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30例体会

2020-06-12周凡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3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

周凡

摘要:目的 观察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效果。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3-6个月,观察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对位情况、局部疼痛缓解及局部肿胀消失时间。结果 经过3-6个月随访后,30例患者治疗效果如下:优12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86.67%(26/30);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改善;疼痛缓解时间为2-8d,平均时间为(5.36±1.90)d;局部肿胀消失时间为3-14d,平均时间为(7.85±2.35)d。结论 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对位,减轻局部疼痛、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骨折对位;石膏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3-008-02

作为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占据骨折的10%左右,其多发于老年妇女群体,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局部肿胀、压痛以及活动受限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是临床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为了观察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属于闭合性骨折,短缩桡骨<5mm、不平整关节面<2mm且残余背伸<10°;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9.63±8.12)岁。

1.2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用“拔伸牵引、折顶侧按”法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对患者骨折部位摄片,认真阅片了解其骨折移位、分型等情况后,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局麻处理(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给予静脉、臂丛全麻),在进行手法复位时,指导患者坐在椅子上,医师用双手紧紧握住患者患肢的大小鱼际,再将双拇指并拢放于距离骨折较远的位置;然后在患肢近侧的助手使用双手用力地抱住患者前臂,再使用适当力度进行拔伸与牵引;大约10min后医师来判断骨折部位是否牵开,若牵开后视患者骨折类型、侧移方向进行牵引,同时进行远端桡侧或尺侧挤压;根据患者骨折移位情况在其骨折部位放置一块海绵进行缓冲,再使用石膏托进行外固定处理,固定完成后持续观察患者末梢血情况,观察时间控制在30min以上,最后以摄片结果来查看骨折的复位情况。在固定完成2周后且患者骨折部位肿胀基本消退时更换石膏,在术后4-6周后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后,将外固定拆除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随访3-6个月,观察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对位情况、局部疼痛缓解及局部肿胀消失时间。其中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如下:腕部无畸形、无疼痛症状,同时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评为优;腕部畸形不太明显,正常活动无明显疼痛感,同时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评为良;腕关节活动度为背身30°、掌屈25°,正常活动疼痛感较轻评为可;腕部桡偏畸形,正常活动时有明显疼痛感,同时腕关节活动度<45°评为差。

2结果

经过3-6个月随访后,30例患者治疗效果如下:优12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为86.67%(26/30);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改善;疼痛缓解时间为2-8d,平均时间为(5.36±1.90)d;局部肿胀消失时间为3-14d,平均时间为(7.85±2.35)d。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而且通常伴下尺桡关节、桡腕关节部位损伤,包括伸直型、屈曲型及巴尔通骨折,其中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通常是间接暴力所致;屈曲型骨折较为少见,其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恰好相反,也被称为反伸直型骨折;巴尔通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通常伴腕关节脱位[2]

现阶段,临床对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效果通常较为理想[3]。本研究采用双人拔伸牵引骨折远端法,并让腕关节固定于逆损伤机制体位,然后对骨折断面进行手法整复,复位完成后采用X片复查来判断骨折移位、短缩等情况,并进行适当矫正,从而保证理想的复位状态,最后积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6个月随访后,30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67%;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改善;疼痛缓解平均时间为(5.36±1.90)d;局部肿胀消失平均时间为(7.85±2.35)d。其中有2例患者恢復可、2例患者恢复差,分析原因可能为:①牵引力量不够,肌肉松弛不完全,致使骨折断端仍处于嵌插状态,最终导致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无法恢复;②部分患者未遵医嘱复诊,若患者在3周后复查发现骨折移位,将难以再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达到理想效果;③采用石膏进行长时间外固定会造成骨质丢失,且对于部分患者原有的骨质疏松症状未给予有效治疗,导致患者骨质疏松更为严重;还有一些患者害怕疼痛,未及时地进行功能训练,不利于骨折愈合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④由于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恢复不太稳定,手法复位后易出现再移、短缩等不良情况,甚至致使手法复位失败。所以,在必要时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皮外固定等方法来维持桡骨远端解剖关系,从而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4]

综上,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对位,减轻局部疼痛、肿胀。

参考文献

[1]高骏,金德富.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1):122-126.

[2]杨振武,李木清,毛滔,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1):115-117.

[3]钟林宽,吴信仿,毛飞,等.中医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251-254.

[4]叶建兴.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优劣差异[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6):55-56.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
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