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练技术的辅导员就业咨询工作坊设计研究

2020-06-11邓听刘思航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5期

邓听 刘思航

摘 要:教练技术作为一种后现代生涯咨询技术,以激发探索个体潜能、提升个体行动动力为目标,在管理咨询、领导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设计以教练技术为核心的辅导员就业咨询工作坊,可以在提问、倾听的过程中培养辅导员的教练意识,帮助辅导员掌握开展教练式就业辅导的方法,使辅导员能够更好地运用教练技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成效。

关键词:教练技术;就业咨询;辅导员工作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一支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的辅导员队伍,就需要从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各方面为辅导员发展创造条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辅导员工作坊

辅导员工作坊是辅导员就某个特定的工作内容进行专题研讨,以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专项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随着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辅导员工作坊也以多种形式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辅导员工作坊包含坊主、辅导教师和参与人员三种角色。坊主是某方面的专家,设计、指导某项主题活动的开展;辅导教师以班主任的身份选拔参与人员,引导、督促參与人员按要求参与活动,并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参与人员是对该项主题感兴趣、有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诉求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工作坊活动,在坊主和辅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学习、实践等各项任务,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二、就业咨询工作与教练技术

(一)教练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练技术是一种后现代生涯咨询技术,以激发个体潜能、探索个体潜能、提升行动动力为目标,在管理咨询、领导力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活动过程中,教练不会直接向客户提出建议。教练更关注客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身有什么内在需求,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因为教练相信“People is OK”“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人们已具备自己需要的所有资源”“人们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并有能力做出改变”。

(二)教练技术与就业咨询的结合

教练技术应用于学生就业咨询,可以使辅导员从“提建议者”转变为“助力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真正的困惑和需求,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人生愿景、职业价值观,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充分的认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如何运用自身资源,通过哪些有效的行动可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辅导员要给学生绝对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我角色认知、信念、能力等。通过有效提问,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最终由学生自己设计出行动计划。利用教练技术澄清目标、挖掘资源、确定行动的过程,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学生就业咨询工作成效。

三、就业咨询工作坊设计

就业咨询工作坊的设计可以分为确定主题、人员招募、前期知识学习、活动开展和总结提炼五个阶段。

(一)确定主题

基于教练技术的就业咨询是将目光聚焦于学生个体的成长,通过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激发学生自我成长动力,帮助学生厘清求职目标、寻找求职资源、制订求职计划。针对学生就业咨询的辅导员工作坊可以设定“生涯教练训练营”“做学生求职路上的助力者”等主题。这样的主题能使参与者尽快进入教练状态,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二)人员招募

为了确保工作坊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招募10名左右具有一致目标、愿意学习新的技术、有一定就业咨询经验、善于协作分享的辅导员。坊主可以提前两周发布招募公告,要求报名者填写报告表,然后由辅导教师对工作坊参与人员进行遴选。

(三)前期知识学习

教练技术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教练技术的基本原理,转变其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工作坊设立以前,就需要参与者提前学习教练技术的基本知识。坊主整理出教练技术的相关内容,如书籍、视频、案例等,由辅导教师上传到学习平台,并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参与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开展

就业咨询工作坊需要开展三个固定内容的活动和多个实践督导活动。

1.体验式教学。在第一次活动中,通过使用生涯平衡轮、成功五问等教练工具,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体验教练技术。

给每位参与者发放一张A4纸,在纸上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圈,将圆圈平均分为8份,开始对参与者进行辅导员生涯平衡轮的探索。坊主作为该活动的教练向参与者提问:当你离开辅导员岗位时,需要对自己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做一个总结,你最希望自己的辅导员职业生涯被贴上什么标签呢?目前你对这些标签的满意度是多少?为每一个标签打分,1分最差,10分最满意。依照分值为标签涂上同等比例的颜色,如将分值为10分的标签涂满颜色,分值为5分的标签涂上一半颜色。然后再观察涂过颜色的平衡轮,你有什么发现?你现在最想改变哪个标签的分值?想改变到几分?如果要达到新的分值,你需要做些什么?

教练带领参与者思考自我教练的成功五问。让每位参与者在白纸上写出这五个问题的答案:我要什么?我怎样才能得到?我现在所做的是否有助于得到我想要的?我愿意为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何持之以恒?在这五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参与者能领悟到自己寻找目标、挖掘资源、反思现状、设计行动、放大成果的教练过程。

2.教练状态的演练。在经过体验式教学后,参与者对教练技术的基本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次活动将针对教练过程中的难点——倾听、提问、设定目标三个部分进行讲解和演练,以帮助参与者进入教练状态。

好的教练需要具备倾听和提问的能力。在倾听环节,可以组织参与者,分别作为客户和教练,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客户讲述一个自己正在经历的难题,教练用3F倾听法记录。客户讲完后,教练进行确认:我听到你刚才诉说的事实是……你的想法是……我感受到你的感受是……你真正想要的是……随后再由教练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必须是开放式的,以目标为导向,能够引导行动,关注现在和未来,带有强有力的假设。提问后由客户反馈哪些问题对自己有所触动,带来了什么价值。

3.案例研讨。第三次活动由坊主带领参与者,一起研讨分析就业咨询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教练技术来解决。

比如,面对“我不知道应该找什么工作”这类问题时,可以用教练技术的逻辑层次(如图1所示)来梳理,也可以引导学生画生涯平衡轮,写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工作应具备哪8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在评分的过程中明白这8个方面具体代表什么。

面对“考研还是就业”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提出假设性问题,如“你觉得当你获得什么信息时你就能知道该如何选择”来引导学生思考。

面对“找工作太难了,每次面试都很失败”这类问题时,可以提出奇迹假设问题,如“如果下次的面试成功了,你觉得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你还需要其他什么资源”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实践督导

工作坊参与者每3~5人组成一个实践小组,每周开展一次线上或线下学生就业咨询实践演练。在实践演练中,一名参与者与一名有真实就业咨询需求的学生进行30分钟的教练对话,参与者担任教练,学生是客户,其余人员作为观察员全程记录对话内容,观察员不能对教练和客户的对话过程有任何干扰。在实践演练的过程中,教练应尽量完成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做客户解决问题的协助者,有意识地套用漏斗问题,感受教练技术带给客户的力量。

实践演练结束后,首先由教练、客户分别反馈自己在谈话过程中的感受,然后观察员就演练过程中的发现,如什么地方做得好可以借鉴,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等问题进行反馈分享。

(四)总结提炼

工作坊专题活动结束后,辅导教师应配合坊主组织参与者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参与者可以分小组提交教练式就业咨询的分析案例,每人绘制一份自己对教练技术的总结图画,最后再开展一次收获分享会。在总结提炼的过程中,参与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练技术,并促使自己有意识地将教练状态融入工作中。

基于教练技术的辅导员就业咨询工作坊设计,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就业咨询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辅导员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使他们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跳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工作坊专题活动使辅导员获得更多的同伴支持和正向激励,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可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艳,王瑞敏.教练技术GROW模型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2019,(10).

[2]陈清文.梦想行动:自我教练实践手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8.

[3]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5).

[4]韩威,邓宇.教练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

[5]谭勇,宋国晶,杨晓晶,等.基于辅导员工作坊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9,(12).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