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非书法专业生书法课教学探讨

2020-06-11张金峰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高校

张金峰

摘 要: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倡导文化自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均开设有书法课、书法赏析课,书法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传承和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尽管有大量的理论书籍,但如何更好地对非书法专业生开展书法课教学,学生从何种字体入手、怎样练习,还是摆在书法课教师面前的需要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非书法专业;书法教学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汉字为载体,关联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美术、音乐相通。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审美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高校非书法专业班开设书法课,很受学生欢迎。如何更好地对非书法专业生开展书法课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非书法专业生如何选帖

书法教学目前有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种。小学生掌握毛笔书写有困难,所以应从硬笔开始,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书法应该从毛笔字开始。毛笔字写好了,硬笔字就简单多了。非书法专业生虽然经常见到书法、欣赏书法,但大部分学生过去从来没有写过毛笔字,没有接触过书法。所以,对非书法专业生开展书法课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坐姿、站姿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选帖、临帖开始。

在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部分書法家、书法课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从楷书开始学起,楷书是基础,楷书写好了,其他字体才能写好。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辞海》解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也有部分书法家和书法课教师认为应从隶书开始。隶书是秦代小篆之后出现的一种代表性书体,上承篆字,下启楷书。字形宽扁,蚕头燕尾,又中侧锋并用。亦有部分书法家和书法课教师认为练习书法应从秦篆开始,笔者也赞同这个观点。众所周知,秦代以前,各国的文字不尽相同,我们统称为大篆。到了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形成了规范统一的小篆。小篆字形规范、婉转、优美。先学小篆,练习中锋用笔,藏头藏尾,而后学习隶书,练习中、侧锋并用,藏锋、露锋并用,循序渐进,然后再进行楷书学习。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讲究线条的变化,而非只写出来文字就可以了。非书法专业生学习书法从练习小篆开始,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可以体会汉字象形的特点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从早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再到大篆、小篆,有些文字象形特征非常明显。如小篆的“门”“鸟”“火”“人”“囚”“水”“洲”“山”“星”“月”“日”“辫”“草”等,这些字写出来像一幅画一样,很形象。如“门”字,繁体字写出来就像两扇门;“鸟”字,用小篆写出来就像一只小鸟;“辫”字,用小篆写出来像女孩的两个小辫子;等等。学生练习小篆,可以体会前人所说的“书画同源”,有利于增加其学习书法的兴趣,还可以使其体会古代文化的脉络,同时,难度也不大,有利于培养非书法专业生学习书法的信心。

(二)可以练习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是初学者较难掌握的,却是必须掌握的。它要求行笔时笔尖在线条的中间走,毛笔基本垂直于纸面,笔画粗细基本一致,一根线条写下来,两边是光滑的,而非侧锋的一边光滑,一边毛糙。中锋练习可以锻炼笔力均匀,古人所说的“锥画沙”“屋漏痕”就是中锋用笔的意思。而小篆的特点恰恰是中锋用笔、藏头藏尾,所以,练习小篆是最好的线条练习途径。

(三)可以学习字体结构安排

练习小篆,可以在线条本身变化不多的情况下,学习字体的笔画位置、结构的安排。

篆字可参考的经典不多,笔者推荐临摹《峄山碑》。《峄山碑》字迹横平竖直,字体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布白整齐,笔画挺韵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不失为学书入门、练习中锋用笔、线条练习、学习结构安排的最佳范本。

非书法专业生练习小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进行隶书、楷书的练习。隶书亦称汉隶,是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篆书点画圆起圆收,隶书点画起、收笔方圆兼备;篆书点画中锋用笔,隶书点画中锋、侧锋并用,加强提、按,增强了节奏感;篆书点画单一,为横、竖、弧三种,隶书点画多了点、折、捺;篆书结体长方,隶书结体扁方;篆书整体布局字距远,行距近,隶书字距近,行距远,呈“肩并肩,手拉手”状。和篆字相比较,练习隶书时可以增加书写的生动性。隶书著名碑帖有风格秀丽的《曹全碑》《礼器碑》以及粗犷的《张迁碑》等。

楷书是南北朝到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隶书产生于楷书之前。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到唐末,发展到顶峰。楷书的外形是竖长方形,整齐一律,点画变化丰富,笔画分明,非常美观。在中国书法史上,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四大家各有千秋,颜字丰肥,柳字瘦劲,欧字简洁,赵体流畅。对于楷书的学习,非书法专业生可选定欣赏、喜爱的字帖,不要轻易换帖,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熟悉篆、隶、楷后,学生们就会有了自己的偏好,再练习硬笔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至于行书、草书的练习,可以在练习规整书体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二、非书法专业生如何临帖

非书法专业生练习书法,应从临习入手,理论结合实践,反复临习,让笔画、结构安排烂熟于心,方有心得。笔者认为非书法专业生可以从笔画到单体字,进行反复临习,然后背写、自写,再对照字帖找出不足,再临摹、再自写,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最终达到脱帖的目的。学习书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式,不能视为负担,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毛笔书写一般采用“五指执笔法”,执笔的要领是“指实掌虚”,手指在笔杆的中间靠下部位,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于靠下,这样书写时转动毛笔就比较灵活。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结构、章法。非书法专业生初学笔法、临帖时,笔画要尽量临写得很像。比如,非书法专业生初学小篆时容易写得粗细不均,不能坚持一直中锋行笔,线条软弱无力,所以书写练习时要及时调整笔锋。小篆的横画起笔是藏锋圆起,即笔锋朝右,逆笔向左,笔尖再由右转向左,调整笔锋后中锋向右行笔,收笔时轻提笔尖,向右下轻按,提笔转左,笔锋向笔画内提、收进,这样就完成了横画书写。而隶书就不同了,隶书的典型笔画是横画的“蚕头燕尾”,中侧锋并用,提、按效果明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看到有些学生在横画结束时突然向上出锋,或者没有出锋,这样字就不美观。练习时行笔要稳,不急不躁,起笔藏锋,收笔出锋,这样才能写出隶字的神采。待笔画练习至一定阶段后,就要研究、学习字的结构了。结构是一个字的骨架,是指笔画的位置安排。远观书法作品,章法、结构非常重要,一个字即使笔画不太好、不太像,结构安排得好,字就不会太难看。字的结构在书法理论中有很多需要借鉴的经验,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一定要“上紧下松”,字才显得挺拔、舒展、美观,如果“上松下紧”,字就会显得臃肿难看。小篆《峄山碑》的字,或对称,或上紧下松,字形又呈豎长方形,非常美观。而左右结构的字要有“穿插争让”,笔画之间有穿插,字才不至于松散。笔者常常见到有的学生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得像两个字,就是左右之间空隙太大,没有关联所致。字结构的优秀范本很多,像小篆《峄山碑》、隶书《曹全碑》、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柳公权楷书《玄秘塔碑》等,都是好的范本。结构好看是一个字美观的重要因素,章法的学习是书法学习的后面阶段。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又称整幅作品的“布白”。章法主要探讨主体字放在哪,落款在哪个位置等,是书法创作的最后阶段。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章法好的典范作品。常见的书法幅式有横幅、条幅、斗方扇面、对联等,都要根据不同的形式、空间大小来安排书写内容。非书法专业生学习书法的内容布局,要多看多练多思,勤于笔耕,熟能生巧。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书法专业生初学书法要坚持“三勤、三定”。“三勤”指眼勤、手勤、脑勤。平时多看优秀字帖,熟悉字帖,琢磨、思考,经常练习,持之以恒;“三定”指定时、定量、定帖。非书法专业生初学练习,最好要有固定时间,还要书写一定数量,不能过少,要选好字帖后,不轻易换帖,待练习到一定时间,掌握以后,再考虑换帖,因为即使是同一种字体,每个书法家写得都不相同。不同的字体,笔画的特点也不一样。持之以恒,坚持练习,才能终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武道湘.汉隶隶书教程[M].武汉:崇文书局,2011.

[2]路振平.颜真卿楷书教程[M].武汉:崇文书局,2012.

[3]李少平.楷书新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高校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