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抗疫报道的本地化策略

2020-06-15宋全浩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宋全浩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坚持本地化策略,聚焦疫情防控工作,服务本地抗疫大局,有效整合媒体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做好相关抗疫报道,在传递主流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服务引导本地群众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抗疫报道;本地化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是—场实实在在的大考。与以往不同,瘦隋来袭时正值春节假期,县级大部分纸媒按惯例休刊;鉴于疫情的特殊性,各地普遍采取社区封闭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群众也被要求待在家中,这使得报刊等纸媒基本无法送达。而群众对本地疫情信息有着巨大需求,本地党委政府对疫情及抗疫工作部署信息发布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和繁重。这种情况下,移动传播成为抗疫报道的必然选择,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用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在具体操作上,坚持本地化定位,服务、引导本地群众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本策略。

一、作为主流媒体平台,发出本地权威声音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抗疫报道中坚持本地化策略,聚焦本地疫情和防控工作,整合县域媒体资源,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报道内容接地气、贴近群众,有效发挥了引导服务务本地群众的作用。

一是承接官方资源,发出权威声音。抗疫报道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本身具有官方权威背景和地域贴近属性,又能快速适应疫情环境下传播场景的重大转变,成为抗疫报道的权威信息源。针对群众关心身边疫情及防控工作的实际,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及时报道地方有关会议精神、工作部署,通报本地疫情防控信息,有的还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专访,发出权威声音。这些报道对缓解群众信息焦虑效果明显,有力提升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对本地群众的聚合力和影响力。

二是抗疫報道接地气,贴近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关注本地、关注本地人物及其事迹,以小切口来报道抗疫大事件,县域特色比较鲜明。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专门开设“主播来教你”“专家给你支招”短视频栏目,邀请本地用户熟知的主持人和医务专家,向群众普及“抗疫”知识。有的注重聚焦身边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让更多正能量鼓舞人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一名活跃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韦亚梅,这位大姐一句“你们在家,我们靠前”的实在话在本地红了,暖了无数人心,也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点赞。

三是及时辟谣,回应群众关切。疫情关乎群众安危,一些与疫情相关的夸大说法或者道听途说的信息容易引发群众恐慌。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辟谣功能,及时核实、发声,成为捍卫真相的“谣言粉碎机”。浙江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接“捉谣记——浙江疫情辟谣”省级平台,及时转载推送省、市媒体发布的澄清内容,并对涉及本地的相关谣言,采访权威部门快速澄清。疫情期间,群众对物资保障情况比较关注。甘肃岷县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制作《岷县物资储备充足:无需恐惧请理性消费》抖音短视频,迅速回应关切,稳定了人心,阅读量达到105万+。

四是整合县域媒体资源,发动基层通讯员力量。基层通讯员队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做好抗疫报道的有力助手。河南省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发挥在中心建设中组织起来的16万名“媒体专员”队伍作用,将本单位、本社区疫情防控相关图文、音视频上传到中心平台。平台通过各种自主移动渠道,开启全天图文直播。浙江省杭外『市萧山区推出“萧山在行动”新媒体系列报道,调动全区各部门和各镇街通讯员力量,实现了疫情防空信息的及时全面报道。

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本地群众喜闻乐见

从实践来看,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抗疫报道中注重丰富表现形式,活用快板、方言、地方戏、短视频、知识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式宣传”,打造出“土味”“硬核”的融媒体宣传新气象。

一是短视频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抗疫报道中,短视频发挥了小体量、快传播、强感染的优势,影响力很大。浙江省长兴县融媒体中心每天上线的短视频、短音频达40多条,近期在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该中心策划创作了《又见工友》系列,通过五分钟内的广播短剧,讲述长兴企业复工复产背后的故事。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还将疫情通报、防护知识和防控做法等制作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推送转发,传播量很大。

二是方言、地方戏成为报道亮点。安徽省休宁县融媒体中心考虑到大部分山区老年人只能听懂当地方言这一实际情况,邀请当地方言发言人走进录音室,录制了休宁方言、江西婺源方言、屯溪方言等版本的疫情防控音视频。浙江省瑞安市融媒体中心借助“鼓词+抖音”形式,把勤洗手、戴口罩等与国家级非遗——温州鼓词相结合创作方言宣传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播放,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特色鲜明的融媒体产品实现高效传播。上海东方网联合16个区融媒体中心制作《抗击疫情上海在行动》聚合类融媒体产品,不仅包括疫情通报、实时动态等信息发布栏目,还包括确诊患者同程航班车次查询、口罩预约方式查询等便民服务板块。类似的融媒体产品在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四川省富顺县融媒体中心在富顺眼APP上开通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网上服务平台,发布健康证明办理流程攻略等信息,满足返乡人员正常流动、复工等需要,受到群众欢迎。

另外,海报、H5、图解、手绘、数据新闻等新颖表现形式持续引发刷屏效应。其中,浙江省台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的系列海报《战“疫”勇士》,生动展现了医务人员、基层干部、警察群体的战斗身姿和“台州式的硬气”,被网友和各新媒体大量转发。

三、传播渠道上强化移动优先

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原则,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乡村大喇叭,更加注重“面向移动做增量”,将各种资源、功能汇聚到自主可控的移动传播平台上,有效沉淀本地用户群体。

一是新媒体成为群众获取疫情信息的主渠道。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受关注度持续增长。浙江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客户端下载用户总量已超2000万,移动平台的阅读量、用户数也水涨船高。据统计,自1月23日以来,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平均涨粉数超4.15万,其中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用户平均增长率均达12%。这在全国不是个例,四川省仁寿县融媒体中心客户端访问量翻倍增长,日活跃量在10万人以上,全县每3个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就有2个下载该客户端。

二是本地广播电视台发挥积极作用。从实践来看,县域拥有报纸的较少,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广播电视基础上组建的。广播电视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自主可控的平台,成为做好抗疫报道的必然选项。湖南省南县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频道《南县新闻》栏目原本周六、周日不播当日新闻,这意味着无法播出大年初一初二的疫情防控信息。中心党组当机立断,《南县新闻》在周六、周日正常播出当日新闻,在新闻节目中开辟“抗击疫情·南县在行动”“预防科普”等栏目,大年初一以来每期节目时长由15分钟增加到30分钟。节目及时传播到抗疫前线,鼓舞了士气。

三是大喇叭、无人机广播凸显超强渗透力。四川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数量众多的村村响大喇叭(音箱、音柱)以及无人机等方式播报疫情防控动态和“喊话”,在加强基层宣传、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效果突出。无人机广播“硬核”喊话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大量传播,加速了疫情防控动态信息的扩散,形成了“网上大合唱”。

四、结语

在疫情特殊时期,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围绕县域抗疫大局,发挥主流媒体平台作用,聚合权威媒体资源,在内容本地化、群众接近性上着力,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在引导、服务本地群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抗疫报道获得的高关注度、高点击量,有效提升了其在县域舆论场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为下一步开展宣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从抗疫报道中借鉴经验,继续深化对本地化定位的认识,坚持服务本地的原则,立足地方、深耕本地、辐射本区,在发掘本地媒体资源、特色文化和服务,打造融媒体产品上下功夫,树立权威而又亲民的形象,成为县域群众了解本地新闻、获取信息服务的首选平台。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中心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难点与对策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创新路径
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和思考
玉山迈进媒体融合新时代
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意义与路径探究
中宣部、广电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三项重要文件
贫困地区县级融媒中心解决方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探析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与未来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