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2020-06-15刘洁梅

天津教育·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新时期小学

刘洁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教材改革,我们的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变革。其中,语文学科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用好统编教材,提高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呢?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必须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为此,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深入探索,希望对其他一线工作者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开端,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仅能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其他课程学习的一个基础。随着统编语文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内容发生变化,在对学生的视听读写等能力培养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一、统编教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新教材的编写与推广运用,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要实时跟进。只有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发展。较之于旧教材,统编新教材在观念、意图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统编新教材强调立德树人,努力做到润物无声;第二,统编新教材更加“接地气”,实用好用;第三,统编新教材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在阅读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不重要了,相反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调整,特别是口语、读书比重增加,是为了凸显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阅读课型上更是分为了两种,即精读课、略读课。前者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以激发读书的兴味,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后者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读,将精读课学到的方法应用在此,在自主试验、体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若是紧紧依靠教材之中的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难以实现。不同于旧教材,“统编本”语文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如,每学期一两次的“快乐读书吧”课,《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等。

二、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即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一定的情景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特定表象,引领学习者快速地走入特定的学习课题,熟悉并理解相关的知识,而且具体场景的体验还有利于激起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巧设情景,可以高效导入阅读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精卫填海》,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展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精卫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片段,以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开展“大家一起讲故事”的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来鼓励学生去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请学生思考神话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如此活动不仅可以激活课堂的活力,还能够引领学生在讨论之中初步体会神话的特点、主动走进《山海经》,去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综合实践,提升能力

受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依旧觉得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内学习,认为课内的学习远远重于课外学习。但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广泛性和基础性,要想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引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为此,设计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借助开放性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定期在班级开展《阅读 悦心 越成长》的读书分享活动,打造一个开心、融洽、自由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悟。在活动中,每一个人既是表达者,同时也是听众,在学会表达是同时也在学习倾听。一开始,也许很多学生不敢上台,也许有的人难以流畅地去演讲,但是当他们敢于踏上讲台、敢于表达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就是一种成长,这将会是他们成长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有的学生爱读书,可是缺少侃侃而谈,缺少读书人应有的自信。我们一直倡导“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需要表达的时候,学生却十分地拘谨。为此教师还可以设计演讲比赛,请学生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写一写自己为什么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了什么,介绍一些好书。通过如此活动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三尺讲台上找到自信,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收获阅读的自信,实现自我价值。而且,我相信坚持读书,让读书陪伴学生成长,还能够使学生的生活充满阳光,让书籍为他们带来自信,让读书人的自信在他们脸上洋溢。

(三)课外阅读,拓展眼界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不同于课内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更注重学生眼界的拓展、语言的积累以及能力的增长,课外阅读和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一起推动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让学生们得以更好地成长、成才。

首先,可以基于教材单篇课文进行拓展,引入课外阅读学习。例如,学习完部编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学生跟随作者的角度了解到了神奇的植物爬山虎,了解到了作者的观察与发现。在如此学习主题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法布尔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作者发现了什么。教师应利用默读、跳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对多文本素材进行精读、细读,在“比较——联结——规律”的历程之中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组文章的异同,对一组问题产生联结,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深化学生对该体裁、题材或者写作方法的一个深入理解与掌握。其次,《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教材的亮点之一。不同于学生的自读,这一栏目倡导学生与父母、教师、亲友等一起去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上学的时候自己还不会读书,因此需要大人和他们一起读。借助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刚上学就喜欢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我建议教师把这个栏目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要将其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同时,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阅读,也多了一些与孩子相处和交流的时间,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多一些对孩子的了解,也为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家长布置“作业”,以此让家长更配合教学计划。最后,整本书阅读推荐。结合小學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喜欢,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本内容。例如,推荐《唐诗三百首》,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再如《小布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和《亲爱的笨笨猪》等,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来培育学生读书兴趣。

三、结语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经过日积月累,最终会是天壤之别。对于新时期的阅读教学,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自己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以适应时代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我相信,孩子们爱上了读书,才能坚持不懈地去读书。在书籍的世界中,学生们与智慧同在,慢慢获得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情调、不一样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林芬.丰富阅读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2]刘熙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赵国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1).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新时期小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