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为儿童创造真学的语文课堂

2020-06-12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吴淑美

天津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真学语文课堂课文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 吴淑美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又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统编语文教材遵循儿童特点,凸显语文要素,注重能力培养,编排科学合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依据语文不同学段的要求,基于儿童立场,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为儿童创造真学的语文课堂,引领儿童习得语文方法,不断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一、儿童真学语文课堂:把握儿童真学语文的内核

儿童语文学习有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读、写、述。语文教学只有适合儿童发展特点,符合个体生长特征,才能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真学语文,是指摒弃看似热闹的浅层学

习,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进入语文学习深层次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儿童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审视语文教学设计目标,关注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把握儿童真学语文内核,精心设计语文教与学的流程,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内在生长力,使儿童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丰盈儿童的语文阅读情感体验。

二、儿童真学语文课堂:关注儿童真学语文的体验

(一)关注现实生活的体验

语文学习其实是儿童语文生活之旅的另一种形式。它具有生长性,源于儿童的自身生活,是儿童感性认知和理性发展的集合,儿童的成长与它密不可分。儿童语文学习应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儿童的生命成长具有鲜活的生活素材源泉。生活是儿童学习基础,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是描写生活场景,优美的文字来源于生活。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要贴近儿童生活,让儿童亲历实践过程,丰富儿童情感体验,实现能力和思维多维生长。

(二)关注个体成长的体验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不同的儿童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后天不同的家庭和认知差异使每个儿童具有独特的生长模式、发展序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儿童的个体独特状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关注儿童个体成长体验,满足不同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通过整合儿童个体成长的体验,使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断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成

儿童学习语文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是动态的过程,是生命生长和主动建构的过程。语文学习本身就具有非特定性,随着儿童的生命生长、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不同的学段会有不同的成长感受。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预设,又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生成性,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三、儿童真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建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注重儿童学习策略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对儿童进行语文学习策略指导,使之与教材编排相符合。相比较于原先的各版本教材,统编版教材更突出语文阅读策略。因此,教师要关注阅读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围绕语文教法与学法体系,提升儿童的语文学习效率。 例如,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教师要重点突出语文阅读策略指导。在学习时,教师首先让儿童明确本单元阅读策略是“提高阅读速度”。在儿童初读《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儿童统计自己阅读课文花了多长时间?在交流时间后,引导儿童思考:“阅读课文内容时,怎样提升有效的阅读速度?对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内容时,怎样进行阅读?”结合具体课文,让儿童利用相关提示,进行有效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使儿童及时了解课文旁边的提示策略,教师启发儿童进行思考、理解,并实践这些策略,逐步让儿童形成运用这些策略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儿童语文实践的运用

语文课程应让儿童在大量语言运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相比较于原先的各版本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更注重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沟通练习与儿童生活相关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大语文的观点,加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重视让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和实践运用。例如,在教学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时,教师充分地让儿童阅读文本、理解情境、比较品评、想象表达,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放飞思维,使儿童沉入其中,有所感、有所得,具有强烈表达欲望后,及时让儿童去分享、去畅言,培养儿童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先让儿童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的故事脉络,了解牛郎和织女的经历,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最后只能相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儿童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中,哪些地方是比较神奇或出乎你想象的地方?有的说:“老牛会说话,牛皮居然能让牛郎飞上天。”有的说:“王母娘娘用玉簪一划变出天河,隔断恩爱的夫妻。”还有的说:“鹊桥相会,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能呵护童心,让儿童在品读文本语言的同时,感受民间故事情节的不可思议,激发儿童的学习期待,经历思考、表达的过程,使儿童学习过程成为促使其生长、发展的旅程,儿童语文学习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注重儿童语文活动的设计

语文学习活动是儿童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儿童学习语文,通过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利用文本内容,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多维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统编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草原》时,教师围绕课后思考练习来设计学习活动。依据思考练习一,教师设计这样的活动:由教师初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利用文中插图,想象草原迷人景色画面,表述课文中主要内容,揣摩名家魅力语言文字。依据思考练习二,教师用找关键句形式,引领儿童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让儿童全身心投入文本,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再说说表达作者什么感受,通过小组交流形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这样写的好处。然后指导读出情感,在抄写中积累语言。依据思考练习三,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儿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这样教:先让儿童找出文中相关词句,再换角色思考:假想自己来到了大草原,受到了如此深情的接待,自己有什么感想?自己作为大草原的主人,远方来了客人,应该如何接待,让客人满意而归?再思忆自己与亲人、好友分别的场景,以此唤醒儿童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两情相振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充分结合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注重儿童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突出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教与学的改变。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儿童肯学、真学、爱学,并能在真学过程中真正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真学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