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乐模式”贯通风险防控“最后一公里”

2020-06-16张鹏伍爽

劳动保护 2020年1期
关键词:昌乐昌乐县隐患

文/张鹏 伍爽

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是《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的。而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落地的“昌乐模式”,正是这一要求的重要实践。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区内工业生产企业超3000 家,从业人数超5 万人,涉及煤炭化工、精细化工、民爆器材、轻工等多个行业,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复杂。据昌乐县应急管理部门介绍,辖区内的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不高等问题。5 万产业工人中,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5000 人,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能力,“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昌乐县尝试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但碍于传统的授课式安全培训受讲师、培训方法、时间及模式限制,存在着不系统、难长效、无针对性、无数据化支持、无法将安全培养成自发习惯等缺陷。

昌乐县推广的移动终端上显示的隐患排查报告

2018 年12 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公司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在昌乐县开展以贯通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数据化方法提升员工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能力”为模式的试点项目(以下简称“昌乐模式”),致力于解决昌乐县面对的难题。

“昌乐模式”是什么

2014 年8 月10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 号),其中指出:“要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经济杠杆和多样化的责任保险产品化解民事责任纠纷。”

基于此,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公司(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从协助工业企业客户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入手,不断探索新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服务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

2016 至今,中国人寿财险通过大量行业、企业调研,总结安责险服务中的经验教训,从隐患的根源入手,以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管理为切入点,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向,用安责险助力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形成新型安责险服务模式,目前,最为典型的实践案例就是“昌乐模式”。

所谓“昌乐模式”,是从一线员工的风险认知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为切入点,借以评价生产企业及相关区域的事故防控能力,从而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

借助移动化工具,对企业参训人员自身实战能力、培训讲解能力、计划制定能力、员工评价能力、内训综合实战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培养会系统性风险评估、会针对性风险管控、会授予型安全培训、会数据化安全管理、会实操性应急处置的“五会”安全管理人员,并由培训合格的“五会”安全管理人员,将这五种技能以放射性方式传导到其他一线从业人员,将“五会”能力培养成为全员、全岗位的技能、习惯和主动行为。

实践过程中,参训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专属APP(见上页图),上传数据,并与后台大数据平台进行交互,政府、企业和员工均可获得数据平台赋能,及时掌握企业的风险区域、隐患种类、隐患排查及整治完成情况,并依此分析企业的风险变化趋势、人员状况等主要问题。通过分析风险的分布,掌控有重大风险的区域,及时提醒企业解决安全隐患,同时,分析风险变化并推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地准备应急资源。

“以前不少职工对安全隐患认识存在误区,觉得管理人员‘官大说了算’,心里有抵触。”昌乐县一试点企业安全设备部负责人说,“通过培训让参训职工不但明白了什么是隐患,为什么需要改,而且掌握了隐患分级,整改也有轻重缓急。”

“昌乐模式”的创新

第一,合作机制创新。“昌乐模式”区别于以往安全生产服务中,企业“被动接受”的合作机制,由中国人寿财险针对县域产业结构特点,以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最后一公里”的贯通为工作中心,遵循过程、结果双导向的服务考核原则,构建企业、保险机构、专业技术机构“责任共担、安全共建、效益共享”的“三位一体”的利益一致化合作机制,形成了常态化监督和服务的合力,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培育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有效地形成了企业安全生产文化。

第二,服务模式创新。在“昌乐模式”中,中国人寿财险总结传统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服务模式的不足,从有效性出发,打破惯性思维,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合作探索“培训与排查一体化服务”的“人民战争”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隐患排查的行为主体由原来的第三方专家变成企业一线工人,通过对企业一线工人开展安全心理建设和方法论建设等服务,将隐患辨识能力内化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去,以培训、考核、应用、再培训的方式,将一线工人训练成为本岗位的安全生产专家,在信息工具的帮助下,企业各岗位隐患“时时查、事事查”,企业的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呈现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态势。

第三,服务工具的创新。不同于传统安全生产培训中专家授课、员工听课的形式,“昌乐模式”首次在一线工人培训工作中运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具,形成了“人机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型专业技术培训体验。一线工人的培训以清华技术专家教学与信息化大数据考核相结合,通过能力训练,培养一线工人的安全专业技术能力、培训讲解能力和评估评价能力,进而通过培训、考核,选拔优秀的人员成为本岗位的技术专家。技术专家进而再带领本岗位班组,运用信息化大数据工具进行学习培训,同时也将本岗位的隐患排查数据上传更新,之后系统将对上传的数据“打标签”,并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迭代学习和完善,进而反向检验企业员工的评价能力、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为“昌乐模式”赋能,形成了技术专家“一带十、十带百”的指数倍成长速度,为当地高危行业大面积培养一线安全生产专家准备了条件。

“昌乐模式”运行仅半年,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试点企业的安全培训考核优秀率提升了近30 个百分点,为试点企业培养了20 余名考核优秀的一线专家。试点企业相关安全生产检测指标得到了有效改善,试点企业工伤事故由同期的21 人次下降到了1 人次,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相关处罚由同期的11 次降低为0次。一位企业负责人讲:“以前我们要盯在一线检查员工安全,生怕出事;现在一线员工盯着我们整改隐患,我们可以放心地发展生产了。”

当地政府也十分肯可“昌乐模式”。一位县领导认为,中国人寿财险的工作已经超出了商业范畴,可称之为“善举”,是中国人寿履行社会责任的突出表现。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就“昌乐模式”专门听取了潍坊市应急局和中国人寿财险山东分公司的专题汇报。浙江省、重庆市、苏州市、乌鲁木齐市、沈阳市、烟台市、郑州市等地应急管理部门对“昌乐模式”表示关注,他们或到中国人寿财险当地机构调研,或派员到昌乐县进行学习观摩。

正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昌乐模式”着实体现并发挥了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单位系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公司)

猜你喜欢

昌乐昌乐县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Long A Sounds
县域农村公路规划研究
昌乐县营陵古城遗址
拧瓶盖的男生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昌乐县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控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