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位和活动指导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2020-06-17廖玉琼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体位腹腔镜

廖玉琼

胆囊结石是消化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性小,患者痛苦轻,术后恢复快[1]。然而,腹腔镜手术建立CO2人工气腹、麻醉、术中牵拉及术后止痛剂的使用等影响,往往会导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3]。体位及活动指导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4]。本研究将体位和活动指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中,旨在探讨其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96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胆囊结石;②择期手术患者;③心肺功能正常,无手术禁忌症;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手术;②合并胆总管结石;③合并急性胰腺炎或梗阻性黄疸;④既往有腹部手术史;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⑥近期应用过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8±3.5)岁;病程0.5~8.5 年;单发性结石28例,多发性结石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5±3.8)岁;病程0.5~8.4 年;单发性结石25例,多发性结石23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术前包括健康教育、手术备皮、清洁肠道、禁食禁饮。术后护理包括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禁食平卧6 h后,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密切留意腹部切口是否发生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位及活动指导,具体如下。①体位干预:术后6~8 h,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抬高下肢15~25°,每次30 min,每天2~3次,以便排出腹部残余CO2。②功能锻炼:术后6 h,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在床上行双下肢被动活动,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上肢伸展、床上翻身、抬腿、屈腿运动等;术后第1d,鼓励患者在床边进行站立、扶床栏行走等运动,活动量从少至多,循序渐进,每次活动15 min,每天2~3次。③穴位按摩:术后6 h,患者取半卧位,屈曲双腿,双手置于躯体两侧,责任护士采用双手大拇指同时按摩患者两侧足三里穴位,以促进术后胃肠蠕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以下指标。①胃肠蠕动功能: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②并发症:记录2组腹胀腹痛、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③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o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维度4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评分,总评分为各维度的平均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1例,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41,P<0.001)。见表2。

表1 2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但术中建立气腹、心理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减弱,若术后胃肠蠕动不能有效恢复,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便秘、呕吐及肠梗阻,影响患者术后康复[5-6]。研究[7]指出,术后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患者食欲,减轻患者腹胀症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体位及活动指导能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研究结果与王剑等[8]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体位及活动指导的效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抬高下肢,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牵拉腹部切口引起的牵拉痛,同时该体位可减轻腹部张力,有助于腹腔气体从上腹部分散至下腹部,从而促进术后早期肛门排气[9]。本研究除了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行体位干预外,还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及给予穴位按摩,通过运动锻炼促进胃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盆腔粘连发生。同时,可以加强患者呼吸运动,促进腹腔内残留的CO2吸收及排出,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腰酸背痛的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9-10]。另外,通过按摩足三里能起到调理脾胃的功效,并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症状[11-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体位及活动指导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体位和活动指导能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体位腹腔镜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