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育人的有效性探究

2020-06-11巫剑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5期

巫剑

摘 要: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积极引入导师力量来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从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党支部设置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究导师参与党建育人的有效性问题,从而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导师;研究生党建工作;有效性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研究生育人的主体,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研究生党建育人功能的体现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通过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从引领导向、渗透凝聚、约束规范、教育提高四个方面体现出研究生党建育人功能。

第一,高校研究生党建育人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助于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为党建育人迈上新台阶提供思想保证。

第二,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将先进的思想渗透教育全过程,在凝聚人心的同时帮助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

第三,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有助于规范研究生的言行。通過党建的制度建设强化研究生的使命意识,增强研究生的行动自觉性,塑造出在思想上、行动上都符合要求的合格党员。

第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对研究生个人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典型支部、优秀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激励研究生成长成才,激发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动力。

二、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会对研究生的专业阅读、专业研究、毕业论文及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导师的思想、行为以及人格魅力等会对研究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特点凸显出导师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但目前,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导师参与党建工作的职责不明确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要求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极少有高校制定相关制度或规范性文件明确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岗位职责,为导师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相应的制度依据。

(二)党建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导师对研究生求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党建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导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很多导师不关注研究生党建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其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三)研究生科研活动与党建业务融合少

部分导师因为思想意识淡薄、认识不全面,忽视党建业务与科研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和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关联性,导致研究生的党建活动与学业、学术科研活动相分割。

(四)开展党建工作能力不足

部分导师由于理论知识研学不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方法不恰当、育人经验缺乏等原因,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育人使命,引入导师力量来加强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凝聚更多优秀的研究生投入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化

制定相关制度或文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如导师应参与研究生党支部的学习计划制订、参与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动、定期组织谈心谈话活动等,详细规划指导内容,为导师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依据,指明育人方向。

(二)创新支部设置模式

第一,建立“双带头人”党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双带头人”吸纳进研究生党支部,推动研究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开展党支部政治生活,实现研究生党建工作与学术科研活动的双促进、双提高。

第二,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以实验室、课题组为单位成立纵向党支部,将导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编入同一支部。相同的学科背景、共同承担科研任务,可以增进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导师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有利于提升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推动党支部的创新发展。

第三,共建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协同共建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通过推动二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研究生党支部的快速成长和支部建设完善,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旧的目的。通过发挥教工党支部中导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能获得政治思想、科研能力、工作就业等方面的指导,以此实现党建育人和人才培养的双赢。

(三)加强培训学习

研究生导师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给予研究生党员有效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第一,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一是通过专题报告、研修培训、在线网络课堂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相关内容。高校要对党员导师参加的次数、课时做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导师撰写学习体会进行分享和交流,以确保导师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党员导师可以通过申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省级、校级项目课题,撰写相关论文来提高政治理论研究水平。

第二,提高党建育人工作能力。一是高校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展示国家和同类型院校优秀党支部的经验和做法,启发党员导师们的工作思路;二是利用微课、短视频动画等手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党建教育生动化、形象化;三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主题活动,将党建工作深入革命基地;四是通过收集研究生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五是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筑牢舆论宣传阵地,及时更新相关党务活动信息,提高研究生对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四)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要落实导师参与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就要贯彻制度建党的原则,完善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促进师生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并要求学院完善导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对研究生的党建指导以及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党建的评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为师生党支部常态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将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进行量化,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动态管理模式,以调动导师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对优秀的党建导师要大力宣传表彰,肯定导师的工作价值;三是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党建好导师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励导师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四是对于有师德师风问题、研究生强烈表示不满意的党建导师要有退出和惩罚制度,如开展党内批评、撤销党内职务等。

第三,建立监督机制。一是做好民主监督,在高校内部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对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进行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控;二是做好舆论监督,通过新媒体大力褒扬先进师生党支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三是党员导师的自律监督,这是导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制能力,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育人方式和行为。

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是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是优化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作用的开拓与创新。研究生导师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裴光术,陈东,陈大勇,等.新媒体时代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J].文教资料,2019,(1).

[2]刘伟,屈琳琳,郑卫东.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探析[J].高教论坛,2019,(1).

[3]于瑤,田绿绿.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1).

[4]姜艳,刘伟光,杨艳波,等.研究生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导师发挥作用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