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创新创业课的对分课堂模式

2020-06-10王佳勋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讲授学时课堂教学

王佳勋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615013)

一、引言

创新创业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课在高校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不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许多学生认为创业与自己职业生涯无关,抱着获得学分的心态,目的只为通过考核。上课时消极应对,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没有真正投入课堂。二是部分教师业务能力不足,缺乏丰富的创业经验。在教学技能上,没有足够的经验技巧去调动学生思考、分享、互动,启发学生开放思维,发散思维。创新创业课堂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流程,让教师便于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为了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术界将各类前沿的教学法引入课程设计,尝试探索新的出路。例如,王歆(2018)通过对财务创新创业课程的分析,认为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拼图教学法”,效果更加理想。此外,近年来研究将“翻转课堂”引入创新创业课程的成果也丰富起来。各类教学法都在尝试引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期望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探索将对分课堂引入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对分课堂的出现较晚,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没有更多地关注到它。2014年,对分课堂模式才首次出现在复旦大学心理系的本科生课程上。时至今日,对分课堂虽然问世仅6年,但已出版的《对分课堂教学手册丛书》系列,从初中到大学涵盖了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对外汉语等多门课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却没有更多将对分课堂运用到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详细研究。刘伟慈、梁瑞生(2017)简单谈论了将对分课堂引入创新创业课的操作。他们将教学做了三个部分的说明,主要描述了“当堂对分”的设计流程。介绍了对分课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及推广对分课堂的方法。综上所述,关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研究已有一些,但对分课堂引入创新创业课程的研究成果还很缺乏。对分课堂教学法引入其他课程的教学研究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说明该教学法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尝试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找到新的出路。我们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对分课堂模式适合创新创业课使用,对分课堂包含了“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如何具体运用到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中。

二、创新创业课尝试使用对分课堂的原因

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交互式学习。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商业模式构建、初期股权分配、初期财务管理等,还要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创业问题,如创业机会的评估、创业风险的识别、发掘创新性等。创新创业课本质上就需要一半讲理论,另一半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所以,在这一点上两者是契合的。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讲授、独立学习,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分课堂注重内化吸收和讨论,强调先教后学、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激起学习的兴趣。在讲授时间内,教师不做任何提问和课堂互动,讲授只讲框架、重点和难点。讲是精讲,学生集中快速地了解相关创业知识,清楚为什么要学该部分创业内容,怎么样掌握这部分创业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创业形成概念化认知。每节课的安排不仅要有理论讲授,也要有小组讨论,其中穿插“留白”。

“创业就是挖掘自身潜力、整合周围资源、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过程。在创业过程中考验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精神。”创业非常考验个人能力,给予“留白”的时间让学生独自进行思考和内化,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让大学生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创业人必须具备的个人创业素养。创业是要集合一个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事业。对分课堂要求在讨论环节,把时间归还给学生小组交流观点。这样做能让学生逐步构建起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责任心,获得懂得欣赏别人的眼光,培养出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组员之间交换彼此内化吸收后的观点,形成思想灵感的火花碰撞,利于个人创新思维的拓展和大局观的形成。对个体而言,更是优秀管理能力的一种磨练。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创新创业课程需要的教学模式。

三、创新创业课程的对分课堂设计

使用好对分课堂的前提是要设计好课程教学大纲。“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割,确定章节内容。精讲和留白需要对内容做二次分割,确定章节内容中自己讲什么、留什么,讲多少、留多少。”另外,需要注意将本门课程的最后考查方式,各项占分比例在第一次课上提前介绍清楚。学生只有在事先了解课程考查的方式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规划好学习方向。一些对高分有追求的学生,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完善的大纲和明确的考查方式是使用好对分课堂的前提条件。

对分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隔堂对分;二是当堂对分。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也可以混合使用,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决定。这里以西昌学院的创新创业基础课为例,进行对分课堂的设计。该课程是本科生的拓展教育必修课,1个学分,一学期16学时,一周共2学时,每次课程2学时,每学时40分钟。参考资料书目为李肖鸣的《大学生创业基础》及相关慕课资源。

(一)“隔堂对分”设计

本次课讨论上次课的内容,这是隔堂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具体操作是一次两个学时的课程,第一个学时用来讨论上节课留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问题,第二个学时用来讲授本次课程的新内容。讨论环节顺利实施的前提,是上次课留给学生的课后思考问题有针对性,紧扣讲授内容,难度适中,给学生留足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开始讨论之前,教师先用2~3 分钟的时间回顾上一次课的内容重点和思考作业,随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分为四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讨论环节的次序非常重要,不能随意变动。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巡回督促所有学生的参与情况。但不过多干涉小组内的讨论,教师在这个阶段采用“弱监督”。不会讨论的小组,教师引导组员进行“亮考帮”互动。组员亮出自己的观点,大家公选最精彩的一个;把自己设置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自己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别人帮忙解惑。最后,进入全班讨论交流阶段时,教师根据巡查的情况,随机抽取5~6 个小组,让其中一位组员总结讨论结果。教师可以根据每组的发言情况适当点评和给出参考意见。随机抽查结束后,引导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只要有遗留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教师给予解答。每次课的讨论全都集中在第一个学时里完成,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灵活调整各个环节。发言情况好的小组可以多给时间,发言情况较差的小组,教师巧妙干预节约时间。

在第二个学时里,只有40 分钟。教师采用讲授法,集中讲解课程内容框架、重点和难点。既要有精讲,又要有留白。精讲的定义是整理内容后,在知识体系上,告诉学生本次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怎么样来学习。学生一旦明白了所学内容对自己的益处,了解了学习内容的框架,清楚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看到了学习过程的路标与指示,就能明显感觉到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由于课堂集中讲授的时间较少,留白是可以实现的部分。课程进度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基础较差并且接受度较低的时候,课堂留白少一些。如果学生接受度高并且基础较好,留白时间多一些。需要提醒教师的是内容都不宜讲得太透彻,太精彩,要给学生留足思考回味的空间。如果课程计划上想讲的知识点较多,一定要进行精简提炼,只讲重点难点,剩下的知识点要么不讲,要么简单带过。实际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观察学生的情况来调整。在讲授时间里不安排师生提问互动的环节。

从第一次2 学时的课程结束后,就要开始布置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思考问题。为下一次课前40 分钟的讨论打好基础。每次课程的最后,教师都可以设计一个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根据这个案例设置讨论问题。学生在课外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结合课堂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二次课进行讨论时,学生围绕案例发表各自的观点。注意,如果学生自觉性不高,需要在开始的几次课中要求学生必须将自己的课后思考结论写下来,再带到课堂上。

图1 创新创业课隔堂对分教学流程

(二)“当堂对分”设计

学生在还不了解对分课堂,不太接受“隔堂对分”留思考作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当堂对分”。由于西昌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总学时少,知识点较多,而且每次讨论时间太少会降低教学效果,所以选择“隔堂对分”更适合。而事实上,我们教学流程开始的第一次课并没有办法在前40 分钟实施讨论环节。所以课程的第一次课,需要在前40分钟内完整的实施5 个对分课堂的环节,采用“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教师先讲授25分钟,给出思考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之间彼此不交流,进行5 分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对分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在讲授与讨论之间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效果,紧接着通过作业和讨论的形式强化其学习成果。”所以“当堂对分”即使课堂时间更为紧张,也需要留出一小段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内化吸收知识体系。接着小组围绕问题讨论8 分钟,交换彼此观点,发表解决问题的个人看法。最后,全班交流7 分钟,教师随机抽查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引导全班交流,解决遗留问题。最后40 分钟,教师使用“隔堂对分”中的讲授法,讲授新的课程内容,并且预留布置思考作业,为下一次课的讨论环节奠定基础。

图2 创新创业课当堂对分课教学流程

(三)对分课堂成绩考核设计

对分课堂模式强调平时学习成果的重要性,弱化了终结性的考试。而创新创业课程重视创业实操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限于对理论概念记忆力的考查。在设计最终考核时,可以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为60%~70%,其中考勤占比10%,课后思考作业和参与小组讨论占比50%~60%。这样设计,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完成作业的自觉性,也能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学生们再也不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忆理论,突击最后的考试,只要认真准备好每次课堂的讨论作业,就能比较容易地通过考核获得学分。同时,也能督促学生认真参加每次课程,完成好每次课后思考作业。为验证对分课堂的考核效果,我们选取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8 级的两个本科班进行研究验证。一个班级是金融工程专业,共计67 人;一个是财务管理专业,共计66 人。两个班级均要学习16 学时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在金融班使用对分课堂进行教学,而财务班维持传统课堂的讲授模式进行教学。金融班从第二次课开始计算平时成绩,讨论13 次,每次4 分;课堂出勤8 次,每次1 分,共计8 分;期末考试40 分。财务班一次平时作业40分,期末考试60 分。学期结束后,两个班的总评成绩如下:

两个班总评成绩占比对照

从数据上看,使用对分课堂教学的金融班,总评成绩80分(含80分)以上的同学多于财务班。90分(含90分)以上的同学,金融班同学占比也多于财务班。另外,金融班没有70 分(含70 分)以下的学生。出现这样情况,可以看出对分课堂的优势至少有三个:第一,对分课堂的成绩考核设置,给了更多应试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高成绩的可能性。不用通过最后的死记硬背来决定成绩高低。第二,一部分对高分有追求,但应试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明确对分课堂的考核方式后,更合理规划了学习方法,以严守课堂纪律和积极参与思考讨论的形式弥补了自身应试能力的不足,从而获得理想分数,进入高分段。表中,中等和高等分数段上的人数较多。第三,对分课堂的模式对以往应试教育下,成绩靠后的学生更加宽容,允许其通过提升自律、积极参与合作等方面的改进来获得更好的成绩,低分段的人数明显较少。因此,把对分课堂引入创新创业课程,从实际验证来看是有利于学生提高考核成绩的。同时,考核设计巧妙地与学生综合素质联系起来,也起到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创业综合素养的作用。

四、结语

真正的创新创业学习是深度挖掘自己的潜力,依靠自己能力探索的过程。创新创业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予大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索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成长。创新创业课堂即使不能激发更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创业,也能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如创新思维、奋斗精神、团结合作、抵御风险等。对分课堂教学补足了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弊端,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开发潜能,培养自律、合作、独立等个人素养,更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应当全面发展的理念。当然,创新创业课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还不够完美,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熟练的问题。这里仅是介绍了一所地方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经验。由于相关的研究成果太少,教师们可以借鉴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在初次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时,一定不能生搬硬套。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分析,循序渐进,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把对分课堂的模式运用好,提升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期望更多的创新创业课教师能参与到对分课堂的推广中,共同探索出更好的课程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讲授学时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