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探索

2020-06-12邹荣华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有效策略

邹荣华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事业单位内控的相关性要求,总结财务风险与内控间的关系,探究并分析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存在的预算机制、收支管理等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事业单位预算、收支、资产与政府采购及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为事业单位内控构建系统化信息平台。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事業单位;内控制度;内控问题;有效策略

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发布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但就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内控机制与制度虽已有一定体现,但因各管控环节缺乏信息化及手段支持,导致业务与财务间无法进行衔接与监管,内控制度亦不能融贯于经济运行各环节。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本文从理论与现状出发,对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关系实施了分析,并提出内控制度建设的可靠性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有力参考。

一、财务风险及内控制度关系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隶属于风险管理的分支范畴,是经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过程中隐藏抑或现存的各类风险展开辨识、度量与评价分析,同时在适宜的时机选用科学的解决措施实施防范及管控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问题的解决处理,保证预算资金完好无损,且实现预期绩效的标准化。内部控制主要是由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及其领导层协同落实,目的在于进行单位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及风险防范能力的加强,确保单位良性、可持续发展,并达到单位管理服务目标继而创建的程序与政策。

二、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及管理背景

1.单位内部原因及管理手段

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想使事业单位站稳脚跟亦或健康发展首先要落实单位内财务管控水平的强化,同时构建、完善科学的内部管控体系。所以,大多事业单位已重视从政治体制发展的视角下进行各部门与单位的积极配合,力争创设良好的事业单位形象。然而受外界因素及单位内部多项因素影响下,员工积极性有待提升,整体专业水平偏低,不利于事业单位正常发展。因此,部分事业单位立足于风险管理基础下进行督促检查工作的有效强化,旨在提升单位财务管控技能,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2.内控机制不完善

据调查,事业单位发生一系列管理问题的现象近年来正以逐渐增长的趋势呈现。在这一系列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因财务风险管理不当所致,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在社会转型形势下事业单位想要持续、稳定发展需切实落实内控工作,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完善内控体系。数据表明,国内诸多事业单位中能够真正达到内控制定标准的不多,部分单位虽制定对应的内部管控制度,但做不到全面落实与执行,致使制度难以发挥其价值。并且,部分工作人员实施暗箱操作。另外,多数事业单位内对财务专业技能较强、财会知识丰富员工的使用工作不够重视,无法实现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利用目的,进而阻碍了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3.管理手段陈旧

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理资金可使用范围及使用手段、管控方面缺乏科学的处理方法,于多数事业单位而言,后勤管理机构及财务管理机构,其管理范围及手段均不相同,其中后勤管理范围重在物品采购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而财务管理范围多是负责后勤部门所有收入、支出等账目的整理核算。二者之间应当不存在显著的分界线,但就目前事业单位现状来看,二者之间存有明显的分界线,使得资金运用及核算难以有效衔接,对事业单位实物及价值管理造成一定的认知偏差。伴随信息技术发展,事业单位也相继引入了一批带有计算功能与录入功能的设施设备,即便单位员工对该机器操作有一定的认知,但仍然缺失可行性强、有效性高的管控机制。加之事业单位自身部门繁多、工作量大、内容复杂,在计算机录入环节,难免会出现错误,造成管理数据的失误,进而影响到实物、价值管理的精准度。

三、加强内控的有效策略

1.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现存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预算原因引起,“无预算、无发展”这一理念切实展示出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健全财务预算管控体制对构成事业单位自我管控、自我发展体系具深远意义。该方式不仅进行资源分配的优化、进行单位内控的增强,且促进员工积极性提升,提高其办事效率。

首先,改进革新预算管理组织机制,明确风险管理局限机制,同时加强预算监督,促使预算指标与编制趋于科学性、有效性及精准性,从而保证预算执行力。

其次,改良预算编制,着重点放在预算实用性上。现阶段,大多数单位预算编制仍处于粗糙状态,不够精细,预算支出无法与每笔核算对应,因此,编制方法应立足于资金配置合理基础上,规范并精细预算管理,改进资金支出构造,使资金能够用于实处、急需处。

最后,强化预算刚性管控度,这是因为预算缺乏相应的目的性与科学性,其调整频率过高,难以有效预见资金的使用,影响预算管控力。鉴于此,在财务预算形成后应第一时间保证预算执行力的刚性要求,编排严谨的预算调控程序,同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与资金具体流向应做到实时跟踪,以便及时改正错误。

2.打造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内控信息平台

事业单位应严格把握信息技术这一有利条件,建立具科学化、实效性、先进化、高效化特征的内控信息平台,以转变内控制度所处的建设环境,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日常工作中引发财务风险的降低,并且加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培训与指导,保证数据可靠性,按时实施风险评估及评估结果反馈,适时引入、开发安全信息软件,进一步提高财务资料、数据的精准性。

3.进行风险控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

事业单位应当进行风险辨识、风险防治及风险评估、管控管理机制的构建,特别是对财务风险防范及管控更应加强力度,利用制定风险措施及手段,进行事业单位财务应变力的加强,有利于避免财务不良事件。财务管理可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及化解,对财务监督机制实施完善是有效管控风险的关键措施。

风险控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过程如下。第一,重视财务调节作用,促使其发挥审计与督查部门的职能,创建协同工作机制,将内外监督结合,建立内部防控机制及通报協同机制。第二,完善防控体制,积极排查重点工程、主要环节、工作领域及对象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健全内控机制,创设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形成以防范为中心,以内控管控为主要方法的联合管理机制。

所有工作重心应放在落实执行上面,切实做到“三有”监督制度,即管理有预算督促、职能管控有审计监督及核算有会计监管,三者联合下打造出完整、统一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4.提升员工自身素养

单位员工工作态度及职业素养可直接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展开心理、业务、法律等多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的是思想教育,这是因为思想觉悟于工作态度呈正相关关系,简言之即思想觉悟越高,员工态度越好,对单位未来发展越有利。通过对员工的不断教育与指导,提升其职业素养及觉悟,做到恪守工作准则与坚决完成使命。

总而言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预算资金安全使用的前提保证,是资金利用率提升的关键手段,亦是保证资金安全支出、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举措。增强以财务风险为本的内控体制建设,降低且避免单位管理纰漏,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必要浪费。此外,事业单位人员需从根本上意识到内控制度与风险管控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事物,其不仅注重财务机构各工作环节,且对单位整体资源运行进行有效整合,可见,二者于事业单位发展中所占地位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过程较为缓慢,需循序渐进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制度及执行规范。

参考文献

1.范荣霞.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2).

2.李修凯.试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现代商业,2019(34).

3.孔祥敏.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财经界,2019(11).

4.王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探寻.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

5.窦田田.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风险.财会学习,2019(28).

6.欧雪梅.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中外企业家,2019(23).

7.陆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0).

8.陈俊芳.财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财会学习,2018(33).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有效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究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内控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