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2020-06-12大连理工大学赵云芳姜秉权

亚太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资助

大连理工大学 赵云芳 姜秉权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社会公平和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高校是社会的细胞,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有助于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体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问题日益显现等方面。本文基于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新模式,以增强资助育人实效性。

一、“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及构建

(一)“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理念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做好“三全育人”理念与资助工作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巩固、扩大资助育人成效和影响,更有利于构建一体化资助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有效结合,形成新时期资助育人的最大合力,使资助育人更好地成为立德树人重要抓手的新模式,即拓宽资助育人途径实现“全员育人”,健全资助育人机制达到“全过程育人”,丰富资助育人内容确保“全方位育人”。

(二)“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形成的资助育人模式,更好地体现“育人”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本质归属和目标导向。“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核心要素是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贯穿资助工作的始终;第二,主体要素是全员参与。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资助合力;第三,纵向要素是资助育人全过程跟踪。做好前期宣传、过程精准、后期跟踪反馈,凸显育人成效;第四,横向要素是全方位协同。经济资助、精神激励、心理疏导、能力提高,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图1“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基本要素关系图

二、“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实践探索

(一)拓宽资助育人途径实现全员育人

首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构建“1+3”资助育人工作体系。“1”是核心力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资助育人队伍。“3”分别是“学部(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思政班主任、专业班主任”“优秀学生党员、自强社学生干部”。有文件提出“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动员全校力量加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中,依托“1+3”资助育人体系来保证高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全员参与。

其次,拓展校外资助育人渠道,充分实现家校联动、社会资源整合。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家校联动,合力育人。在资助过程中,利用线上沟通、电话交流和假期走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发展状况,及时沟通、反馈保证家长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参与性,提高育人的效果;利用校友会和基金会的资源,积极整合校友资源和社会爱心企业资源,拓展资助渠道,保证经济资助。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定期进行励志教育讲座和借助爱心企业资源为受助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联动,共同发力,实现全员参与。

(二)健全资助育人机制达到全过程育人

首先,在受助之前,加强政策宣传和心理引导。新生报到之前,通过电话等方式了解偏远地区和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把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等相关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直接的经济资助,确保顺利入学,入学后要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因为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挑战,容易出现消极心理。因此,高校在保证他们顺利入学的同时,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好心理引导工作。

其次,在受助过程中,制订成长计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一期间,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夯实学业基础;大二期间,通过勤工助学和社团,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感恩意识;大三期间,鼓励支持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研活动、校外参赛和出外交流,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大四期间,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结合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最后,毕业后,追踪动态,建立反馈机制。结果反馈是检验全程资助育人成效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及时了解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发掘优秀典型,为在校学生树立励志榜样,丰富资助育人内容;另一方面,作为参与学校全程育人的主体,他们的成长成才直接检验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成效,通过及时回访,也可以有效收集他们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

(三)丰富资助育人内容确保全方位育人

首先,依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蕴含思想引领、精神激励、人文关怀。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可以通过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有偿资助让学生建立自我“造血”的功能,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和感恩教育。同时,以自强为依托,积极开展自立自强主题演讲活动、诚信宣讲活动、感恩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发掘其潜能,发展其个性特征,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其次,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能力提升平台。搭建学业促进平台,有针对性进行英语交流、计算机能力、科创实践能力提升,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助力家乡建设”的社会实践项目,学校每年暑假资助学生进行家乡实践调研,发现家乡存在的社会问题,助力家乡发展,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搭建视野拓展平台,与国际交流中心合作,设立具体资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外访学交流项目。每年暑假定额资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国访学交流,开阔视野,增强自信;搭建校外参观实习平台,利用校友资源和爱心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参观实习平台,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