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在评价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中的作用

2020-06-16苏珊珊李丽雅李荣宾

医疗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自体

苏珊珊,李丽雅,李荣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福建泉州 36200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是指通过手术在皮下将距离相近的某一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连通,人工形成体内动静脉间直通管道的方法[1-2]。自体动静脉内瘘能够促使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但随着患者透析次数的不断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将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因此,应尽早监测和发现内瘘病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3-4]。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流动力学会出现较大的改变,故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本研究采用彩超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进行检查,旨在分析彩超在评价该病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显示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的76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47~78岁。纳入标准:患者均使用上肢前臂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内瘘开始使用时的透析流量>200ml/min,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超过1个月;规律透析2~3次/周,4h/次;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自愿接受随访。排除标准:存在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合并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的患者;存在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的患者;存在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而无法配合透析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仪器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频率为8~12MHz的8L-RS线阵探头;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手臂同身体呈舒适角度,以45°为宜,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扫查;观察内瘘位置和动静脉连接情况,对所有血管进行横切、纵切等多切面扫查,分析血管的灰阶图、血流彩色图;通过二维常规超声从吻合口向上对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走行进行扫查,观察、记录管壁情况和管腔内外回声情况,测量管腔内径;开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对吻合口、引流静脉、供血动脉和病变处的血流方向、充盈情况进行检查,采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对血流流速进行测量,若患者存在手肿胀情况,则增加扫描引流静脉主干周围向下走行的分支静脉。

1.3 临床评价

(1)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患者的内瘘功能超声检查结果,其中超声检查正常内瘘血流频谱特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频谱、动脉流入道频谱均为不变单相,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的典型收缩峰值分别为100~400cm/s、30~100cm/s,内瘘舒张期的血流量为60~200cm/s。(2)比较不同内瘘功能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内瘘功能超声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7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患者中,超声检查显示内瘘功能正常29例(38.16%),内瘘功能不良47例(61.84%)。内瘘功能正常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2±3.7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肾损害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多囊肾病4例;合并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10例。内瘘功能不良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7~78岁,平均(61.58±3.80)岁;疾病类型,高血压肾损害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多囊肾病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9例,糖尿病15例。

内瘘功能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静脉侧狭窄22例(46.81%),静脉侧内膜局限性增厚12例(25.53%),内瘘血栓形成5例 (10.64%),静脉瘤样扩张7 例(14.89%),动脉瘤破裂修补1例(2.13%)。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内瘘功能正常组桡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瘘口的PSV、EDV、RI与内瘘功能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两组桡动脉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桡动脉流入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SV(cm/s) EDV(cm/s)RI内瘘功能正常组29 76.37±31.40 43.15±20.04 0.81±0.07 47 311.23±140.81 184.72±82.63 0.55±0.09内瘘功能不良组 t 8.826 9.042 13.266 P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静脉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静脉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例数 PSV(cm/s) EDV(cm/s)RI 29 110.43±50.56 64.85±31.07 0.46±0.07内瘘功能正常组组别 内瘘功能不良组 47 330.52±121.75 101.96±48.73 0.41±0.09 t 9.237 3.662 2.551 P 0.001 0.001 0.013

表3 两组瘘口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瘘口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例数 PSV(cm/s) EDV(cm/s)RI 29 89.45±41.52 44.67±19.70 0.59±0.05内瘘功能正常组组别 内瘘功能不良组 47 258.36±120.74 157.59±62.83 0.53±0.03 t 7.258 9.377 6.549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可靠的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采用血管造影等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及血流量进行评估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彩超是临床诊断血管通路异常的主要手段,是一种无创的血管通路检测技术[5]。

本研究结果表明,彩超能够判断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患者的内瘘功能是否正常,能够对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的病因进行分析,较好地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结构以及功能;分析原因在于,二维超声图像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内瘘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能够较好地显示内瘘功能。彩超能够直接对血管通路进行检查,可检测到异常血管通道中的血流频谱,直接显示充盈缺损情况及回声,便于确定血栓形成位置、范围,有利于临床及时在内瘘功能异常出现时进行修复。本研究中,内瘘功能正常组与内瘘功能不良组桡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瘘口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彩超能够对正常内瘘中动脉流入道、静脉流出道等结构血流频谱的变化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根据超声内瘘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内瘘功能问题,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出现静脉吻合口狭窄、内瘘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本研究还发现,彩超检查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内瘘,有利于保证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

总之,彩超应用于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足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准确评估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结构功能,有利于制定对应的内瘘干预措施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自体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