂旋前。②手部:球状抓握。③下肢:站立位髋关节0 度时,膝关节能屈曲,踝关节能部分背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样得到了提高,能够在别人较小帮助下完成由床到轮椅的转移,在旁人的监督下能自己进食,家属较小的帮助下可以穿衣服,扣扣子。通过5 周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平常的生活之中能够做到自理,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看出康复疗效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川平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的提高康复疗效,通过反复的训练学习,患者掌握相应的动作技巧,来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促进躯体的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这一治疗手段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躯体及生活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治疗师屈曲肢体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肢体语言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肢体写作漫谈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8期课程班即将开始
精神分析心理学反移情概念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